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意亂,陽氣少!張仲景留下的方子,補陽氣、鎮(zhèn)心驚,大有來頭!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中醫(yī)應對心驚肉跳這個事兒的。 心驚肉跳,心頭慌里慌張。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先跟大家說說陽虛這個因由。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一個32歲姓卞的女子。 平時身體虛弱,覺得四肢畏寒怕冷,容易疲倦乏力。那時逢人就講,不能遇上事兒。一遇上什么事兒,身體就受不了。 去年冬天一時不慎,竟然家中失火。經(jīng)過鄰人的幫助和搶救,火勢很快得以控制,損失也不算太大,還是被結結實實地嚇了一跳。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心慌意亂,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害怕感覺。動不動,肚臍附近還悸動不已,似乎是有氣在向上沖竄,一直竄到心口。晚上很難入睡,白天疲倦不已。同時食欲不振,便溏,偶爾還要嘔吐清水。 患者幾經(jīng)周折,決定投中醫(yī)治療。 刻診,脈象細微,面色蒼白,兩側(cè)尺脈部特別細弱,左側(cè)寸脈部位略滑。 了解到這些以后,醫(yī)家就給開了一張方子。就是真武湯,加上桂枝、龍骨、牡蠣。 具體用量醫(yī)案里沒有記載。但是真武湯的原方是,茯苓,芍藥,生姜,制附子各9克,白術6克。水煎服,制附子要先煎。 結果患者用藥三劑后,諸證悉平,心驚肉跳、惶惶不安、夜寐不安之感,完全消失。 患者是屬于陽氣虛弱引起的水氣凌心。陽虛是根本問題。 患者在發(fā)病前四肢不溫,身體羸弱。發(fā)病后,脈象細微,尺部脈(候腎)尤弱。說明是陽虛之體。 腎陽不足,就會心陽亦虧。心其華在面,導致面色蒼白。心陽不足,心神不安,導致睡不好覺、失眠。陽氣是津液輸布的動力。陽氣虛弱,水氣凝聚,成了水飲之邪。水飲居于下,趁心陽虛弱之際,上沖于心,導致臍下悸動,有氣上竄于心口的感覺。 因為水氣上凌于心,所以左側(cè)寸脈略滑。脈滑,主痰飲。 因為陽氣虛弱,脾陽大虛,所以食欲減退,便溏。胃陽不足,胃氣不降,時嘔清水。 患者的問題就在腎陽不足,以及在腎陽不足基礎上,出現(xiàn)的水飲泛濫。 看當時醫(yī)家用的配伍——真武湯,加上桂枝、龍骨、牡蠣。 真武湯原方出自《傷寒論》,是一張溫陽利水的方子。治的是陽虛水泛之證。 生姜和附子可以大補陽氣,白術和茯苓可以健脾除濕。芍藥制約附子之燥烈之性。有這張方子在,陽氣可以得到補充,泛濫的水飲可以得到化解。 這些還不夠。醫(yī)家用龍骨和牡蠣幫助鎮(zhèn)心安神,用桂枝可以溫陽化氣,以輔助水飲之氣的化散。 像醫(yī)案里患者的情況,生活中有很多。有些平時四肢畏寒怕冷,容易精神疲倦,四肢倦怠,一上來勁兒,就心驚肉跳,心悸心慌,害怕驚慌,夜里難以入睡。有的可能伴隨臍下悸動,有氣上沖。往往脈象細弱,舌質(zhì)淡,舌面水滑,舌苔白。這個情況要高度警惕,是不是陽氣虛弱造成的。冬天里,陽氣內(nèi)斂,此類情況發(fā)生的幾率會大一些。 建議這樣的人應該去找中醫(yī)看看,看是否適合用真武湯加減來應對。中醫(yī)管這個癥候,叫做水氣凌心。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家庭健康守護官# |
|
來自: 忍思靜誠 > 《生活醫(y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