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響,萬物滋生。春風一吹,各種綠瑩瑩、鮮嫩嫩的野菜就迫不及待的冒出頭來,這個時候,正覺滿腹油膩的人們,很難抵御它們清鮮水靈的誘惑。
所謂野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它們沒有經(jīng)過人工培育,更沒有化肥和農(nóng)藥,自由生長在山野之間,吸取日月精華,采集天地靈氣,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
春雷一響,萬物滋生。春風一吹,各種綠瑩瑩、鮮嫩嫩的野菜就迫不及待的冒出頭來,這個時候,正覺滿腹油膩的人們,很難抵御它們清鮮水靈的誘惑。 所謂野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它們沒有經(jīng)過人工培育,更沒有化肥和農(nóng)藥,自由生長在山野之間,吸取日月精華,采集天地靈氣,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 馬齒莧 馬齒莧俗稱馬蜂草、馬蜂菜,它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鮮食干食均可,作草當糧都行,而且有著很好的醫(yī)療作用,因此民間也叫它長命菜、長壽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 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菠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于涼拌,或者將馬齒莧剁碎后包包子、攤菜餅,口感滑爽,清熱解膩。 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食用太多。 蕨菜 明代羅永恭曾這樣描寫蕨菜:“堆盤炊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飴,但覺餒腹回春熙?!闭f的正是蕨菜的色香味俱全。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 喜生于淺山區(qū)向陽地塊,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jīng)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 蕨菜還可以炒著吃,或者加工成干菜,做餡、腌漬成罐頭等。山珍蕨菜是滿漢全席九白宴中的一道菜,被稱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但有研究表明,蕨菜中含有“原蕨苷”,牛羊食用過量會導(dǎo)致死亡,人食用會導(dǎo)致癌癥的發(fā)病率提高,因此食用蕨菜應(yīng)注意適量。 蕨菜炒鮮魷 蒲公英 《唐本草》:“蒲公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睂τ谄压⒌淖畛跤∠螅皇悄前咨慕q毛小球,輕輕一吹就飛舞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浪漫。但對于父母那一輩的人而言,蒲公英卻是一道很好的美味。 每到春天,總會有人說:“走,去挖婆婆丁!”于是晚飯時,餐桌上就會多了一道蒲公英烹制的菜肴,或生吃、或炒食、或做湯、或熗拌,雖然略帶苦味,但風味獨特,作為開春后的第一批鮮菜,讓人印象深刻。 蒲公英有著“草藥皇后”的美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春天選擇采摘蒲公英,曬干后用來泡水喝,據(jù)說還可以治療咽炎等頑疾。 紫背菜 別名紅鳳菜、血皮菜、紫背天葵、觀音菜等,是一種藥食兩用蔬菜。其嫩枝葉做菜,質(zhì)地脆嫩,具有菊科類植物的特殊清香,風味獨特。 民間認為,紫背菜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是一種有益于人類健康 保健蔬菜??沙词?、做湯、打火鍋,具特殊香味,鮮嫩可口,炒食加腐乳、沙茶醬等佐料,獨具風味。 但有專家認為,紫背菜具有肝毒性,可以導(dǎo)致肝硬化,因此不建議多食用。 車前草 車前草也叫車前子,是一種普通野草,在山野路邊,到處有它們的蹤跡。 車前草的幼苗可食,4~5月間采幼嫩苗,沸水輕煮后,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面蒸食,口感很細膩,沒有什么特別的怪味,但咀嚼起來又會感覺比家常青菜的纖維要粗,有嚼頭有韌勁,要多嚼幾下才能緩緩下咽。在這多次的咀嚼中,慢慢品味這種還略帶野味的綠草清香。 枸杞頭 枸杞頭是“春野三鮮”之一,就是枸杞子的枝葉,春暖花開時節(jié),那枝頭便萌發(fā)出嫩芽來,這嫩芽就叫枸杞頭。 “春天吃枸杞頭,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樣?!边@是汪曾祺先生在其作品《故鄉(xiāng)的食物》中的說法。 清明節(jié)前正是吃枸杞頭的最佳時機,這時的枸杞頭鮮嫩,味淳,確實是一絕美野蔬。葉子是翠綠的,桿子帶點紫色,輕輕用手指折斷能沁出汁水來,此時品相最好,口感也最佳,吃起來略帶一絲絲回味悠長的清苦,但香美細嫩,十分爽口。 若過了清明,苦味愈重,就沒什么吃頭了。 春日里,一定要吃一次枸杞頭。最常見的吃法莫過于清炒,正如寶釵、探春二人向廚房要“油鹽炒枸杞芽兒”,半尺長的嫩芽,用油鹽大火一炒,枸杞自然的苦味和微微的涼意,碧綠生青,清香爽口。 若嫌還不夠原汁原味,那么可以直接涼拌。枸杞頭用開水焯過,瀝干,堆在白瓷盤中,淋上麻油、醬油、醋,加了胡椒末,最好撒點白糖,去其微微的苦澀,馬上就有一股子清香滋味往鼻孔里鉆。 夾上一口,細細地品品,頓覺齒頰留香。這枸杞頭的清芬與鮮嫩,真正有著春天的甘美與馨香,讓人在盛世的富貴繁華中,仍能窺得一點春意蔥蘢的小清新。 馬蘭頭 馬蘭頭是一種常見的野菜,但它的名字來由卻頗有幾分詩意。 傳說它一般生在田間地頭,馬兒貪吃其多汁的嫩葉,總是留在原地不肯挪步,是以名之“馬攔頭”。也因此,后來“馬攔頭”更是延伸出挽留行人之意。 古時民謠:“馬攔頭,攔路生,我為拔之容馬行?!痹丁峨S園詩話補遺》里記載,汪廷防至上海任官,離任時,村中小童紛紛獻上馬蘭頭以贈行,一時傳為美談,有人賦詩:“欲識黎民攀戀意,村童爭獻馬攔頭?!?/span> 清炒馬蘭頭 馬蘭頭春秋都有,但是清明時節(jié)的馬蘭頭最是鮮嫩,雖然略帶苦澀氣味,不過焯水后,就會清潤可口。 清代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介紹了南京人的吃法:“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 清代文學(xué)家顧景星到南京做官時,也說馬蘭頭可包包子:“馬蘭丹,多澤生。葉如菊而尖長,左右齒各五,花亦如菊而單辦,青色。鹽湯勺過,干藏蒸食,又可作饅餡?!?/span> 現(xiàn)在南京人常見的食法,是香干馬蘭頭。將馬蘭頭用清水洗凈,入開水一焯,擠去澀汁,再拌以細鹽、味精、糖、碎香干丁,淋以麻油,涼拌。 相傳康熙微服私訪時,曾在南京吃過這道菜,吃過珍饈百味的皇帝在品嘗過香干馬蘭頭后稱贊道:“不想民間竟有此清香物!” 薺菜 薺菜是最常見的一種野草,又名地菜。 薺菜美名遠揚,得力于歷代好美食的文人。 魏晉南北朝時,便有若干《薺賦》問世。宋代的蘇東坡和陸放翁,現(xiàn)代的周作人、汪曾祺,前后接力,眾口一詞為薺菜揚名。 陸游曾吟《食薺十韻》,蘇軾則有《與徐十二書》:“今日食薺極美……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span> 雖然如今在江南各處的酒店餐館中,都能見到薺菜的身影,薺菜餃子、餛飩、包子、春卷……太過常見,以至于讓人忘了它曾經(jīng)也是不可多得的時令鮮蔬。 “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早春的薺菜,歷經(jīng)了一個冬天的風寒霜打,悄悄地匯集著大地的能量。作為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春寒料峭之時,別的野菜還不見蹤影,它就已經(jīng)在田間地頭播撒出成片綠意了。 薺菜的香氣濃郁,因此一般都是切碎起香增色,很少有整棵炒食。最常見的當然是薺菜餃子、餛飩,薺菜開水一焯,剁成細末,和鮮肉拌成餡,清新的田野香氣和粗獷的肉香,就在此刻握手言和,相得益彰。 每年春天,南京人還有吃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據(jù)說是過去,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初三,神農(nóng)路過云夢澤(孝感),見鄉(xiāng)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薺菜,煮給人們充饑。 當人們吃了以后,頭不痛了,于是“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也延續(xù)至今,老南京人也延續(xù)了這個習俗。 香椿 如果說這些頭頭腦腦中,非要選個霸王的話,當屬香椿頭,原因在于它氣味霸道,愛的人如癡如醉,恨的人片葉不沾。 香椿是長壽之樹,《莊子·逍遙游》中寫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span> 然而正是這看起來古老蒼勁的樹干中,卻年年萌發(fā)新的嫩芽,每一葉嫩芽中,都凝聚了一種奇異的芬芳,滋味豐富得就像整個春天。 新鮮的香椿頭吃前需要用沸水燙過。各種吃法中,拌豆腐為上上品。頭茬香椿,芽葉未舒,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輕輕燙過,切成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shù)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但普通人更愛的是香椿炒蛋,嫩香椿芽切碎與蛋液和勻,嗤啦一聲滑入油鍋,立刻成了金黃蓬松的一大朵。香椿香味獨特,馨香馥郁;而雞蛋甘醇,中和了香椿過于強烈的濃郁滋味。二者同食,鮮而不膩,仿佛將春日一口吞入肚。 吃香椿,定要趕早,一要吃頭,二要在谷雨前。香椿的珍貴在于并沒有被作為蔬菜廣泛種植,產(chǎn)量非常有限。其嫩芽從立春開始可以采摘,到清明前結(jié)束。 換句話說,香椿的采摘期比龍井還短,所以一旦錯過了,那真的是要再等一年。 苜蓿頭 苜蓿頭,蘇州人叫它“金花菜”,上海人稱“草頭”,還有叫它“秧草”的,而在南京,叫著叫著就成了“母雞頭”。苜蓿頭學(xué)名南苜蓿,好像名字里帶個“南”,立馬就雅致了。 其標志性的外形,是在于點點小黃花和圓潤鮮嫩的三片小葉,吃起來有一股清鮮柔美的味道。 過去,苜蓿頭其實并不大受歡迎,因為質(zhì)地易老而“刮油”,要用大量油來配才好吃。但到了如今,人人都只嫌腹內(nèi)油水太多,故而直到此時,苜蓿頭以其非同一般的鮮美,有了出頭之日。 南京人吃苜蓿頭多是清炒,名曰“生煸苜蓿頭”。在田野中,擇一些尚未開花的苜蓿嫩莖兒、葉兒,旺火熱鍋熱油,快炒,使之均勻受熱,加白酒、白糖,激發(fā)出它獨一無二的、最純粹的香甜。 此菜碧綠油潤,柔軟鮮嫩,端上餐桌,便飄著一股原野的清香,在靈魂里蔓延,思緒里流轉(zhuǎn)。輕輕咀嚼,齒頰涌滿香甜,久久不去。 在上海,則有名滿天下的“草頭圈子”,圈子和草頭,像是一對靈魂伴侶。 圈子不是大腸,而是直腸,最初人們是單獨燒制成紅燒圈子,但油脂太多,吃起來容易發(fā)膩。 而草頭卻正好有“油抹布”之稱,其吃油能力非一般蔬菜可比,因此就用草頭和大腸一起搭配,這樣,草頭吸收了大腸的油脂,而大腸又吸進了草頭的清香,兩者搭配起來大有“洗凈鉛華,摧剛為柔,清雅脫俗”的感覺,吃起來草有肉感,肉有草香,肥而不膩。 上海人用草頭配大腸,而江浙一帶,則更喜歡用它來搭配各種江鮮。譬如用秧草燒河豚,是比小蔥拌豆腐還要順理成章的真理。秧草的清新,更能襯出河豚的香腴,即使是春日正當時的鮮嫩竹筍或者茼蒿,也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海菜。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在上海海派菜單里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這道菜上海人最美味的季節(jié)正是在草頭上市時。 菊花腦 從初春到仲夏的南京,南京人飯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菊花腦雞蛋湯。南京人吃菊花腦上癮,盛夏時只要三天不吃菊花腦就要開始罵人了。 菊花腦又叫菊花郎、菊花葉,是南京的特產(chǎn),別地所無?!熬栈X”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這貨其實跟“腦”一毛錢的關(guān)系都沒有,跟“豆腐腦”那個細滑白嫩的意思更是八竿子打不著,它就是一種長得像菊花葉子的野菜,聶鳳喬特在《蔬菜齋隨筆》中稱菊花腦為“全世界栽培面積最小的蔬菜。” 對于南京人,菊花腦有著獨特的意味,當?shù)厮自捳f“南京人,求不老,不吃魚肉愛吃草,枸杞蘆蒿菊花腦”。 菊花腦可涼拌可清炒,最佳的做法是菊花腦蛋湯。那嫩綠的莖葉,氽入滾水,似一鍋翡翠,一潭碧水,再飄上些嫩黃的蛋花,喝上一口,一股奇特的清涼便從舌尖上蔓延開來,一直浸潤到心里,既可以清熱涼血,又可以調(diào)開中胃。細滑中微帶一點苦意,卻又被那獨特的芳香覆蓋,剎那間有如月夜聞笛、雪中訪梅,在舌尖上反復(fù)疊映回味無窮…… 菊花腦也可以炒食、涼拌、制餡。高明的廚師將豬肉包裹在菊花腦葉里,蘸上面糊油炸,豬肉鮮嫩,菊香濃郁。或者與春筍混炒,便成了綠白相映、鮮透齒頰的美食,小品一口,就是整個春天的清新氣息。 野艾蒿 野艾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春季采食嫩葉,夏秋季采葉入藥。嫩葉焯熟后涼拌,或做成艾葉茶、艾葉湯或艾葉粥。 在慶元、景寧一帶,在清明時節(jié),農(nóng)家主婦們常采摘鮮嫩艾草搗爛后,加糯米漿包清明粿,還有一些人將野艾蒿制作成“艾米果”、“艾葉餃子”、“艾蒿糕”、“艾葉糍粑”等等。 苦菜 苦菜藥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因其葉似蛇形,山東也叫蛇蟲苗。 《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对娊?jīng)》: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嗖宋陡锌嘀袔?,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yǎng)豐富,可炒食或涼拌。 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后裝盤即可。 苦菜尤其是在山坡草地等地方更為多見,但是這種山野路旁的野草,卻是一味極具藥用價值的藥材。 苦菜在大別山區(qū)又名將軍菜。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為打破敵人封鎖、包圍。后來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士成了將軍,卻還忘不了大別山中的野菜,因此大別山人民就把這種山里最多,將軍們念念不忘的苦菜叫做將軍菜。 地木耳 別名地皮菜、地軟、地踏菜等,是真菌和藻類的結(jié)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暗黑色,有點象泡軟的黑木耳。中 醫(yī)學(xué)認為,地木耳性味平和,有滋補益氣功效,常作湯菜食用,鮮香味醇。 魚腥草 又名折耳根、截兒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因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在云南、貴州以及四川一帶,魚腥草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蔬菜,主要食其根莖,將其洗凈切段后涼拌。 魚腥草的葉子也可用于炒食或者煲湯。初食此物,往往以為腥臭欲嘔,但一旦習慣,就會迷戀上它的味道。 涼拌折耳根流行于四川、云南、貴州、重慶等地區(qū),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西南民間菜。多年來,老幼皆喜食用。制作原料主要為新鮮折耳根。 此菜脆嫩爽口,香酸麻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細細咀嚼,越嚼越香。 野芹菜 野芹菜又名水芹,是一種生長在池沼邊、河邊和水田里的水生蔬菜。幼苗、嫩葉味道鮮美,自古即作為野菜食用。 《呂氏春秋·本味》曰:“菜之美者,云夢之芹?!?span> 這里所說的就是水芹。其味道鮮美、口感脆嫩,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其中以鈣、磷、鐵等含量較高,經(jīng)常食用該水芹菜具有清潔人的血液,降低人的血壓和血脂等功效。 所以說,水芹菜既是食用又是藥用的高檔無公害草本蔬菜。 野芹菜具有鮮嫩無敵,無比清甜的口感,無論清炒、涮鍋或是涼拌,吃過一次終身難忘。 櫨蘭 櫨蘭又名波世蘭、紅芍藥、申時花、土人參等,為馬齒莧科,是直立草本植物,其重要特征是綠葉,綠莖。 櫨蘭除了具有觀賞性外,還有藥用,食用等多種價值。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根、葉均可食用,并具滋補強壯作用。其莖葉粗壯、脆嫩、青綠,內(nèi)含高鉀、低鈉,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蔬。 它既可做湯或炒食,也可與雞、魚、肉混合做湯菜食用,食味近似木耳菜、脆嫩爽口,味道清香,具有補中益氣、潤肺、生津和通乳汁之功效,食后能增強體質(zhì),防治流感、疲勞、暈船等。 刺兒菜 刺兒菜是小薊草的別稱,是一種優(yōu)質(zhì)野菜。刺兒菜的嫩莖葉可食用,炒食、做湯均可。 鴨腳板 鴨腳板是一種長在山里的野菜,因為它的葉片每一枝椏形狀是分三瓣狀,有些像鴨子的腳掌,所以才有了這個稱呼。 這種植物天生帶有一種濃釅的清香,最適合清炒。清炒后的鴨腳板呈現(xiàn)出一種沉穩(wěn)的深綠。入口后,還有一點點帶著野性的嚼勁,沒有爛糊糊感覺。細細咀嚼的話,能在清香之中辨別出一絲來自泥土的芬芳,這芳氣沒下咽就已經(jīng)通達肺腑了。 薇菜 薇菜又稱牛毛廣、紫箕,俗稱大巢菜、野雞頭、掃帚菜。以剛出土不久的嫩莖為佳,營養(yǎng)價值十分豐富。主要所含粗纖維,食用減肥效果良好,且沒有農(nóng)藥與化肥污染,深受消費者歡迎。 采摘時間一般在4月中上旬,采時一定要采母菜,不允許采公菜。若公母不分,一采而光,兩年后品種退化,失去商品價值,甚至整片滅種。 當母菜剛出土不久,頂端絨毛破裂,頭上剛出一對嫩枝葉,莖部絨毛正在脫落或已脫落時采收為宜。細的可在15厘米處折斷,用手除去上面的絨毛,放入籃內(nèi),切忌用刀割與連根拔掉。 薇菜被視為“山珍”,在國際上享有 “無污染菜”之譽。薇菜的幼葉營養(yǎng)豐富,水焯去毛后搓揉成薇菜干??甚r食或制干菜,具有獨特香味,清脆可口,久食不厭,又可入藥。 卷曲未展的嫩味尤為食用上品,開水浸燙、漂洗、去土腥味后,可炒、可煸、涼拌、做湯、加肉炒食等。 野蒜 野蒜又叫做小蒜頭,其實并不是蒜,而是一種蔥屬植物,因為根部鼓脹似蒜頭,南京人叫它野蒜,學(xué)名叫薤白,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氣味辛辣,不遜色大蒜。 比起前幾種青翠新鮮顯山露水的野菜,小蒜頭該是最低調(diào)的一種了。春天萌發(fā)的時候,夾雜在草叢里的纖細葉片很容易被忽略。此外,它的根扎得深,相比其他野菜,挖起來要費勁,同時市場上也相對少見一些。 但小蒜頭顯然要比其它時令野菜“耐吃”的多,3-5月份的時候可以吃嫩苗,那葉子有點像盆栽的蔥,但更細瘦更碧綠,卻有股天然的野香。 吃的時候整株腌漬,亦可切碎了炒雞蛋或臘肉。到了9-11月份的時候則采根部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其根煮食,葦酒、糟藏、醋浸皆宜?!?/span> 野韭菜 野韭菜又名山韭菜、寬葉韭、巖蔥等,其葉子比較寬厚,個頭比較小,而且味道比普通韭菜更重一些。 野韭菜的花、莖、葉全年可食,可用于拌、腌、炒、做湯、制粥、調(diào)餡等,秋季還可掘其須根食用。 泥胡菜 泥胡菜是一種野生的牧草,一般生長于路旁荒地或者是不塘邊,有時候也被叫做為豬兜菜、艾草等。全株可以入藥,吃起來性味苦涼,有著清熱解毒與消腫祛淤的效果。 而在民間,則有很多種的食用方法。泥胡菜在開花期前莖桿特別的脆嫩,水分多而纖維少,可以涼拌、清炒或者用于制作青團。 諸葛菜 諸葛菜又名二月蘭,為早春常見野菜。 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為軍需供應(yīng)發(fā)愁,一次他無意得知,有一種野菜不僅葉子和莖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醃菜,還可以用作牲畜飼料。于是他命士兵們廣種這種野菜,以充軍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后世就把這菜稱為諸葛菜。 諸葛菜野外采集一般在3-4月份進行。采后只需用開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食用。炒食、涼拌均可。 絲瓜尖 絲瓜尖又名龍須菜、線菜、發(fā)菜,因嫩莖形似龍須而得名,有素菜之珍的美譽。 絲瓜尖是一種野生名菜,屬多年生藤狀攀援植物,具有濃郁的芳香氣味,涼拌、清炒均可。 絲瓜尖位于瓜藤的最頂端,伸出了嫩嫩的觸角,帶著青豆的香氣和露水的味道,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功能,疏通經(jīng)絡(luò)、鎮(zhèn)咳去痰的作用。 灰菜 灰菜別名灰灰菜、灰藋、白藜等,富含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及鉀、鈣、磷等微量元素,還含有稀有的促脫皮甾酮、鞣質(zhì)成份,具有抗癌、清熱、減肥等功效,并對流感、乙型腦炎病毒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春天采集粗壯嫩綠的幼葉,經(jīng)沸水焯后炒食,或制成灰菜干燒肉、炒肉絲,也可腌漬來吃,是我國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 灰灰菜用開水焯一下涼拌,很好吃的。 野莧菜 莧菜又名西甜骨,是一種開綠白色小花的野菜,俗稱“人青草”,春夏之季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野生。 而食用則以春天所萌發(fā)的嫩葉為佳,摘其嫩葉入饌,清香嫩滑,食之潤口,可謂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饈。 蒲菜 蒲菜俗名蒲兒菜,是一種野生的水生植物,又名香蒲。 這種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筍之味。 蒲葉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纖細的玉管,把這潔白肥嫩的蒲根莖,放入雞湯或肉湯內(nèi),外加佐料燴制,其味鮮美爽口,清香嫩滑,沁人肺腑。 每年春天,是人們開始食用蒲菜的時候,入夏以后,其莖漸粗,其味愈美,文人往往詩以歌之。 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當春暖花開之際,榆樹枝頭會生長出一簇簇狀如銅錢的嫩綠果實,人們把它叫榆錢。 榆錢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可以做成榆錢湯。把榆錢洗凈,去除雜質(zhì),放入水中煮沸,再攪進雞蛋白,灑進少許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綠相間,十分悅目,聞之清香,食之滑潤可口。 榆錢也可以做糕,把洗凈的榆錢跟面粉、食糖或食鹽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狀,放入籠屜中蒸15分鐘。香糯宜人。 蘆蒿 蘆蒿又名閭蒿,藜蒿、水蒿、柳蒿、蔞蒿、香艾、水艾等,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東北、華北、華中都有分布,有水有湖的地方就會自然生長,特別是整個長江流域都有。 汪曾祺在《大淖記事》中寫到:蔞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jié),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 蘆蒿的種類繁多,按其嫩莖顏色分類,可分白蘆蒿、青蘆蒿、紅蘆蒿。蘆蒿在古代已成為人們食用之菜,在北魏《齊民要術(shù)》及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 豌豆尖 自古以來,清明漢中遍地金。在一望無垠的菜花世界里,青青的豌豆也悄悄地梳妝打扮起來,伸出一枝枝嫩芽,一片片幼葉,引得菜農(nóng)下田采擷,菜販上市叫賣,城鄉(xiāng)人的餐桌上多了幾道鮮美的時令菜肴——炒豌豆尖,燒豌豆尖,涼拌豌豆尖,豌豆尖湯,連湯面條也帶了幾根這青的嫩芽,綠的幼葉。 在江蘇南部地區(qū), “豌豆”在她們那里讀“安豆”,于是“豌豆頭”便叫做“安豆頭”,豌豆頭成為每家宴請菜單上必備的菜肴,人們相信餐桌上有一道安豆頭做的菜,能帶來一年的平安吉祥。 豌豆尖莖葉柔嫩,味美可口,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鈣和磷等營養(yǎng)成分。此外,還含有大量的抗酸性物質(zhì),具有很好的防老化功能,能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 豌豆頭吃的時候隨手從田間摘下,一朵又一朵碧綠粉嫩,葉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莖上抽出纖細蜿蜒的須須,真正地嫩得能掐出水來。 最家常的做法就是清炒,只需油鹽兩樣,迅速將豌豆頭極快地丟下燒紅的油鍋,略炒幾下即可出鍋,頓時滿目翠色,清芬四溢。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纖維素含量高,莖葉又纖細蜿蜒,所以豌豆頭的“吸油”功力非同一般,炒菜時需要多加油,方能中和掉其中的生澀感。 油菜苔 每年陽春三月,最值得觀賞的,就是那一望無際,金燦燦的油菜花田了。油菜花帶著浪漫又詩意的美,向人們傳達春天的訊息。 四野里,油菜花田一片金黃,若隱若現(xiàn)點綴在無垠的花田之中,遠遠近近,構(gòu)成一幅幅壯觀的田園美景。 而油菜苔正是春季的應(yīng)時菜代表,走進大自然,在春風吹過的田野上,溪水旁,河溝邊,有油菜花開的地方就有鮮嫩美味的油菜苔。 油菜苔鮮爽可口,營養(yǎng)豐富,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嘗到大自然賜予的恩惠,小伙伴們可別錯過哦~ 吃時,將鮮嫩的、還未開花的油菜苔洗凈,用旺火清炒,或涮火鍋,入口柔嫩滑爽,品味翠綠芳華,仿佛吃掉了整個春天,絕對是最頂級的應(yīng)季美味。 點擊下面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