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每天如果只需要做一件事,做完這件事之后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整個人的內心是非常輕松愉悅的?如果每天要做很多事情,看似是挺充實的,但是帶給自己的往往是身心俱疲。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喜歡給自己做加法,覺得這個也行,那個也行,做啥都可以。殊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回過頭來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自己好像工作了這么多年,沒有什么收獲,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人在非常忙碌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思考,只不過把自己的身體投入進去了,不斷去解決問題,處理問題,但是帶給自己的內心收獲是微乎其微的。在微乎其微的過程中,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和挖掘自己的潛在價值到底是什么。 我們總是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么?自己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夠讓自己幸福呢?這是一個持續(xù)性思考的問題,在持續(xù)性思考的過程中,帶給自己的往往就是不斷反思和復盤。 所以人生是需要做減法的。人生在做減法的過程中,專注于某一項技能,只需要在這項技能上不斷投入時間,不斷去打磨,不斷去塑造,不斷去挖掘,從而不斷出成果。當自己投入時間進行研究了,一般來說,都會有實打實的回報。 我們很多人常常是幾十年陷入痛苦之中,無法自拔,晚上想要改變,結果第二天繼續(xù)原地踏步、按部就班。為什么不拿出一年的時間來徹底改變自己呢?來徹底完完全全塑造自己呢?在認定的某一件事上不斷去花時間進行打磨,不斷花時間去塑造,哪怕當時沒有收獲。 這其實就是一種認知上的突破,而且這種突破對于自己來說,是一種思維的巨大改變。有些人總是盯住一個點來看待問題,但是有些人會盯住一個面來看待問題。兩種問題的思考度是不一樣的,那么推導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人和人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相互塑造的。在相互影響和相互塑造的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形成一種默契。人的默契來自于哪里?來自于相互的信任和相互的成長。 學會給人生做減法,能夠減的越少越好,在減少的過程中,抓住自己的核心任務,抓住自己的核心要求,從而去塑造自己、打磨自己。如果每一天都能夠確定自己干什么,而且只會干這個,并且努力把它做得更好,那么對于自己來說就是非常安定的。 人在安定的時候,就會神清氣閑。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什么?能夠把什么做得更好,而不慌不忙。當我們每天都很篤定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內心的幸福和喜悅就會涌上心頭,就不會被一些繁瑣的事情繞上心頭。 當覺得自己能夠做成很多事情,結果發(fā)現(xiàn)確實是能夠做成很多事情,但是個人的精力被無限給消耗了,這種消耗的程度對于自己來說,是一種致命點,會持續(xù)性內耗自己。 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都要很清晰一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自己如何去突破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自己應該如何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些無用的項目或者社交能夠減少就減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