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軍隊最遠打到過哪里?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我們曾經(jīng)攻入了遙遠的沙特阿拉伯,這是發(fā)生在公元1260年的事情,金庸筆下郭靖的原型郭侃,正率領(lǐng)一支蒙古西征軍,兵臨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城下,古代人稱作天房的地方。 當然,對于我這個說法,很多人會表示異議,因為他們覺得好像外蒙古人已經(jīng)不能算中國人了,因為蒙古國在1924年的時候就宣布了獨立,1946年1月被中華民國認可,并且于1961年加入了聯(lián)合國,所以他們的歷史,到底能不能算作中國歷史,似乎是有爭議的。(不過在1952年,內(nèi)戰(zhàn)中失敗的國民黨政府,急需為自己的無能甩鍋,于是就怪罪蘇聯(lián),指責對方違反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插手中國內(nèi)戰(zhàn),支持了中共,所以蒙古國獨立無效。而美國也急需為了朝鮮戰(zhàn)爭局勢不利甩鍋,于是就支持蔣介石到聯(lián)合國告狀,在美國的操縱下,聯(lián)合國通過505號決議案予以支持,譴責蘇聯(lián),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但是到了1961年,中蘇開始交惡,美蘇達成默契,蘇聯(lián)不再強求由新中國代替蔣介石,美國則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允許它加入聯(lián)合國,蔣介石被迫在聯(lián)合國投票中棄權(quán),大陸和臺灣雙輸,至此,外蒙古才在法理上離開了中國)這么說似乎也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這篇文章寫在1911年之前,大清還沒有滅亡的時候,肯定就沒有人敢說這個話,蒙古人不容置疑的是大清國的一份子,肯定是標標準準的中國人了。而且蒙古軍的第三次西征,是由元憲宗蒙哥發(fā)起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領(lǐng)軍的主帥郭侃又是一個漢人,后來又成了忽必烈手下的一名重臣,更何況今天內(nèi)蒙古還在中國境內(nèi),蒙古族也是中華56個民族之一,所以如果我說這些人是中國人,那也是絕對站的住腳的。(當然我也承認,這些都屬于扯不清楚的問題,因為國家和民族,本來就是大家共同想象的產(chǎn)物,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就像岳飛打的金兀術(shù),袁崇煥激戰(zhàn)的努爾哈赤,現(xiàn)在看起來,都屬于內(nèi)戰(zhàn)范疇了,我也只是寫故事寫到這里,隨便發(fā)兩句議論而已,和本文要說的主題無關(guān))扯遠了,我們還是要拉回主題,繼續(xù)講講我們的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的故事,蒙古鐵騎到底打不打得過金軍的拐子馬和鐵浮屠?麥加雖遠,又在穆斯林的眼中神圣無比,但是在郭侃的眼中,那也只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窮鄉(xiāng)僻壤,幾顆下酒的花生而已,他要去享受的大餐,是地中海上,中世紀大名鼎鼎的醫(yī)院騎士團的基地,塞浦路斯島。而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就必須先拿下敘利亞。當時的敘利亞是什么情況呢?和幾年前的敘利亞完全一樣,亂的一塌糊涂。如果說今天的敘利亞,是俄羅斯人,美國人,土耳其人,敘利亞政府軍,庫爾德人和大大小小的各種極端穆斯林叛軍,以及他們背后的海灣國家角力的舞臺,那么當時的敘利亞,則是由多如牛毛的十字軍城邦,穆斯林的各個割據(jù)勢力,比如艾尤卜王朝,埃及的馬木魯克王朝等等激戰(zhàn)的沙場。如果我把他們的名字一一羅列出來的話,估計能讓大家口吐白沫,當場暈倒,而且這也不是我們故事的關(guān)鍵,對于郭侃的西征軍來說,他們才不在乎你是誰,他們是見人殺人,見佛滅佛,而且對于我們這個故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找出,那個最像主角的替身演員。那么在這群群眾演員里,誰最有資格扮演鐵浮屠和拐子馬呢?很多人可能第一個就會想到了十字軍,郭侃口中的富浪人,也就是法蘭克人,中世紀的歐洲騎士們,他們頭戴豬嘴盔,身披板甲,一手持長矛,一手持鳶盾,腰掛雙手長劍,外披白底紅十字戰(zhàn)袍,坐下一匹純種佩爾什(Percheron)高頭大馬,也是全身板甲,罩著印有家族徽章的馬衣,全身上下包裹的嚴嚴實實,好不威風凜凜,還有誰能比他們更適合扮演金軍的鐵浮屠?不過這個畫風的歐洲騎士,你還要再過100年才看得到,這個時候的十字軍,只有鎖子甲,頭上還是水桶盔,相比于東亞和伊斯蘭世界,他們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是一群野蠻人。那么歐洲這個時候有沒有文明人呢?當然有,他們就是東羅馬帝國,但是他們就像中國的南宋一樣,已經(jīng)不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了,只是龜縮在一個角落里,茍延殘喘,現(xiàn)在代表歐洲人出場的,都是一群目不識丁,渾身散發(fā)著惡臭的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千萬不要以為我是在挖苦他們,這就是事實,那個時代的歐洲人,除了教士以外,基本都是文盲,一年也不洗一次澡,更沒有發(fā)明香水,但是因為只有他們能夠維持一支強大的騎兵,所以它們就取代了文明昌盛的羅馬帝國,更準確一點說,是西羅馬帝國。然后這又回到了我們這一系列文章的關(guān)鍵問題,為什么這么多高度發(fā)達的文明,就不能組建并持續(xù)維持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說到羅馬帝國,我們應(yīng)該立刻就會想到威風凜凜的羅馬兵團,一排排裝備精良的羅馬士兵,手持巨大的方盾,排成嚴整的陣型,冒著敵人紛飛而來的箭雨和標槍,保持著合適間隔的三個梯隊,整齊劃一的向?qū)Ψ綁喝ァ?/section>一旦推進到距離敵人30米左右的地方,第一梯隊的士兵,會迅速的把手中的標槍向?qū)Ψ綌S去,然后開始發(fā)動沖鋒,在跑動中又擲出第二根標槍,狂風驟雨般的標槍雨,會讓對方亂成一團,死傷慘重。就在對方還沒有回過神的那一瞬間,羅馬士兵已經(jīng)手持短劍,躬著身子沖到了敵人面前,他們用盾牌抵住高大的蠻族戰(zhàn)士,然后幾乎就在同時,迅速地用短劍,從斜下方刺向敵人的腹部,如果一擊未中,他們會迅速改變攻擊方向,勾手從盾牌上方,用短劍刺向?qū)Ψ降拿娌俊?/section>別看就這么簡單的幾招,但是每一個羅馬士兵都把它們練到了極致,沒有人能在白刃戰(zhàn)中打得過羅馬士兵,更別提每一條陣線里,都有經(jīng)驗老道的百夫長,隨時觀察著戰(zhàn)斗情形,用口哨和喊叫聲,指揮著士兵協(xié)同作戰(zhàn)。不僅僅進攻犀利,而且他們防守也嚴密,一旦遇到了優(yōu)勢的敵人,他們會迅速地組成烏龜陣,外側(cè)的士兵用盾牌對敵,中間的士兵會把盾牌舉向天空,層層疊疊,形成一個密不透風的盾牌陣,然后用伸出盾牌間隙的標槍殺敵。在古代地中海世界,沒有人是羅馬軍團的對手,那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呢? 有人說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腐朽了,大體上一個國家只要失敗了,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會給它蓋上這個章,因為這個最廉價,但是也最缺乏說服力,羅馬人再怎么腐敗,也要比日耳曼人高出幾個維度。還有人說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不好,因為羅馬人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很早就發(fā)明了完善的供水系統(tǒng),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用了一個錯誤的材料,就是鉛,他們用鉛管輸水,用鉛杯喝水,導致羅馬人發(fā)生了嚴重的鉛中毒。1969年,一支考古隊在英國南部賽倫塞斯特,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的古羅馬人墓群??脊艑W家們從這里找到了450具骸骨,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其中多數(shù)骨頭中的含鉛量,是正常人的80倍之多,兒童骸骨含鉛量則更加厲害,這些人可能全部死于鉛中毒。不過這個證據(jù),后來也被其他考古學家推翻,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羅馬城市,用的輸水管都是陶瓷的,鉛畢竟還是太貴了,羅馬人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生產(chǎn)力水平,能用鉛來干一切事情,而且他們也檢驗了其它大量的古羅馬人墓群,并沒有發(fā)現(xiàn)鉛中毒這個現(xiàn)象,可見這個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還有一些人說,是因為古羅馬人喜歡泡熱水澡,導致男人蛋蛋里的精液都被殺死了,后來的日耳曼人和法蘭克人都不愛洗澡,所以比古羅馬人更能生孩子,因此導致古羅馬的滅亡,不過這個說法,在我看來,純屬扯淡,古代最愛泡熱水澡的日本人,肯定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其實歷史有時候并沒有這么復雜,你只要翻看一下,古羅馬走向衰亡以來的所有戰(zhàn)役,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那就是以步兵為主的古羅馬軍團,打不過來自東方的騎兵,接下來也打不過學習了東方戰(zhàn)術(shù)的西方騎兵,就這么一點事而已。那么這件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要從古羅馬執(zhí)政官克拉蘇,遠征安息帝國說起。那么克拉蘇是誰呢?說到這里,我要為你介紹一部絕對值得一看的神劇,描寫羅馬帝國奴隸大起義的《斯巴達克斯》,這是一部五分鐘就要來一次開膛破肚,十分鐘就舉辦一次天體大會的爽劇,絕對能讓你呼吸急促,鼻血長流。考慮到這部劇自帶傳染特性,很容易導致精蟲上腦,所以建議有條件的朋友,自備異性伴侶,方便隨時消火,沒條件的朋友,請多備紙巾,以防不測,還有一部HBO神劇《羅馬》,也有同樣的效果,請大家在觀看之前,也務(wù)必做好準備工作,避免污染環(huán)境。克拉蘇就是撲滅了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的羅馬名將,他率領(lǐng)四萬最精銳的羅馬軍團,向東攻打伊朗,遇到了以騎兵為主的安息人,第一次證明了,羅馬軍團無法和東方騎兵相抗衡。安息人是一只中亞的游牧部落,他們的軍隊是由兩萬多名,使用東方復合弓的輕裝弓騎兵,以及1000多名人馬都披有重甲,使用長矛的具裝騎兵組成的,這是羅馬人沒有見過的新物種。羅馬人實際上也有騎兵,他們是來自高盧或者日耳曼的雇傭兵,由于當時還沒有發(fā)明高橋馬鞍和馬蹬,同時歐洲也沒有發(fā)明復合弓,所以他們主要的武器,是投擲用的標槍和肉搏用的短劍,戰(zhàn)斗力有限。這一場發(fā)生在公元前53年的戰(zhàn)爭,讓羅馬人第一次見識到了東方騎兵的厲害,當雙方相遇以后,羅馬人一如既往的,部署好了他們戰(zhàn)無不勝的方陣,等待著安息人的進攻。但是出乎羅馬人意料的是,安息人并不發(fā)動強攻,而是保持著離羅馬大陣30到50米的距離,用輕騎兵繞著羅馬人的大陣飛奔,同時射出密集的箭雨,雖然不能給羅馬人造成重大傷亡,但是逼得羅馬人只能擺成烏龜陣,一動不敢動。羅馬人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戰(zhàn)術(shù),他們本以為抗住了幾輪箭雨,就可以進入決戰(zhàn)了,但是讓他們氣餒的是,安息人的箭似乎是射不完的,在他們的陣線背后,有大量的駱駝,載著大捆大捆的箭。于是羅馬人被困在了烈日炎炎的伊朗高原上,無法動彈,而且更讓他們絕望的是,東方的復合弓威力巨大,經(jīng)常會有一些箭頭洞穿羅馬人的盾牌,把羅馬士兵的手釘在盾牌上,甚至射殺羅馬士兵,讓羅馬人苦不堪言。無奈之下,羅馬人只有派出了他們的輕騎兵和輕步兵,去驅(qū)散這些圍繞著他們周圍,嗡嗡亂叫的蚊子,這時候安息人就會迅速的撤退,引誘羅馬騎兵來追,如果羅馬騎兵不追,他們又返回來繼續(xù)騷擾。羅馬騎兵終于被他們激怒了,開始對他們窮追不舍,等他們遠離了步兵大陣,然后安息人的重騎兵就出場了,輕裝的羅馬騎兵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被砍瓜切菜般的殺了個精光。隨后他們又返回到了羅馬人的步兵陣前,繼續(xù)之前的戰(zhàn)術(shù),忍無可忍的羅馬步兵被迫向?qū)Ψ降尿T兵發(fā)動沖鋒,陣型一旦不再嚴謹,安息人的重騎兵就會趁機發(fā)動沖鋒,殺得羅馬人尸橫遍野,最后羅馬軍團被迫連夜撤退,隨后在卡萊城被包圍,突圍中幾乎全軍覆沒,統(tǒng)帥克拉蘇也被俘,隨后被殺。有一種傳言說,克拉蘇死的很慘,是被用融化的金液灌入了他的口中,活活的燙死的。前一段時間大火的美劇,《冰與火之歌,權(quán)利的游戲》里,龍母的哥哥,也是被游牧民族這樣處死的,大概就是來自這個橋段。順便說一下,這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爽劇,里面有好萊塢的一線演員們,親自為你脫衣解帶,奉上香艷無比的肉體,當然,這只是一個賣點而已,更重要的是這些電視劇是真的好看,有深度,有歷史,所以我才推薦給大家。既然扯遠了,我們就干脆再扯一個更遠的事情,據(jù)說這支羅馬軍團中,有一部分人穿過了阿富汗,進入了新疆,隨后加入了北匈奴的麾下,甚至還和漢軍打了一仗。根據(jù)班固的漢書里記載,漢軍將領(lǐng)陳湯,在攻打北匈奴郅支單于的過程中,'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陣。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shù)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余人夾門魚鱗陣。'據(jù)說這些人擺出的魚鱗陣,就是羅馬軍團的龜甲陣,他們被漢軍俘虜了以后,被安置于甘肅省永昌縣驪靬村定居下來,央視曾經(jīng)拍過一部紀錄片,專門講這件事,不過后來根據(jù)DNA測序,發(fā)現(xiàn)當?shù)厝瞬]有一星半點歐洲人的基因,而是100%的亞洲人,所以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現(xiàn)在這里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接著我又想到另一個更有趣的事情,就是貼吧里軍迷最愛爭論的一件事情,秦軍或者漢軍,和同時代的羅馬軍團相比,哪一個更厲害一點?我覺得關(guān)于這個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的問題,倒是可以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秦漢的軍事技術(shù)遠遠超過了羅馬帝國,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為什么我敢這么說呢?因為被陳湯,也就是那個說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牛人,打跑的那一只北匈奴,越過了南俄草原,進入了歐洲以后,所向披靡,就足以證明這一點。接下來就要提下亞德里亞堡戰(zhàn)役了,由于被漢朝打跑的匈奴人,到了歐洲以后,一路屢戰(zhàn)屢勝,引起了連鎖反應(yīng),引發(fā)了原來住在黑海邊上的北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向西遷移,再次和羅馬軍團發(fā)生沖突,這場戰(zhàn)役在關(guān)鍵時刻,又是哥特人的騎兵起了關(guān)鍵作用,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隨后就是匈奴人親自登場了,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把整個歐洲攪的翻江倒海,打的羅馬帝國更是滿地找牙,苦不堪言,從此一步步的走向衰亡。所以羅馬帝國覆滅的原因,要說復雜也很復雜,要說簡單也很簡單,歸根結(jié)底就是軍事上不行了,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馬蹬和馬鞍的發(fā)明,騎兵已經(jīng)變成了戰(zhàn)場上的決定力量,羅馬人落伍了。那么被打了這么多次臉以后,羅馬人還不知道騎兵的重要性嗎?當然知道,沒人是傻子,從羅馬帝國后期開始,羅馬軍團就一直在努力提高騎兵的比例,但是問題是,羅馬人一直就沒干好這件事,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這要從羅馬的制度說起,如果我們不把奴隸當成人,只當成一種工具的話,那么羅馬帝國實在是太超前了,它的民主理念,共和制度,以及隨之而來的福利制度,簡直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公元前的社會。按照古希臘人普魯塔克,在《希臘羅馬名人傳》第三冊,《格拉古傳》里的說法,早在公元前124年,羅馬保民官蓋約.格拉古,就推出了一個叫做《小麥法》的法案,規(guī)定每一個羅馬公民,在購買規(guī)定數(shù)量的小麥時,都可以享受國家補貼。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福利制度,而且力度之大,即使是今天,也讓人嘆為觀止,它規(guī)定每一個羅馬公民可以購買5莫迪的小麥(一莫迪大約等于6.5公斤),大約就是32.5公斤,當時一莫迪小麥的價格,大約是37.5阿斯,國家補貼31.17阿斯,可見力度之大,幾乎等于白給。(參見徐國棟《格拉古小麥法研究》,《廈門大學學報》2013年第二期)按照日本歷史學家鹽野七生,在《羅馬人的故事》里的說法,只有超過17歲的羅馬男性,才能成為羅馬公民,而當時一個五口之家里,通常有兩個人能達到羅馬公民的標準,所以這個數(shù)量,足可以保證生活在羅馬城里的羅馬公民,不會被餓死。雖然這個標準今天看起來并不高,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是發(fā)生在公元前的事情,是一個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物質(zhì)極端匱乏的時代,而且要論福利制度的普及程度,今天也只有歐洲的部分國家,達到了古羅馬的覆蓋率,美國都還沒有實現(xiàn),所以這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進步了。那么格拉古為什么要推出這個《小麥法》呢?很簡單,因為古羅馬是民主社會,保民官是選舉產(chǎn)生的,因此他就一定要提出討好老百姓的政策,不然誰會投他的票呢?所以他的哥哥還提出過《農(nóng)地法》,是保障自耕農(nóng)權(quán)利的,原因也是為了討好選民。所以你看,古羅馬有多么的先進,而且你千萬不要以為,什么三權(quán)分立之類的制度,是今天才創(chuàng)造的,古羅馬早就有類似的機構(gòu),比如元老院,公民大會,執(zhí)政官,保民官之類的,都是互相制衡的,本質(zhì)上和三權(quán)分立是一個意思。更重要的是,古羅馬的福利制度,從開始一直執(zhí)行到了它滅亡,雖然其中有很多波折,但是總體來說,羅馬帝國的福利制度,是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完善,實現(xiàn)了所謂的“面包加馬戲”,既考慮了物質(zhì)層面,也考慮了精神層面,甚至延續(xù)到了帝制時期。比如古羅馬的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于公元前22年設(shè)立了小麥發(fā)放官 (Praefecti frumenti dandi, 也稱Curatorfrumenti) , 他們由4名前裁判官組成, 負責向羅馬人民分配食物, 營造官則繼續(xù)負責供應(yīng)。( O.F.Robinson:Ancient Rome,City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London:Routledge, 1994, pp.132ss)奧古斯都 甚至到了羅馬帝國的后期,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74年到306年)為了確保福利制度的持續(xù),糧食的順利供應(yīng),特許帝國的糧食運輸商,可以不用繳納軍裝捐和戰(zhàn)馬捐,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還可以被授予騎士階級的身份, 在涉身刑案時,還具有免受拷打的特權(quán)。(Freda Utley:TradeGuilds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 MA Thesis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1925)而且我還要強調(diào)一點,古羅馬的皇帝和中國的皇帝不是一個意思,它真正的名稱叫做第一公民,也就是元首,理論上還是要接受公民大會和元老院監(jiān)督的,當然,自從凱撒開始,羅馬的皇帝必須首先是一個軍閥,所以也就沒有人敢監(jiān)督他了,但是這套形式一直保留到了羅馬帝國滅亡,所以理論上,它一直是一個共和制的民主社會。那么這么先進的一個社會,為什么發(fā)展到最后,竟然連組建和維持一支強大的騎兵都做不到呢?很簡單,帝國的財政破產(chǎn)了,為什么會破產(chǎn)呢?被福利制度給壓垮了,養(yǎng)的閑人太多了,那為什么會養(yǎng)這么多閑人呢?市場競爭的結(jié)果,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把奴隸想象成機器,那么擁有大量奴隸的羅馬農(nóng)莊,就好像是現(xiàn)代機器化生產(chǎn)的大公司,那么自食其力的小自耕農(nóng),就是手工生產(chǎn)的個體戶,肯定是競爭不過這些機器生產(chǎn)的大公司的,只要競爭持續(xù)的時間足夠久,他們的命運就一定是破產(chǎn)。那么破產(chǎn)以后,這些自由民該怎么辦呢?你千萬不要以為,羅馬的農(nóng)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那些大公司,會雇傭他們,他們才不會干這種傻事,原因很簡單,這些羅馬公民的成本太高了。作為大公司經(jīng)營,他們首先要從經(jīng)濟利益考慮,他們只會購買機器,也就是奴隸來提高生產(chǎn)效率,永遠也輪不到這些羅馬公民。破產(chǎn)加失業(yè),那么這些羅馬公民在家鄉(xiāng)混不下去了,他們又該到何處去找出路呢?很顯然,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去蹭國家的福利,到了帝國的中后期,大量破產(chǎn)的羅馬公民,拖家?guī)Э诘那巴_馬城,或者是那些有福利制度的大城市,去討生活了,而且從此定局下來,再也不走了,有學者曾經(jīng)指出,光是羅馬城內(nèi),就有幾十萬這樣的盲流。而另一方面,羅馬人的政治理念決定了,任何一個羅馬人,只要你有足夠的力量,都有資格成為皇帝,所以除了極少數(shù)強人時代以外,羅馬帝國中后期內(nèi)戰(zhàn)不止,每一個上臺的皇帝,為了爭取民心,都會大量的賞賜支持自己上臺的軍人,向市民許諾更多的福利制度。可是這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錢從哪里來?在屋大維之前,帝國從不用擔心這件事,因為通過對外戰(zhàn)爭獲取了大量的土地,奴隸和戰(zhàn)利品,而且羅馬的公民也不多,所以這不是一個問題,錢可以通過戰(zhàn)爭掠奪或者對非羅馬公民的剝削產(chǎn)生。但是到了帝國后期,擴張已經(jīng)停止,特別是安東尼敕令之后,羅馬的公民人數(shù)暴增,可以壓榨的對象越來越少,而錢又是通過征稅收上來的,但是征稅是有限度的,帝國只有那么大,能征的稅又只有這么多,可是大家的胃口卻越來越高,要花的錢也越來越多,入不敷出該怎么辦呢?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招,亂印鈔票了。當然,羅馬人還沒有發(fā)明鈔票,他們的辦法就是用銀幣冒充金幣,用銅幣冒充銀幣,降低貨幣的成色,來達到這個目標,這樣做的結(jié)果,大家肯定都猜得到,那就是引發(fā)嚴重的通貨膨脹,使經(jīng)濟變得更加惡化。所以當羅馬人發(fā)現(xiàn),時代已經(jīng)變了,羅馬急需一只強大的騎兵的時候,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國庫里竟然空空如也,根本就沒錢可用,這該怎么辦呢?沒有錢自購,那就搞租賃唄!于是羅馬人開始大量征召自己有馬的蠻族人,加入羅馬軍團,這樣就省去了一個購置費,只用付租賃費,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聰明的解決方案,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而且比問題本身還嚴重,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因為蠻族騎兵加入羅馬軍團,只是為了討口飯吃,并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最初他們只是想來給羅馬人當個保安,個別時候客串一下聯(lián)防也是可以的,所以工資要求不高。可是蠻族士兵很快就發(fā)現(xiàn),實際工作和招聘廣告上的宣傳完全不一樣,說好了只是一個看門的,可是實際一上班,領(lǐng)導卻天天拿自己的命去玩。羅馬人爭皇位,沖在最前面的是蠻族騎兵,羅馬人打外敵,用的最多的還是蠻族騎兵,蠻族人雖然不識字,但是腦子并不傻,自己拿著保安的錢,干的卻是保鏢的活,憑啥?既然工作性質(zhì)變了,那工資就必須漲,而且不是漲一點點,必須對得起自己拿命來換的代價??墒堑刂骷乙矝]有余糧,羅馬帝國也拿不出錢來,于是就經(jīng)常開空頭支票,一次兩次可以,老打白條,那大家就只有翻臉了,你不給,我就來搶。這一下問題就嚴重了,本來羅馬人想用這些蠻族騎兵,來彌補羅馬軍團的缺陷,增強羅馬人的戰(zhàn)斗力,可是搞到了最后,這些人本身就變成了羅馬帝國的敵人。所以羅馬人搞了半天,也發(fā)展不出一只像樣的騎兵,等待他們的,自然就是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了。你要想知道我這些結(jié)論,是怎么得出的,請參看美國學者羅斯托夫采夫所寫的《羅馬帝國經(jīng)濟史》,英國學者戈德沃斯所著《非常三百年_羅馬帝國衰亡史》,英國人約翰瓦歇爾所著《羅馬帝國》,還有很多書籍,我就不一一羅列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東羅馬帝國甩掉了早期羅馬人因為實行民主制度,所帶來的一大堆福利社會的包袱,退回到了集權(quán)封建社會,發(fā)展出了一種軍區(qū)制度,本質(zhì)上和中國唐代的府兵制非常類似,所以他們也輝煌了一把,發(fā)展出了一種,和唐初玄甲騎兵非常類似的超級重甲騎兵,一度稱霸近東。但是府兵制跳不過土地兼并這個坎,既然是使用了相同的制度,所以唐朝玩完的時候,東羅馬帝國的軍區(qū)制度也就名存實亡了,然后就日落西山了,只是他們垂死掙扎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延續(xù)到了15世紀。既然發(fā)展不出像樣的騎兵,就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各種制度在歐洲競爭了半天,最后一個最不被大家看好的落后制度,生存了下來,就是中世紀歐洲的分封制,因為只有這個制度的成本足夠低,能讓農(nóng)耕社會負擔得起,一名昂貴的重甲騎兵,也就是領(lǐng)主本人的支出。其實我之前就應(yīng)該給大家說一下,一名中世紀的騎兵,到底有多貴, 按照 (David Edge and John Miles Paddock, Arms and Armor of the MedievalKnight: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eaponry in the Middle Ages[M]. New York:Crescent, 1988, p. 26. )這本書里的記載,一把騎士用的上等鋼鍛造的雙手劍的價格,相當于120頭牛或者15個農(nóng)奴。按照(John France,Western warfare in the age of the Crusades,1000-1300[M]. London: UCL Press,1999, p.32. )這本書里的記載,一件鎖子甲的價格,相當于60只羊或者6頭牛。單單就是這兩件裝備的成本,就讓人咂舌,更別提戰(zhàn)馬本身的價格,還有侍從和仆人的成本了,所以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古代,你只要多一點點額外成本,你就養(yǎng)不起一個像樣的騎兵。而分封制的管理成本,恰恰是所有制度中最低的,領(lǐng)主最多通過一個管家,就可以管理整個莊園,而且他每天都會去觀察,那些仆人們把他的馬養(yǎng)的夠不夠好,一旦上了戰(zhàn)場,他自然會考慮到,這些都是自家的財產(chǎn),所以他才會足夠的愛惜,這和那些復雜的官僚體系的花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而且不僅僅如此,因為這些馬都是領(lǐng)主們自己騎的,所以他們才有意愿去不斷的改良這些馬種,比如十字軍東征初期,他們的馬也不夠好,平均只有12掌高,800~1000磅,也就是360~455公斤之間,大體上和西夏騎兵用的河曲馬差不多。但是等到他們打到東方以后,他們見識到了優(yōu)秀的阿拉伯馬,法爾斯馬,土庫曼馬等等,于是他們就積極的引進這些馬種,進行雜交培育,很快就發(fā)展出了佩爾什馬,平均身高15~16掌,體重在1200~1300磅,也就是545~590公斤之間,奔跑能力和負重能力,遠遠超過金軍引以為豪的黑龍江馬和它的各種雜交馬,也超過了阿拉伯人的戰(zhàn)馬。 這些資料來自于(Ann Hyland, The Medieval Warhorse from Byzantium to the Crusades[M].Conshohocken: Combined Publishing, 1996, p. 84. )武器是自己用的,盔甲是自己穿的,戰(zhàn)馬是自己騎的,所以領(lǐng)主們特別有動力,去改善這些裝備,再加上最后上戰(zhàn)場的也是他們自己,所以他們更加熱衷于提高自己的武藝,因此他們會像演員趕場一樣,不停的去參加,在歐洲舉辦的一場又一場比武大會,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還能獲得金錢,榮譽,甚至還有愛情。你試想一下,一個羅馬士兵或者宋軍士兵,他們管得著這么多事嗎?他們有能力去改變這些嗎?他們拿什么樣的武器,穿什么樣的盔甲,騎什么樣的戰(zhàn)馬,都是由國家統(tǒng)一安排的,任何一個微小的改動,都要牽涉到各級領(lǐng)導批示,需要眾多的部門協(xié)調(diào),所以這些先進的社會,反而干不好這些最簡單的事情,因此最落后的分封制能在歐洲生存下來,就不是一個偶然了。所以什么算先進?什么算落后?看來這還真是一個問題!那么郭侃率領(lǐng)的蒙古西征軍和十字軍交手,最終到底是誰勝誰負呢?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如果覺得本文可讀,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