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是春節(jié)的一項傳統(tǒng)年俗,不過,近些年許多地方都禁止放鞭炮了。 有些人吐槽:“沒有鞭炮的喧鬧,好像過年都沒有那么熱鬧了。”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要遵守當地的規(guī)定,必須按照規(guī)定要求來正確對待“放鞭炮”這件事情。 所以,還是看看歷史上寫春節(jié)鞭炮的古詩詞吧。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動動手指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3首寫春節(jié)鞭炮的古詩詞,喚醒記憶中的年味,值得細細品味,收藏起來慢慢看! 第1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也是廣大網友非常熟悉的一首詩。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北宋的時候,點燃爆竹迎接新年是一個非常流行的習俗。 民間故事里,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嚇跑“年獸”。而“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詩,告訴我們,之所以點燃爆竹,是為了“辭舊迎新”。 過去的一年,可能是風風光光,可能是普普通通,也可能是辛辛苦苦,但無論如何,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爆竹噼里啪啦地響著,仿佛把一切都歸零了,讓人們可以收拾心態(tài),重新出發(fā)。 爆竹聲中一歲除,可能我們會感嘆時間過得太快,可能我們會反思過去的不足,可能我們會想起去年許許多多沒有完成的目標,想起許許多多有的沒的…… 但是新的一年已經來臨了,我們最應該做的,一是憧憬,二是努力,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春風送暖”的美好生活。 第2首,《鷓鴣天·丁已除夕》: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qū)。春見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后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冷門文人趙師俠。詞的內容主要寫的是作者在除夕夜的感慨。 “春見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边@兩句告訴讀者,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須發(fā)皆白,屬于一個“衰老之人”。 也因此,這首詞既有對作者自身“垂垂暮已”的悲嘆,也要自我安慰的樂觀表達。 作者在除夕夜表達了對歸隱田園生活的向往,算是對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總結,認為自己到了老年,也該放下功名事業(yè),不與年輕一輩爭鋒斗巧了。 所以,“爆竹聲中歲又除”,除夕夜到處響動的爆竹,不只是新一年的到來。對作者而言,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為什么許多地方新開業(yè)會放鞭炮呢?寓意其實有些類似,都是對新生活的一種美好祝愿,借助爆竹來傳達人們心中的美好希望。 所以,這首詞里的“爆竹”,不只是熱鬧,更多是一種心靈的安慰。 對作者而言,除夕夜聽到爆竹,更多是一種在尊重現實基礎上的“放寬心態(tài)”,是作者“隨遇而安”理念的絕佳體現,讓后人相當佩服作者的豁達與開朗。 第3首,《臨江仙》:爆竹聲殘?zhí)煳磿裕馉t細爇沉煙。兒孫戲彩映芳鮮。共傾元日酒,同祝大椿年。我愿兒孫如我壽,高低富貴隨緣。不須厚祿與多田。詩書為世來,清白是家傳。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無名文人張伯壽。說起過年放鞭炮,很多人都有一種難忘的記憶。 那就是過去允許放鞭炮的時期,明明還沒有零點,結果很多人都已經搶著放鞭炮了,似乎最早放鞭炮的人便可以最早迎接到春消息一樣。 那時候,人們喜歡一邊看春晚,一邊等零點。結果,到了春晚快要報時的時候,根本沒有幾個人去看電視,全都一窩蜂跑出去放鞭炮,熱熱鬧鬧的鞭炮聲完全淹沒了春晚的電視節(jié)目聲。 時過境遷,如今許多地方的除夕夜,都聽不到鞭炮的聲音了。 所以,像這首詞描寫的“爆竹聲殘?zhí)煳磿浴钡那榫埃荒茉谟洃浿姓业搅?。大家急著放鞭炮,此起彼伏,等到把鞭炮放完,天還沒亮,大家一個個卻興奮不已,感受著正月初一的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