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信小傳 祁信是五行通背拳的重要人物,生卒不詳。據(jù)說,祁信 為浙江人氏,清道光年間,因禍?zhǔn)卤茈y寄居于河北固安琉璃 河尹府中。一日,尹、杜二家因口岸利益發(fā)生矛盾,由口角 而升級為大動干戈,械斗愈演愈烈。祁信聞訊手持長桿趕去 參戰(zhàn),遭到數(shù)十人的圍攻,杜家依仗人多勢重,蜂擁而上, 手中都持有長短器械。祁信毫不膽怯,桿到人翻,傷者無 數(shù),杜家招架不住,被迫退去。尹家大勝而歸,從此祁信名 聞方圓百余里,人稱“桿子祁”,登門求藝者四面八方而來, 絡(luò)繹不絕。祁信便在村邊設(shè)場授傳,時人稱其技為“祁家 門”,從藝者眾多。祁信之子祁太昌自幼聰慧,從小隨父習(xí) 武,技藝超群。祁信歲事已高,便由太昌代父授藝,祁太昌 所授拳藝與其父略有區(qū)別,注重手法變化,動作細(xì)膩,以柔 為主,在父傳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發(fā)展,世人便以老祁派和少祁 派將父子所授拳藝加以區(qū)別,老祁派仍保留其剛猛剽悍、剛 多柔少的風(fēng)格
清末民初,五行通背風(fēng)行一時,好手輩出,祁氏的傳人 “燕北大俠”修劍癡、“快手”劉智等人均名噪當(dāng)時。 張策小傳 張策,字秀林,河北香河縣人,“為人慷慨好義,性謙 和”,受藝于河北良鄉(xiāng)縣陳慶。陳死又由師兄王占春代師授 藝,歷時九年,張策有“臂圣”、“鐵鞋”之稱。 張策平素練功一貫刻苦,常年三更起床,身穿鐵坎肩, 腳踏鐵鞋(據(jù)說每只鞋重十斤)勤練不綴,故有“鐵鞋”之 稱。 張策練習(xí)通背,一招一式均練上千百遍,直至動作嫻 熟,功夫上身為止,再換它式操練。如練槍術(shù)的“冷脆勁”, 張策夜間燃香練習(xí)槍扎香頭直至天明。 單刀是張策的拿手絕技,曾以善刀名震一時,“四方名 士,每與之較,刀必落地”。有位以善花刀著稱的刀客來訪 張策,上門執(zhí)意比刀,張策推辭不過,兩人便在院中動手過 招,招來的圍觀者把院墻都爬滿了。時值盛夏,二人均身穿 白衫,兩口單刀上下翻飛,銀光閃閃。數(shù)個回合后,張策縱 身跳出圈外,回頭笑著對來客說:“還要比嗎?”來客不解, 愣神之際,圍觀者有人告訴來客:“脫下衫子看看吧r來客 用手往背上一摸,原來后背衣衫已被挑破多處而自己竟絲毫 未覺,于是大慚而去。 張策于1934年秋卒于北平,時年70余歲。傳人有王仲 猷、周景海、韓占鰲、強云門、吳圖南等。
修劍矣小傳 修劍癡,字燕儂,又名修明,滿族,河北固安縣人,有 “燕北大俠”之稱。修劍癡自幼聰慧,敏而好學(xué)。受藝于祁 氏傳人許天和,藝成后以教場子為生,主授五行通背拳。 1933年受邀赴湖南任國術(shù)考裁判,隨后留在湖南任武術(shù)教 官。任期屆滿后返回大連。修劍癡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練功和 教學(xué)經(jīng)驗,對五行通背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在理論和技術(shù)上 走出一條新路。晚年,修劍癡著書立說,在原有的老架子、 老套子基礎(chǔ)上創(chuàng)編了通背掌、通背拳、通背功等一系列拳術(shù) 套路以及通背刀、通背槍等通背器械套路,成為通背拳史上 重要的革新人物。 修劍癡傳人眾多,桃李滿天下。貴州王之和、云南沙國 政均為其弟子,英年早逝的成傳銳也是其弟子中的佼佼者。 五、通背拳的技術(shù)要求 (一)探肩技背,放長擊遠(yuǎn) 通背拳是在中、遠(yuǎn)距離克敵制勝的長擊類拳法,放長擊 遠(yuǎn)是其主要特點,因此要求身體探肩拔背,手臂盡量遠(yuǎn)控, 從而達到“一寸長,一寸強”的效果。為使發(fā)力暢達充分, 通背拳對蓄勢別有講究,要求達到“三折九扣”:三折即臂 折、身折、腿折。三折將身體屈成五張弓形(身為一張,腿 為兩張,臂為兩張),如同拉滿弦的弓一樣,蓄勢備發(fā)。九 扣即指扣、腕扣、肘扣、肩扣、胸扣、背扣、胯扣、膝扣、 足扣,九扣使身體各部位舒^^自然。“三折九扣”是通背拳 特有的技術(shù)要求。 (二)冷彈柔進,堅韌交錯 通背拳發(fā)勁講究“冷、彈、脆、快”,冷如手中脫魚, 彈如金雞乍抖,脆如斧斷干柴,快如流星閃電,著力似冷 彈,變換要交錯。 “柔進”指通背拳技擊講求方法,不提倡硬攻猛進,而 是以柔為法,著力冷彈的技擊特色?!皥造z交錯”則指剛?cè)?相濟,攻防在每一手中兼而有之,一只手在主攻的同時,另 一手則必然處防守狀態(tài)?!皥皂g”一詞出自拳訣“出拳如炮 發(fā),用掌須堅韌”。 (三)閃展靈活,步內(nèi)含腿 通背拳通過以身代步、以步領(lǐng)身的要領(lǐng)完成各項動作。要求動作做到步到身到,身換步移,身步合一。身法閃展騰 挪依賴靈活多變的步法來完成,身和步是個整體。通背拳的 步法和腿法相互融合,步內(nèi)含腿,腿中加步。通背拳中明腿 較其他拳種要少,多為暗腿,隱藏于步法中,隨步法的變化 而尋機用腿,故通背拳的腿法有明、暗、竒、絕之說,出敵 意料,攻敵不備。 (四)氣勢貫穿,發(fā)力飽滿 通背拳演練要求動作流暢,一氣呵成,勁力順暢。不能 有過多的停頓,整套動作完整和諧。通背拳以腰背發(fā)力,以 腰帶臂,勁力充足,發(fā)勁順達,擊點準(zhǔn)確,每套動作的演練 均要達到協(xié)調(diào)連貫,勁意不斷,氣勢貫串。 (五)肩背松順,擊拍脆亮 通背拳發(fā)勁要暢達,要求肩背各處自然松順,動作甩膀 抖腕,立掄成圓。擊響是通背拳頗具特色的演練方式,拍擊 部位多為背、臂、肩、腿,體現(xiàn)出通背拳沾衣發(fā)勁的特點, 擊拍要求輕快脆亮,擊點準(zhǔn)確,不能有意造作,亂拍胡響, 不能有拖泥帶水之感。 六、通背拳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 (一) 頭部 頭要豎,頂要上領(lǐng),下頜略內(nèi)收。頸項自然,松直不 僵。不可前俯后仰或左歪右斜。全身動作是否協(xié)調(diào)基本上取 決于頭部。 (二)眼 眼為心之苗,眼是人的精神風(fēng)貌的反映。眼要平視前方 或隨拳勢左顧右盼,或定或隨。通背拳要求眼睛做到“眼毒 似日射寒霜”。用眼講究“鷹目猿神”,要求眼觀六路,明察 秋毫。 (三)肩 肩和腰是維持身體平衡的關(guān)鍵部位,肩要保持松活自 然,不可僵硬。通背拳要求“肩如風(fēng)輪”,拳訣云:“琵琶骨,活如扇,兩手相連如星竄?!保ㄅ霉羌醇珉喂牵┘绮糠?松柔活的目的在于探肩拔背,使手臂長度增加,以便達到放 長擊遠(yuǎn)的目的。 秦 (四)臂 臂分肩、肘、腕三節(jié)及大、小臂和掌三段,臂要松柔如 皮鞭,肘如圓環(huán)靈活無拘,腕如棉條運用自如,任意運使。手背則要如鐵鑄,無堅不摧。肩、肘、腕三節(jié)在通背拳演練 中處于牽扯拉伸狀態(tài)。手臂的運動不能存有僵勁拙力,要放 松自然,伸縮自然,開合舒展,發(fā)力冷彈脆快,變化自如。手的運用要靈活巧妙,剛?cè)嵯酀?。剛要達到冷、急、脆,柔 要達到綿、軟、巧。通背拳的技擊要求手臂微屈前伸于前探 掌合肘,做到“三折九扣”,手臂在“三折九扣”中占了 “一折四扣”,“一折”為臂折,即手臂彎曲如弓?!八恼邸眲t 是五指輕舒翻扣為指扣,手腕向外翻擰為腕扣,兩肘內(nèi)合為 肘扣,雙肩略內(nèi)抱為肩扣。 (五)背 通背拳要求含胸拔背,胸略內(nèi)含,背略有“駝背”狀 態(tài),通背拳稱其為“胸如凹洞背如鍋”,即背部如同反扣的 鐵鍋一樣。含胸拔背是為了冷彈勁的抖發(fā)。如果挺胸收腹, 則腰背僵直,不易做到腰背發(fā)力,自然也就達不到全身的冷 彈勁抖發(fā)于掌指的要求?!榜刦;:的程度實際很小,外觀上 很不明顯,其具體做法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礎(chǔ)上將前胸略為內(nèi) 含,兩肩向前微微合垅一點,背即成“拔背”狀態(tài)。以自然為度,不可過于拔背形成造作狀態(tài),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冷彈 發(fā)力,反而有害身體,青少年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姿勢正確。 (六) 腰 通背拳要求腰部松活自如,胯要提收。通背拳的“三折 九扣”中,除臂部的“一折四扣”外,拔背為背扣,含胸為 胸扣,抿胯為胯扣。含胸松腰為第二折,即身折。拳訣云: “腰賽蛇形,胯如奔馬。”腹部自然放松,隨含胸拔背而略微 內(nèi)收。 (七) 腿 腿分髖、膝、踝三節(jié)和大、小腿、腳三段,“三折九扣” 中的第三折即腿折,屈腿坐胯,合襠護腎。兩膝彎曲內(nèi)扣為 膝扣,腳趾抓地生根為足扣,腿是步法迅速、動作敏捷的保 證。 通背拳要求“快如靈貓捕鼠,巧如荒鷹探爪,進如鷂子 入林,退如猿猴遁避”。 眼法的運用通常隱于步法之中,與步法相配合,即步內(nèi) 含腿。通背拳講究提膝有法,落步有腿。腿的運用有撬、 撩、點、撞之分,明s暗、奇、絕之別。
昔日少年武為尊,而今鄰里少傳人。冷落多見練武場,人少并非學(xué)子貧。 有人甘學(xué)跆拳道,喜將韓裝著于身。我輩武友勤奮起,弘傳國粹萬年春。 謝謝各位師兄關(guān)注,我們會一直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