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過六百年,魏武揮鞭,歷史不覺進入魏晉時代。 魏末晉初,中原又出了個大才子,他就是著名“竹林七賢”的領(lǐng)袖人物嵇康。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今安徽宿州)人,三國魏末著名的詩人、音樂家。他為人耿直,勵志勤學(xué),風(fēng)姿俊逸,清高絕俗,是當(dāng)時玄學(xué)家的代表人物。 嵇康娶曹操孫女為妻,在曹氏當(dāng)權(quán)時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司馬昭掌權(quán)后,不與其茍合,同阮籍、向秀等七位同好結(jié)友,常聚竹林撫琴作畫,吟詩論道,剛腸疾惡,鋒芒畢露。時有“竹林七賢”之譽,足見深得民心。后家道清貧,以打鐵謀生,仍桀驁不馴,憤世嫉俗,蔑視司馬專權(quán)。 傅抱石《竹林七賢》 嵇康的音樂天份很高,所著《琴賦》和《聲無哀樂論》是中國音樂史上獨樹一幟的文獻。他善彈古琴,阮籍善吹洞簫,“嵇琴阮簫”響譽中原。 嵇康尤喜“聶政刺韓王曲”《廣陵散》,經(jīng)常演奏,每每感動親朋四座。他把聶政“士為知已者死”的俠義精神、反抗暴君的英勇壯舉,與自己追求自由、蔑視權(quán)貴的個性相融合,琴聲心聲合一,凄婉激昂相濟,無論是世人或他自己,都把嵇康與《廣陵散》曲、嵇康與聶政視為一體了。嵇康就是魏晉時代的聶政。 魏景元年間,嵇康提出“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和處事主張,反對儒家之繁瑣禮教,深深刺痛了統(tǒng)治者。又加之小人誣陷,司馬昭下令將其處死。 《廣陵散》古譜 公元262年的一個秋日,嵇康被押往洛陽東市刑場。這里已有三千太學(xué)生向當(dāng)局請愿,請求刀下留人,并拜嵇康為師。這種請愿活動,令統(tǒng)治者更感嵇康的可怕,非置其死地而后快。 嵇康則浩氣貫虹,深為三千弟子而自豪。他想起了當(dāng)年陽翟(今禹州)聶政刺韓的壯舉,《廣陵散》激昂慷慨的旋律震蕩于胸。嵇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在高高的刑臺上,氣宇軒昂,面向成千上萬為他送行的民眾,最后高奏了一曲《廣陵散》。 那錚錚琴聲,鋪天蓋地,震憾著所有在場人的心。臺上之人是嵇康?還是聶政?大家已難辯清。 曲畢,嵇康環(huán)顧四周,仰望蒼天,曰:“《廣陵散》于今絕矣!”遂從容引首就戳,時年三十九歲。 嵇康(磚畫) 《晉書》記曰:嵇康之死,令“海內(nèi)之士,莫不痛之”! 請看:這首因聶政在今禹州西關(guān)外的壯舉而誕生的《廣陵散》,又由“竹林七賢”之嵇康用生命對之進行了詮釋,成為他生命的絕唱,讓聶政、《廣陵散》、嵇康齊名而流芳百代,這是一幅多么輝煌壯烈的圖卷?。?/span> 當(dāng)然,我們對嵇康臨終所言“《廣陵散》于今絕矣”,不可狹義理解,它主要是表達(dá)了犧牲者的激憤。 事實上,已有幾百年流傳歷史的這首名曲,因與嵇康之死相聯(lián)接,反而更加聞名而更加廣泛流傳開來,且愈加豐滿、愈加打動人心。 《嵇康》連環(huán)畫 學(xué)者考證,隋唐以前,該曲有兩個曲名,一為《廣陵散》,另為《止息》。唐始合二為一,稱《廣陵止息》,曲譜為二十三段,后又增之三十六段。到宋元時期,曲譜己增到四十四段。 流傳到近代,已有三種版本收錄此曲曲譜,即明代朱權(quán)編印的《神奇秘譜》和汪芝編印的兩種《西麓堂琴統(tǒng)》。 學(xué)者和琴家多認(rèn)為《神奇秘譜》收錄的更為完整。全曲四十五段,每段有標(biāo)題,如“沖冠”、“發(fā)怒”、“投劍”、“刺韓”等,把“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完整串連起來。 這是一首需時二十二分三十三秒才能湊完的大型琴曲,旋律高亢,氣勢恢弘,是我國現(xiàn)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 新中國成立后,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jù)《神奇秘譜》所載的《廣陵散》曲譜,進行整理、打譜,使這首有很高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精品琴曲,更加發(fā)揚光大,深植于民眾之中。其演奏形式,也由單一的古琴獨奏發(fā)展為多種樂器合奏,音繞華夏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