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常見的反酸、燒心這一類癥候,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常常會以胃病來看待它。比較常見的病情有可能是胃潰瘍、胃炎、12指腸潰瘍或者反流性食管炎等等。 若是用應對胃病的藥去調治,多多少少也都能見到些許效果。但是缺陷也很明顯,就是時間稍有過長就會再次復發(fā)。 其實在中醫(yī)眼中,這多半是因為藥不對癥所致。那么應該如何判定你用的胃藥是否合理呢? 有一個簡單的辨別方式: 如果你經常有胃里反酸、燒心的癥狀,而且往往在繁忙的時候,或是遇事急躁、心情煩躁的時候,癥狀明顯加重。 那么你就很可能并非單純的胃病,而是 “肝胃不和”。 傳統(tǒng)醫(yī)學對于肝胃不和的描述,其實通俗來講,也很好理解: 我們的肝,主氣機的條達。因此,我們一身臟腑的功能能不能順利地完成工作,以及氣機的通暢與否,都要取決于肝的條達之性。 而胃氣,則是以通降為順,如果是胃氣不降。反而就會逆行而上,這就容易導致我們胃反酸、燒心、欲嘔或是惡心等癥狀。 為什么會胃氣不降?其首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肝郁氣滯,在前面提到,肝主條達,主氣機的通暢。若是肝郁氣滯,勢必就會影響到肝的條達之性。 也正因為這樣,反酸燒心的種種癥候,才會常常在我們繁忙、遇事急躁、上火、心情抑郁、情緒波動的時候頻繁發(fā)生。 因此,想要調治這一些列的胃部不適,我們勢必要從肝入手,保證肝的氣機通暢。 臨床應對上,我常用一方: 柴胡,枳殼,杭白芍,陳皮,川芎,香附,炙甘草。 藥理
這兩步主要為了養(yǎng)肝,先給肝臟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諸藥合用,肝氣恢復其條達之性,血脈也就能通暢了。因此,肝郁氣滯的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了。 化裁加減
上述組方,最早出自《景岳全書》。 歷經多年來數(shù)百例臨床經驗,加減化裁,此方的主要功能之一就在于疏肝行氣,調治肝郁。應對因情緒憂郁、勞累過慮所致的胃痛、燒心、反酸等癥皆有明顯效果。 當然,此方并非人人適用,并非通方,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導致的此類病癥,都需要經過中醫(yī)辨證,確定病因病機,方可對癥用藥,事半功倍。 中醫(yī)古語有云:解肝郁,胃氣自降。如果你有相似的癥狀表現(xiàn),切勿自行用藥,可以把你的舌苔或不適癥狀發(fā)過來。 |
|
來自: 張下載4ry1b71w > 《四逆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