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經(jīng)歷了一年里最后的節(jié)氣“大寒”,意味冷到極致。但大寒之后,一切并非冷冽寂寥,反而熱鬧得緊:母雞咕咕孵起小雞,過年氣氛熱氣騰騰,過不久將冰雪消融……因為過了大寒,立春來臨之時,地下陽熱之氣就會由沉轉為升也,陽氣蟄伏,在做最后的蓄勢待發(fā)。 這段時間,從“收藏→生發(fā)”,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渡期。如果過渡得不好,立春后陽氣生發(fā)不起來,就像春天時樹不發(fā)芽、草不冒頭,沒了生命力,人一年的開端都沒打好! 從現(xiàn)在到立春,要抓緊時間補陽,讓虛寒的身體溫暖起來,讓空虛的身體填滿陽氣,為春天的生發(fā)積蓄能量。 陽氣,是生命之火 陽氣在人體中相當重要,是生命之火,《黃帝內經(jīng)》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對人體的作用,更多的反映在功能方面,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全靠它來推動,換句話說,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團陽氣,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當身體陽氣不足時,機體就無法驅散陰霾,體內的陰濁瘀毒痰濕等代謝物,都會積滯在某處,表現(xiàn)出來的可能是脂肪瘤、結石、增生、囊腫、脂肪肝,還有“腫瘤”。這些毒濁糟粕依賴陽氣的氣化功能正常排出,若陽氣已虛,氣化功能異常,垃圾滯留在哪里,哪里就會生病。 《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不能挽回生命的垂危之癥,都是因為陽氣的衰敗。疾病之所以能康復,是因為邪退而陽氣得安;身體能健康無恙,是因為陽氣如小火爐燃燒,邪氣不能靠近。陽氣,多么重要! 為什么現(xiàn)在就要儲存陽氣? 馬上就立春了,在萬物消融之時,陽氣如大樹發(fā)芽開始冒出頭兒了,同樣的,很多病邪也開始“蘇醒”?,F(xiàn)在要是沒有養(yǎng)好陽氣,春季生發(fā)就沒勁,人就容易出現(xiàn)怕冷、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消化不良,精力變差等癥狀,一年的開端都沒打好。 仲景用這3味藥,補陽補到根上 中醫(yī),很重視陽氣。所以圍繞著陽氣,有了很多流傳千古的名方。在《傷寒論》中的各種“還陽”、“補陽”方子中,我請大家記住三味藥:附子、干姜、肉桂。 附子 在古代的時候,醫(yī)者經(jīng)常用附子來回陽救逆,附子歸心、脾、腎經(jīng),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助腎陽以益火。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方劑——四逆湯。四逆湯主用附子,與干姜、甘草配伍,它是主治心梗、心衰、急性胃腸炎吐瀉失水、休克等危急情況的,可見附子回陽救逆之功。 附子歸心、脾、腎三經(jīng),而且火性迅速,可以助心陽、脾陽、腎陽,補各種脾臟陽虛。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運用附子方子達36首,足可見附子扶陽之力。(附子有毒性,未經(jīng)專業(yè)指導請勿擅自使用)
干姜 聽沒聽過“男子不可三日無姜”之說?姜是助陽之品,生姜也補陽,但干姜性熱,辛烈之性較強,長于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飲。張仲景可稱善用干姜之圣手,張氏在其所著《傷寒論》中收載藥方113個,其中用干姜的配方就有20多張,或以為君,或用之伍于他藥當中,在《傷寒論》中四逆湯、白通湯、姜附湯皆用于姜。 肉桂 肉桂具有補陽散寒止痛之功,為純陽之品,善補命門之火,有引火歸元之功,它可以治療下元虛寒,通過辛熱的性質去散寒,很多名方如桂附八味丸、桂附理中丸、獨活寄生湯都用到了肉桂。春季是陽氣上升的季節(jié),肉桂(桂枝)等溫陽的中藥材正好能夠幫助人體固守陽氣。 為了讓冬季順利度過,也為了來年有個好身體,及時養(yǎng)陽很有必要。我們現(xiàn)在一是不要做耗陽的事情,另一方面想辦法養(yǎng)好陽氣,才能在開春的時候有一副好身體,疾病也不敢隨意靠近。 提示:這三味是醫(yī)圣補陽常用藥材 不是一個方子哦~ 想了解補陽方法,或者您是否陽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