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筆記寫作法》的中文版出版于2021年7月。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德國著名學者盧曼的卡片盒筆記寫作法。 他通過這個獨創(chuàng)的筆記寫作方法,積累了9萬張知識卡片,且在一生中寫了58本書,發(fā)表上百篇論文,而他最初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 這本書在介紹卡片盒筆記寫作法之余,有大量關于寫作的真相和建議,這些建議理清我許多對于“寫作”的誤解。 這篇筆記我會整理出書中給出關于閱讀和寫作的35個真相和建議,既是對本書的閱讀記錄,也是給未來的自己提醒。 1、寫作,從記筆記開始。良好的筆記是有效寫作的基礎,具有優(yōu)秀結構的筆記是寫作者可以信任的寫作寶庫。 2、寫作是最重要的事,它是學習的媒介。 3、閱讀時手中隨時拿著筆,在思考、閱讀、理解和產生想法的同時,筆記就寫好了?!皩憽保艽龠M思考、閱讀、理解和催生想法。 4、好的筆記系統(tǒng)讓人不必拼命記住所有東西,而能集中精神去思考重要的東西,如想法、論點。 5、對于寫作者來說,寫作計劃并沒那么重要,構建適合自己的寫作流程更重要。不成為計劃至上者,應成為專家。 6、每一個新方法都需要適應階段,給自己和新方法一段時間去適應和磨合,把新事物磨合得能嵌入原有的系統(tǒng),才算是內化了,才會發(fā)生質的改變。 7、卡片盒可以成為寫作者的生產力發(fā)源地,盧曼經常說自己的想法是在卡片盒里發(fā)生的。 在這里我解除了一個誤會,想法并非“憑空”而來,是從與別人、或筆記與筆記之間的碰撞而產生。 8、如果開始使用卡片盒了,一定要將其融入日常寫作流程,卡片盒才能生效。任何筆記,如果只是記錄了,但沒有用起來,就相當于是廢的。 9、一定要定期查看卡片盒,思考筆記與寫作和思考的相關性。 10、帶著與卡片盒有關的問題去閱讀,“這個內容跟我的卡片盒內容有什么關聯嗎” 11、寫作不是要頭腦風暴,而是“卡片盒風暴”,選擇自下而上的寫作方式,主題基于所擁有的卡片筆記(就是素材)。 12、寫作應有完整的工作流程,閱讀時手里拿支筆,是“寫作”這個工作流程的最小動作和始發(fā)動作。 拿著筆閱讀,在紙上演化紙上的發(fā)展過程,建立一個不斷增長的外部思想庫。 13、閱讀時手里拿支筆是小而關鍵的舉措。 舉例說明:閱讀時手中有筆→理解思考有想法→寫卡片筆記→整理卡片盒→獲得文章的主題→把筆記變成連貫的文字→寫出草稿→修改草稿→完成一篇文章 14、多學習思考工具,用外部架構來思考,以彌補大腦的局限性,這也是查理·芒格說的“普世智慧”。 15、為什么寫下來很重要?因為只有寫下來,腦子里的想法才存在。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那就等于沒想法。 16、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無法分割,它們是硬幣的兩面。學習一定要有“寫”的動作才可成立。 17、書中反復提到刻意練習,作者說“刻意練習是讓我們更好地工作的唯一重要的方法”,使用卡片盒筆記初期,也需要刻意練習。 18、卡片盒筆記寫作法如何刻意練習? 盧曼的做法是,不在所讀文本的句子下劃線或空白處寫評論,而是將引起注意的觀點或想法寫在一張卡片里,且記錄書目信息。 當天閱讀寫下的卡片,思考它,決定是否讓閃念筆記成為永久筆記。 對于我這種習慣直接在書上寫筆記的人而言,克制在書上寫筆記,直接寫在卡片上,就是非?!翱桃狻钡男袨榱?,一開始肯定會很不習慣。 19、帶著寫作的目的去閱讀,能讀得更細致,更容易記住要點,當然也更容易產生新觀點,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不斷思考。 思考什么問題?比如:這個觀點正確嗎?這個想法與我的現有的卡片筆記有關系嗎?這個想法很重要嗎?等等。 20、普通人的筆記庫,筆記越多越亂,越無法整理。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越積累越有價值。 卡片盒中的卡片筆記擁有復利效應,這體現在筆記們具有“群聚效應”的特點。積累多了,所有筆記自下而上自行組織、主動形成某一個筆記群,浮現主題。 21、理解卡片盒筆記的一個簡單方法:卡片盒筆記是為了給你呈現已經被你忘記的想法,讓你的大腦專注于思考。 當我們寫卡片筆記時,一定要通過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這是很珍貴的。 22、閃念筆記,留存一閃而過的靈感,它是一個備忘錄,是當下沒來及去仔細思考和詳細闡述的想法。 寫下來后一定要2天內回顧,補充,超過2天就可以直接丟進垃圾桶了。 23、永久筆記必須經過篩選,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寫出來。 永久筆記是一篇包含實際思想或觀點的書面文本,是一篇獨立的小作文,可以隨時被取用插入到合適的新語境當中。 24、沒有人從零開始寫作,寫作從我們閱讀時誕生第一個想法時就開始了。 25、寫筆記是最小的反饋循環(huán)系統(tǒng)。 為什么這么說呢?當我們在寫下一張筆記時,一定要用自己語言復述,因此我們可以檢驗是否理解所讀的內容。 寫筆記不僅能感知理解能力,還能提高表達能力。 26、寫筆記一定要方便理解。 原因①:筆記的對象有2個,別人和未來的自己。如果一時自欺欺人寫下一些難以理解的文字,比如直接抄下書中晦澀的片段,那么別人看和未來自己看時,能準確理解嗎? 原因②:為了方便后續(xù)跟其他筆記聯系起來,減少聯系的障礙。 27、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所理解的內容,這是一個寫作者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 借助這個行為,我們能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寫筆記的能力、篩選要點的能力、閱讀效率……這就會進入一個良好的能力循環(huán),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28、要將寫作分成多個獨立又相關聯的任務,并全神貫注于每一項任務,不一心多用,不要多任務同時處理,這樣會效率低下。 寫作流程有哪些任務呢?閱讀、理解、思考、產生想法、做筆記、建立聯系、形成主題、尋找合適的詞語、結構化、組織、編輯、修正等。(我寫讀書筆記也有一個類似的流程) 29、寫作過程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專注程度,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不要邊寫邊改。在編輯時我們是作者,校對時身份是批評家。 在“寫”時,我們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次感覺一句話不完美就過早、反復修改,那么會永遠寫不出東西。 30、寫下來,為大腦減負。根據蔡格尼克效應,寫下來能讓大腦停止思考突發(fā)的想法。 復雜的想法,尤其要體現于紙上,在真實的紙上來修改。單單在腦子里,很難變成流暢的文字。 31、盡可能地拆解大任務為小任務。拆解任務的好處是,在完成一項小任務后,可以停下來放心休息,不必擔心休息后會忘記從哪里重新開始。 學習過程中的休息很重要,休息可以幫助大腦處理信息并將信息轉入長期記憶,由此可以騰出空間來接受新信息。也就是說,休息也是給大腦消化新信息的時間。 32、做筆記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 任何未經理解就寫下來的筆記,都是耍流氓。不假思索抄下來的筆記,仿佛繞過大腦,直接從眼睛傳到了手指,這實際上也讓它們繞過了對所讀文本的理解。 33、關于做筆記的誤區(qū):長篇摘抄意圖雖好,但無法持續(xù)很久;劃線、空白處寫評論,如果沒有及時整理,等于沒做筆記。 34、堅持每天記幾條筆記,可以通過寫筆記的數量來衡量每天的工作效率。從每天3條卡片筆記開始。 如何可視化每天的學習效率?寫卡片筆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5、澄清卡片盒的角色:不是要成為百科全書,而是思考工具。只有在它對我們自己的思考有幫助時才需要寫。所以卡片筆記一定是思考的產物。 小結: 這本書給我的收獲比想象中要多許多。當然,更重要的是能踐行這個方法,并在堅持使用這個方法時獲得如書中所言的好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完此書,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時寫文獻筆記,每天積累3張永久筆記。一個月后,我會有90張永久筆記卡片,或許就能嘗試從中寫出一篇文章。 此外,用書中寫永久筆記的要求來寫每日分享的讀書筆記,這樣能極大提高筆記的價值和分享的意義。 《卡片筆記寫作法》不是一本單純意義上的寫作或筆記書,但它比很多寫作指南書都有用。 讀十本如何寫作的書籍,不如讀這一本《卡片筆記寫作法》,它能改變寫作者的寫作思維和閱讀思維。 如果你的寫作正進入瓶頸期,就特別適合讀這本書,它能給寫作者信心。
|
|
來自: 發(fā)發(fā)執(zhí)筆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