很多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qū)或者盲區(qū),認為只要把幾個血糖監(jiān)測點的血糖數值控制達標就萬事大吉了。有這種想法的糖友需要盡早警惕和糾正,因為幾個特定時間點的血糖數值達標并不等于你的真實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血糖波動幅度不應該被忽略到盲區(qū)里。 完整的血糖控制水平包括兩個方面的達標:1、各血糖監(jiān)測時間點的血糖值在達標范圍內,主要是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還可以加上一個隨機血糖;2、血糖波動值在安全范圍之內,波動差值較小。 如果你在血糖控制方面做到了以上這兩點,才算完整的血糖達標,控制平穩(wěn)很重要。如果只是血糖監(jiān)測點數值達標,但血糖波動幅度較高,差值較大的話,那就還需要調整控糖。大家看前面這些內容的時候,可能有些迷惑燒腦,覺得很矛盾,不太好理解,接下來還是舉例給大家說明一下。 我之前發(fā)布過一篇文章,里面分享了一個控糖失敗的糖友案例,糖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數值”明明是在達標范圍內的,并且是長期達標,以為能夠遠離并發(fā)癥,卻還是沒能躲開并發(fā)癥。 主要原因在于糖友在控糖過程中只關注幾個時間點的血糖數值是否達標,卻忽視了血糖波動幅度對病程發(fā)展的影響。以他早餐階段的血糖情況為例,雖然空腹血糖值(4.5)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7.4)是達標的,但是在這兩個小時里血糖濃度變化的過程中,他的血糖濃度在餐后還有一個峰值,他測得餐后一小時血糖值是10.8(如果血糖峰值抵達時間短于1小時,他的餐后峰值比10.8還要高)。 單看三個時間點的血糖值,很多糖友都不覺得有什么問題,空腹和餐二血糖值都達標,但整個早餐階段的血糖波動差值高達6.3。這個波動差值太高了,明顯不在血糖波動值的安全范圍內。另外,空腹血糖4.5要考慮夜間是否發(fā)生過低血糖。綜合來看,這位糖友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不合格的。 這里給大家提供幾個血糖控制指標的范圍值(2型糖尿病): 1、空腹血糖水平的理想范圍值是4.4~6.1,4.0~7.8之間忽高忽低只能算良好(低于3.9低血糖),6.0~7.8也只是良好(雖然波動差值小,但空腹血糖受損趨勢未得到控制),空腹血糖值超過7.8的話,血糖控制就比較差了。 2、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的理想范圍值4.4~7.8或4.4~8.0(實際來說,數值在5以下的話,符合少食多餐的人),7.8~10.0或8.0~10.0之間良好,超過10.0的話,控制水平就比較差了,要加強控制。 3、任意時間隨機血糖值:理想范圍值4.4~7.8,小于11.1良好,大于11.1較差。 4、關于波動差值的控制建議:夜間波動差值小于1.7,用餐前后波動差值1.7~3.3,用餐前后波動值小于1.7的或波動差值是負數(餐后血糖濃度低于餐前)的話,可能進食量不足,需要調整飲食,或者是運動不合理。 血糖控制標準要因人而異,不同個體的年齡、體質、病史病情(包括合并癥和并發(fā)癥)、基礎血糖高低都存在差異,所以具體到個人的話,指標要求不同,比如老年糖尿病人容易發(fā)生低血糖,且神經意識傳導遲緩,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放寬控制范圍;基礎血糖比較高的糖友要循序漸進,平穩(wěn)控糖,不要急于求成,快速降糖不可取。以上范圍值僅供參考,具體請遵醫(yī)囑。 病情發(fā)展到并發(fā)癥的地步,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再拋開其他影響因素的干擾,糖友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血糖水平。大多數糖尿病人之所以沒能防住并發(fā)癥,主要原因在于糖友在控糖過程中只關注幾個時間點的血糖數值是否達標,卻忽視了血糖波動幅度對病程發(fā)展的影響。 血糖波動幅度過大,會對患者的胰島功能以及血管神經造成更嚴重的損傷,血管和神經病變會加速心腦肝腎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本身已有相關疾病的糖友更要注意平穩(wěn)控糖。即使你的血糖控制得比較低,但波動幅度過大的話,也不利于并發(fā)癥的防治。 當然了,有人會覺得上面的分析太過絕對,甚至有些危言聳聽,吹毛求疵,可能真的有人血糖波動幅度高也沒事,畢竟世界上沒有太過絕對的事情,但我不建議糖友們較這個勁,如果你有能力做到兩項都達標,那是最好不過的。文章中的案例雖然只是個例,但案例中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有時候聽人勸也是一種運氣! |
|
來自: 云中卿寄錦書來 > 《糖尿病~~真有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