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您好! 歡迎來到“中國好家長”系列課程。 我們本期學習的專題是《家長如何培養(yǎng)出高情商的孩子》,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六講,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首先,我們現(xiàn)在聽一個小故事:一天我和女兒在小區(qū)里散步,我們看到一個女孩在哭,女兒正好認識她,就過去跟女孩說了幾句話,然后就靜靜地坐在女孩身邊。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女孩很快就停止了哭泣,情緒也慢慢穩(wěn)定下來。后來才知道,原來女孩的媽媽在家?guī)У艿?,就沒有時間陪她出去玩,她很傷心。我問女兒跟哭泣的女孩說了什么,女兒回答說:“我就告訴她,我比她還慘呢!昨天,我媽媽抱隔壁的小妹妹玩,都不管我!” 我常常在兩、三歲的幼兒身上也看到安慰他人的舉動:他們在看到小伙伴不開心時,可能會把自己的食物、玩具放在小伙伴的手中,并且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他的關心。 這些孩子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就是同理心,簡單來理解,就是一種能夠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被人們認為“善解人意”,也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xiàn)。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同理心是提高孩子社會交往能力和道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它會增加孩子的幫助行為,并防止或減少孩子的攻擊和犯罪行為。 但是,同理心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父母與孩子從最初的互動開始,不斷激發(fā)孩子去了解與關懷他們周圍的人和事,從而慢慢建立起同理心。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我會在今天的課程里為你支招。 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也就是培養(yǎng)孩子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這首先需要咱們家長能夠很好地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如果一個人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他同樣無法覺察到別人的感受。所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是獲得同理心的前提。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答案是:用同理心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出現(xiàn)正面感受,比如快樂、興奮,總是很愿意接納,但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比如憤怒、害怕、焦慮的時候,有些父母則難以接納,他們通常會否認、禁止或忽略孩子的負面感受。比如,孩子害怕打針,緊張得哭了起來,父母說:“這有什么好怕的?你都這么大了,勇敢一點?!焙⒆訌膶W校回來,悶悶不樂,父母說:“別板著個臉,開心一點啊?!?/p> 如果這種真實感受長期被否認、禁止和忽略,孩子可能會覺得,負面感受是不應該有的,從而不能識別自己的感受,也不愿意接納自己的負面感受。在之后的生活當中,也可能會禁止和忽略他人的負面感受。 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感受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不一定認同他的思維,但是可以理解和接納他的感受。你可以這樣說“恩恩,我了解,打針有點兒疼,你有點緊張?!薄靶∶鲹屪吡四愕耐婢?,你很生氣。”“我看見你放學回來后,有點不開心,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那么,當孩子的感受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家長如果能夠用同理心對待,孩子就能逐漸學會認識自己的感受,接納和理解別人的情緒。 其次,咱們家長不僅要用同理心去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還需要用同理心跟孩子相處和溝通。父母與孩子由于處于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也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心理感受。如果要溝通良好,就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舉個例子,當孩子成績沒有考好,回到家,很多家長會批評孩子:“怎么這次又沒考好?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對!學習上就是開不了竅!”這樣不僅沒有考慮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還指責孩子,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感到厭煩,而且會影響親子關系。慢慢地,孩子對父母的話很不以為然,甚至產(chǎn)生抵抗情緒。 假如,我們換一種表述方式,比如:“寶貝,這次考得不好,是不是心里很難過呀?要不和媽媽說說,我們可以一起來找找考不好的原因,然后一起想想辦法?!?/p> 表述方式的不一樣,帶來的是不同的人際關系和變化。后者表達了同理心互動的過程,父母首先感受的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談事情。先幫助孩子處理內(nèi)心失落、受挫的情緒,同時讓孩子感受到脆弱時有人陪伴,感受到一種很深的安全感和溫暖感,從而有力量去戰(zhàn)勝困難,做更多的事情。 然后,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還需要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 情緒覺察力高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比如,孩子對爸爸說:“聽我們班的小明說,動物園來了一頭大象?!鼻榫w覺察力高的家長就會知道,其實,孩子并非只是陳述這樣一個事實,他其實很想家長帶他去看大象,只是不敢說或不好意思直說罷了。那么,家長就會說了:“寶貝兒,你是不是想爸爸帶你去看大象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好地示范,讓孩子學習到如何去覺察別人的情緒。 那么,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提高。“猜情緒”的游戲就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如:對電視中或動畫片中的人物,根據(jù)其表情、姿態(tài),猜猜其內(nèi)心的想法與情緒,猜測他也許會說的話;也可以到生活的實景中去觀察與猜測。 我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做“情緒卡片”游戲,就是在卡片上寫下不同的情緒詞,讓孩子抽出一張情緒卡片,大人用身體表演出卡片上的情緒,不準說話,然后讓孩子猜正在被表演的情緒。一輪結束后,大人再與孩子互換身份,大人抽卡片,孩子表演,然后大人猜情緒。 在這些游戲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覺察力在慢慢提高。 好,我們繼續(xù)說培養(yǎng)孩子同理心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引導孩子去關注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什么樣的情緒感受。 我們該怎么做呢?首先,我們作為家長,當孩子有不恰當?shù)男袨闀r,需要把我們的感受告訴他,而不是僅僅評價他的行為,比如,說孩子淘氣或不禮貌。同樣,當孩子冒犯別人,讓別人不舒服的時候,就要告訴他,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什么麻煩,別人會有什么樣的情緒感受。比如,時間很晚了,孩子還在房間拍球,你可以這樣說:你拍得那么響,會吵到樓下的鄰居阿姨不能好好睡覺,她會因此很生氣的。 我們該怎么做呢?首先,我們作為家長,當孩子有不恰當?shù)男袨闀r,需要把我們的感受告訴他,而不是僅僅評價他的行為,比如,說孩子淘氣或不禮貌。同樣,當孩子冒犯別人,讓別人不舒服的時候,就要告訴他,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什么麻煩,別人會有什么樣的情緒感受。比如,時間很晚了,孩子還在房間拍球,你可以這樣說:你拍得那么響,會吵到樓下的鄰居阿姨不能好好睡覺,她會因此很生氣的。 再比如說,孩子帶她的朋友來家里玩,兩個人正在做游戲的時候,孩子突然對朋友說:“這是在我家里,游戲規(guī)則要聽我的?!?孩子的朋友愣了一下,還是同意了。幾分鐘后,游戲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朋友就提出來要回家了。孩子說游戲還沒結束,嘗試挽留對方,但對方還是堅持回家了。孩子覺得有點不明白,也有些失落。這個時候,我們家長或許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給朋友帶來什么樣的感受,也能理解朋友的行為。比如,我們可以說:“寶貝, 你剛剛是不是和菲菲說,在我們家要聽你的呀?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會讓她有些不開心,甚至有點生氣呢?” 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某些話可能讓朋友傷心了,導致他不想繼續(xù)玩游戲了。 當然,孩子的行為給你帶來了正面感受時,也要記得告訴他。比如當你坐在沙發(fā)上休息,女兒給你端了杯水過來,你可以對她說:“媽媽覺你好貼心,我現(xiàn)在很感動,謝謝你啊。”當你向孩子表達你的正面感受時,孩子就了解到你的正面感受,認識他的哪些行為是令人高興、感動,被人喜歡的,這會激勵他向積極、正面的方向發(fā)展,從而發(fā)展出更多的好行為。 同理心就像一條河流,溫柔地引導著你到達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創(chuàng)造自我了解與親密關系。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和互動中要多注意、多引導,慢慢去解讀孩子的內(nèi)心,使孩子的同理心得到培養(yǎng),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好了,這一節(ji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簡單總結一下: 覺察他人情緒,是一個人同理心的體現(xiàn),它是進行溝通和友好相處的前提條件,更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家長能夠很好地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其次用同理心跟孩子相處和溝通;然后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最后引導孩子去關注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什么樣的情緒感受。通過這些步驟,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下節(jié)課,會教給大家情商訓練第七步: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咱們下節(jié)課見! 成長思維圖 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可以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家長能夠很好地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第二步:家長用同理心跟孩子相處和溝通。 第三步: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 第四步:引導孩子去關注和認識別人的情緒感受。 知識圖卡 同理心: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 刻意練習 “每周情緒”:在一周當中,談話的時候使用這個描述情緒的詞,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這種情緒,就告訴孩子,并把它貼在家里一個顯眼的地方(例如提示板、冰箱)。 描述情緒的詞語列表: 生氣 難過 高興 快樂 失望 憤怒 生氣 困惑 沮喪 滿意 感興趣 關愛 親切 有壓力 無聊 喜悅 體貼 震驚 夢幻 內(nèi)疚 害怕 不舒服 糊涂 興奮 尷尬 害羞 驚訝 急躁 孤獨 焦慮 不滿 勇敢 嫉妒 疲倦 驕傲 擔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