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三百零九、身疼痛

 仲景中醫(yī)交流 2022-01-21

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身疼痛

【辯證診斷】

1、(1表證身痛,痛如繩縛也;

2里證身痛,痛如被杖也,寒邪客于人,則身痛。痛如被杖,寒之極甚者也。

2、半夜痛,痛在血分,證有淤血故用活血化淤藥。

3、脈浮數(shù)、發(fā)熱惡寒:

1風寒:數(shù)為陽虛,頭項痛、身痛、骨節(jié)痛、腰脊痛;嘔逆。

2癰瘍:數(shù)為實熱,痛為一處;飲食如常。

4、身疼痛

1傷寒身疼無止時。

2風濕相搏而痛,多在日晡時發(fā)。若更值陰雨,疼痛更甚,不必在日晡時也。陰雨不止,疼痛亦不止。

【辯證治則】

1濕家中風:身疼,一般風濕有表證的用,桂枝附子湯;沒表證的用術(shù)附湯,大便堅、小便利,乃中焦?jié)瘢话l(fā)體內(nèi)膿瘡;極度眩暈不能睜眼,頭重如裹,都是術(shù)附湯。

2、(1痛在皮膚,麻黃湯癥。

2痛在肌肉,桂枝湯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湯里加玉竹。西醫(yī)有一種肌纖維痛癥,桂枝湯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頭關(guān)節(jié),附子湯。

4上身不痛,只膝蓋痛,桂枝芍藥知母湯

3、一般性的風濕,有表證的用桂枝附子湯,沒表證的用術(shù)附湯。也可以兩個合并用,效果都非常好。

4凡身體一部分疼痛,皆榮衛(wèi)不調(diào)血痹所致。惟胸骨疼痛,痛至不欲直立,此腎陽不充,難以上交于胸。諸藥不治,惟五味吞服三五十粒,以補腎特效。

5、大便堅,但是還有大便,只是不太容易,與便秘不同,多為中焦?jié)?/span>。如有身煩痛,術(shù)附湯。臨床上這種情況多為大便要等很久才出來,但是并不是干結(jié),也可能是兩、三天一次大便,有大便時并不像便秘一樣困難。同時必有其它身濕的癥狀。

6、人有一身上下,由背至腰膝兩脛,無不作痛,飲食知味,然不能起床,即起床席,而痛不可耐,仍復(fù)睡臥,必須捶敲按摩,否則其痛走來走去,在骨節(jié)空隙之處作楚,而不可忍,人以為此癥乃痛風也。然痛風之癥,多感于風濕,而風濕之感,多入于骨髓。風濕入于經(jīng)絡(luò)則易去,風濕入于骨髓則難祛,以骨髓屬腎,腎可補而不可瀉,祛風濕則傷腎,腎傷則邪欺正弱,將深居久住,而不肯遽出矣。雖然腎不可瀉,而胃與大腸未嘗不可瀉也。瀉胃與大腸之風濕,而腎之風濕自去。蓋胃為腎之關(guān),而大腸為腎之戶也。〔批〕腎不可瀉,瀉胃與大腸,非瀉腎也,而勝于瀉腎。以腎之真氣不損,而腎之邪氣已出也。

1方用并祛丹:

黃芪 一兩 白術(shù) 五錢 茯苓 五錢 甘菊花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羌活 五分 防風 五分 水煎服。

一劑而痛減,二劑而痛除,三劑而痛全愈矣。愈后,用八味腎氣丸調(diào)理,永無再犯之患。論理,不治腎而治胃與大腸之風濕,去風宜用干葛也,去濕宜用豬苓也。有風有濕,必化為火,去火亦宜用石膏、知母也。然邪在骨髓,必須用氣分之劑提出,在氣分,使微寒之品與輕散之味以和解之,則邪易于速化。然后用補腎之藥,補其腎中之水火,真水足而邪水不敢再入,真火足而邪火不能再侵也。

2此癥亦可用芪術(shù)兩活湯。

人參、肉桂 各三錢 白術(shù)、黃芪 各一兩 茯苓 五錢 甘草 一錢 羌活、獨活 各五分 水煎服。四劑愈。

7、人有遍身疼痛,至腰以下不痛者,人亦以為痛風也,誰知乃火郁于上中二焦,不能散而成者也。若作風濕治之,全不能效,然而僅治其火,亦正徒然。蓋火生于郁,則肝膽之氣不宣,木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氣不升,則火亦難發(fā),以致氣血耗損,不能灌注于經(jīng)絡(luò)而作痛矣。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批〕風濕必在下部,今上身非風濕明矣。是極,治法宜如此。

1柴胡 二錢 白芍 五錢 當歸 一兩 甘草 -錢 炒梔子 三錢 陳皮 一錢 茯苓 三錢 白術(shù) 二錢 羌活 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痛如失矣,消遙散專解肝膽之郁,梔子尤善于解郁中之火,肝膽之火既盛,則膽中之汁必干,肝中之血必燥,多加當歸、芍藥,更于平肝平膽之內(nèi)而濟之滋膽滋肝之味也。血足而氣自流通,復(fù)加羌活以疏經(jīng)絡(luò),自然火散而痛除耳。

2此癥亦可用和肝消火散。

柴胡、梔子、丹皮、蒼術(shù)、天花粉 各二錢 白芍 五錢 茯苓、生地 各三錢 陳皮 五分 川芎 一錢 水煎服。四劑全愈。

8、人有遍身生塊而痛者,此雖是痛風,然因濕氣不入臟腑而外走經(jīng)絡(luò)、皮膚,以生此塊,乃濕痰結(jié)成者也。消痰于腸胃之內(nèi)者易為力,而消痰于經(jīng)絡(luò)皮膚者難為功。雖然經(jīng)絡(luò)、皮膚固難治,而腸胃可易治也,吾治其腸胃而經(jīng)絡(luò)、皮膚之痛塊自消。〔批〕內(nèi)消勝外消也。

1方用消塊止痛丹

人參 三錢 黃芪 五錢 防風 一錢 半夏 三錢 羌活 一錢 白術(shù) 三錢 桂枝 五分 茯苓 五錢 薏仁 五錢 水煎服。

二劑而痛輕,四劑而痛止,十劑而塊消,二十劑而塊盡消也。夫塊結(jié)不散,正氣虛也。氣虛則痰結(jié),吾用人參、芪,術(shù)以補其氣,而痰之勢衰矣。況益之茯苓、薏仁以利濕,半夏以消痰,防風、羌活以去風,桂枝以逐邪,則痰之黨羽既孤,而不能留其塊壘矣。徜徒治經(jīng)絡(luò)皮膚,反耗損腸胃之氣,而氣不能行于經(jīng)絡(luò)、皮膚,則塊且益大,何以消之哉。

2此癥用防芪分濕湯甚效。

黃芪、白術(shù)、茯苓 各五錢 薏仁 五錢 防風、柴胡、天花粉 各一錢 桂枝 三分 麻黃 五分 水煎服。四劑愈。

9、人有遍身痛疼,殆不可忍,然有時止而不疼,人以為風濕相搏,誰知是氣血虧損,凝滯而不通乎。夫風寒束于肌骨,雨濕入于肢節(jié),皆能作痛,然其痛必一定不遷,非時而痛、時而不痛也。惟氣血既虛,不能流行于肢節(jié)肌骨之中.每視盛衰以分輕重,氣到之時則痛輕,氣散之后則痛重,血聚之時則痛輕,血滯之時則痛重也。倘認作風寒雨濕之邪,而用祛除掃蕩之藥,則氣血愈虛,而疼痛更甚。治法必大補其氣血,而佐以溫熱之味,則正旺而邪不敢侵,不必止痛而痛自止也?!才硺s血行而痛止,氣血滯而痛作,萌是虛癥,極說得是。

1方用忘痛湯

當歸 一兩 黃芪 二兩 肉桂 二錢 延胡索 一錢 天花粉 三錢 秦艽 一錢 水煎服。

一劑必出大汗,聽其自干,一服即愈,二服不再發(fā)。此方即補血湯之變方也。補血湯名為補血,實氣血雙補之神劑,今益以肉桂之祛寒,延胡索之活血化氣,天花粉之消痰去濕,秦艽之散風,即有外邪,無不兼治,何痛之不愈乎。

2此癥用化凝湯亦妙。

當歸 五錢 黃芪 一兩 肉桂 五分 茯苓 五錢 柴胡、甘草、羌活、半夏 各一錢 水煎服。四劑愈。

10霍亂的吐瀉停止后,如果還有一些身痛的表證,還是桂枝湯。

11、濕很重的時候,比如身重、身疼痛、關(guān)節(jié)疼痛不能翻身等,不要用白芍,因為白芍是陰,不利除濕。

12、山茱萸可以治療肝虛引起的肢體疼痛。

13里寒的身疼痛,四逆湯

14、(1頭疼,加川穹一錢;

2目痛,加疾藜一錢,甘菊花一錢;

3鼻塞,加蘇葉一錢;

4喉痛,加桔梗二錢;

5肩背痛,加枳殼二錢;

6兩手痛,加桂枝一錢∶

7兩脅痛,倍加柴胡、白芍

8胸痛,加枳殼一錢;

9腹痛手不可按者,加大黃二錢;

10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加肉桂一錢。

15傅青主: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眾處皆痛,將何以治?治肝為主。肝氣一舒,諸痛自愈。”并以消遙散變方為治,其方為:當歸6、白芍15、柴胡3、茯苓15、蒼術(shù)6、甘草3、苡仁15、梔子3、陳皮3”。然有效有不效,諸痛不盡屬火,風、寒、濕、淤皆令人痛。兩脅痛,亦不盡屬肝。肝氣從左升發(fā),其氣一郁,欲升不得,故痛發(fā)于左,亦有竄及右脅時,但始發(fā)于左,蓋無疑問。肺主氣,從右肅降。其氣滯郁則欲降不能,故右脅痛。必兼見胸中滯悶。以柴胡疏肝散加瓜蔞枳殼白芥子之屬,舒肝之郁,通肺之滯,便各不相犯,生克制化復(fù)常,則兩病皆愈。

16、周身肌膚痛重,是濕邪為患。濕性重濁,今濕留肌膚則重;濕邪阻塞氣機則痛。癥見周身痛重,伴有發(fā)熱、無汗、脈浮數(shù)者,可用越婢加術(shù)湯治療。

17虛寒疼痛脈沉,全身骨節(jié)疼痛的時候用附子湯。疼痛是因為寒濕。如果是脈浮緊,就是麻黃湯。

【辯證比較】

1下焦虛寒如果是在腎臟里面的話就會全身都痛,這時是附子湯證。下焦寒盛發(fā)生在腸胃里面就會雷嗚,肚子咕嚕咕嚕叫個沒停的腸鳴,水在腸子里面流動的聲音,站在病人旁邊就聽到了,附子粳米湯

2、麻杏薏甘湯麻黃加術(shù)湯比較

1麻黃加術(shù)湯就是痛,皮膚表痛,濕在皮膚表皮之下。濕疹、蕁麻疹,紅疹,癢。服后微微出汗;

2麻杏薏甘湯痛是在關(guān)節(jié)中,特別是皮膚表面上黑黑的。皮膚特別干燥又兼有風濕關(guān)節(jié)痛時,就是麻杏薏甘湯證了。不癢,是疣。濕在表皮的第二層的地萬。服后濕從小便排。

3麻杏薏甘湯用在隨天氣變化的情況,只要一遇到陰天,關(guān)節(jié)就開始酸了,就是麻杏薏甘湯了。

薏苡仁白術(shù)入脾臟

1薏苡仁仁劑一定可以通利大便,可以讓濕往下焦走。薏苡仁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收表濕,治療皮表太濕所引起的皮膚病。像有的小孩子皮膚化膿,長了很多瘡在上面。瘡生出來后就產(chǎn)生很多膿水,此時我們就可以加薏仁進去,因為薏仁能夠收斂表濕。所以皮膚科的藥我們常常用薏仁,還有連翹。

2白術(shù)強脾。

3、(汗后,)脈微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身疼、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4、風濕相搏:

1甘草附子湯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術(shù)二兩?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B、腹部臍上動氣強、呼吸喘促、心下苦悶、按之腹軟無力,外證骨節(jié)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惡風或惡寒、身微腫者,此甘草附子湯證也。

2桂枝附子湯

A、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二兩(炙),

B、若似甘草附子湯證而無短氣沖逆急迫之狀,身休疼煩不可轉(zhuǎn)側(cè),其腹軟似四逆之腹狀,乃桂枝附子湯證也。

3術(shù)附湯

A、白術(shù) 四兩 附子三枚() 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姜三兩,

B小便自利,因氣不上沖,故去桂枝加術(shù)附,大便堅。自利,謂其非因藥力而利,且尿量多于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氣。更加術(shù)以逐水,故此方當用于水病虛寒之證。

5身重:

1四肢沉重疼痛,少陰真武湯證,

2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此“重”,并非里水所致之重,乃邪伏肌表,未發(fā)散。大青龍湯發(fā)越肌表水邪。

6風濕痹證方治表

頭中寒痛

身疼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寒而煩

瓜蒂散(僅瓜蒂一味)

無汗風濕痹

身煩痛寒熱無汗

麻黃加術(shù)湯

日晡發(fā)熱風濕痹

汗出當風久傷取冷一身疼無汗日晡熱劇

麻杏薏甘湯

有汗風濕痹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寒

防己黃芪湯

脈虛澀風濕痹

風濕相搏身體痛煩不能轉(zhuǎn)側(cè)脈浮虛澀;

風濕相搏大便堅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湯

白術(shù)附子湯方

微腫風濕痹

骨節(jié)疼煩不得屈伸汗出短氣溲澀身微腫

甘草附子湯

風濕痹死候

誤下或大下后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利不止

不治

7、(1甘草附子湯疼痛,急性關(guān)節(jié)風濕病、疼痛劇烈;急慢性關(guān)節(jié)炎、神經(jīng)痛、骨髓骨膜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湯疼痛,身體煩疼,不能自動。

3桂枝芍藥知母湯疼痛,關(guān)節(jié)腫痛,消瘦,氣上沖甚,脈實。

4芍藥甘草附子湯疼痛,四肢可屈伸,無熱上沖。

5桂枝加附子湯疼痛,軟組織痛。

8、(1肌肉痛,桂枝湯加減,可以加單味玉竹,肌纖維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發(fā)熱,黃昏加重,麻杏薏甘湯

3一到陰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湯。

4肌纖維痛,不能轉(zhuǎn)身,術(shù)附湯。

【辯證針灸】

1、太沖合谷是四關(guān)。同時針就是開四關(guān),用于全身痛(氣血不和),真正痛點就出來了。左側(cè)為血右側(cè)是氣,男女都一樣。合谷主氣,太沖主血。太沖合谷同時下針,氣血兼顧。

【經(jīng)典回顧】 

1、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2、太陽傷寒,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3、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4、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5、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6、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

7、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8、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

9、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shù)湯主之。

10、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11、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12、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體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也。

13、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

14、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fā)熱,身色如似熏黃也。

15、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yī)云:此可發(fā)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蓋發(fā)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fā)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16、濕家,病身疼痛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nèi)藥鼻中則愈。

17、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shù)湯,發(fā)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8、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19、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shù)湯主之。

20、太陽中暍,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數(shù)下之,則淋甚。

21、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湯主之。

22、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23、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24、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25、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fā)熱,此屬歷節(jié)。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26、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麻黃湯。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