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校長下午三點,收盤了,太陽照著茶桌上的千里江山圖,暖洋洋。 今天喝紅茶,金駿眉。 就像昨天專欄最后說的,我先問了下對面的一位伙伴,最近是不是吃了鴨腿?(詳見:二十五個“穩(wěn)”字,映射到明年A股可能是四個字) 他笑而不語。 我說,在討論最近的行情之前,先來談談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復利。 復利這個詞,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也是投資圈的命門級關鍵詞。 而回顧過去的十年,我對“復利”本質(zhì)的認知,經(jīng)歷了兩次迭代,有三個版本,交過的“學費”,超過你的想象。 第一個版本,大約從十幾年前到五六年前,創(chuàng)立私募基金之前。 當時我對復利的認知是巴菲特的一句話——投資最重要的第一條是不要虧損你的本金,第二條是牢記第一條。 這話當然是正確的,不但正確,背后的模型也非常清晰。如果說復利是滾雪球,那么首先確保你的雪球不要縮小。 投資中尤其是這樣,因為你的市值一旦下跌50%,需要上漲100%才能把坑填平。 所以盡量不要虧損你的本金,這顯然是真理。 帶著這樣的認知,在管理基金的前幾年,我們非常小心的去控制波動。 回顧過去的幾年,事實上我們在控制波動方面做的很不錯。第一只產(chǎn)品運作到今天,經(jīng)歷了市場的各種風云,包括牛熊切換,從任何一個最高點的最大回撤幅度也就10%左右。 這樣的風險控制能力,可以說在全市場都是比較出色的。 去年我在獲得私募排排網(wǎng)的五星基金經(jīng)理評價時,其中得分最高的一項就是收益風險比,遠超業(yè)界平均水平。 但是,在這幾年投資實踐的過程中,我隱隱地感覺似乎還是少了點什么。 波動和收益是一體兩面的。為了控制波動,勢必就會犧牲掉一些收益。 這不是對錯問題,所謂“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看取舍”。 巴老爺子上面那句話只說了一半,是關于風險的。關于收益的卻沒有講。 大約在一兩年前,結合自己的投資實踐和體會,我對復利這件事情的認知有了一次重大的迭代。 我把它重新表述為——復利是用長期的錢去擁抱短期的波動。 還是來看復利之王巴菲特:首先他有長期的低成本的錢(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條件,但這可是個關鍵要素。 其次他不害怕波動。有些時候,他買入股票之后就迎來暴跌。比如他早年買入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剛買入就跌了四分之一,他的反應不是逃跑,而是繼續(xù)買。 事實上,你會發(fā)現(xiàn)他做的最成功的投資,有不少是在暴跌之后的買入,比如2008金融危機的抄底。 因為有長期的錢,又擁抱短期的波動。所以想不成功都難。 在經(jīng)歷了這次認知迭代之后,我們開始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對投資人做篩選,太短的錢就不要了。 就像我在之前專欄里面寫到的,我把錢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不同類型的錢,投資難度是差別很大的。 其中長期又能夠承受波動的錢,投資難度最小,就好比參加中考而不是高考。 我們通過對投資人的篩選,通過事先的約定,降低投資的難度,更好地實現(xiàn)與投資人的共贏。 第二件事,去年開始,我們著手在穩(wěn)健的基礎上去加強進攻性。 這里先說說我對“穩(wěn)健”的本質(zhì)理解。 穩(wěn)健的方法論有兩種,一種是靠聰明才智。比如說如果在2015年的股災來臨之前逃頂了,那當然你的凈值回撤會比別人小很多,表現(xiàn)出來就是曲線穩(wěn)健。 但是問題來了,下一次你還能成功逃離嗎? 投資里面,連勝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且隨著決策次數(shù)的增多,連勝概率越來越小,這是個簡單的數(shù)學題。 所以我們認為靠聰明才智實現(xiàn)的穩(wěn)健,長期是很難持續(xù)的。也就是說,這種穩(wěn)健的方法論本身是不穩(wěn)定的。 那怎么辦? 這就要說到穩(wěn)健的第二種方法論,就是低相關的策略組合。也就說瑞·達利歐在上世紀90年代發(fā)現(xiàn)的“圣杯”。 我們沿著第二種方法論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在今年前不久,完成了三條策略線的布局。分別是股票策略線,商品CTA策略線以及股指期貨策略線。 之所以要布局三駕馬車,就是為了構建一個穩(wěn)健的框架。有了穩(wěn)健的框架,就可以進一步去提升進攻性了。 就好比我跟伙伴們說的,怎么樣才能更好的攀巖?是系好安全繩。安全繩不是阻礙你攀巖,而是為了讓你爬得更穩(wěn)更高。 事實上,從去年到今年,我們比較好地平衡了穩(wěn)健與進攻性之間的關系,在投資上的表現(xiàn),跟前幾年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 在喝茶的間隙,我問了一下同事,今年陸續(xù)獨立運行的三駕馬車,策略凈值分別如何了? 聽到她報來的三個數(shù)字,茶桌上投研部的伙伴們會心一笑。 地基已經(jīng)打牢,期待明年的精彩了。 說到這里,重點講了“復利”的第二個版本,至于再次的迭代,那是最近的事了。 接下來的專欄里,再慢慢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