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作者曹禺,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1933年,曹禺先生發(fā)表處女作《雷雨》,一舉成名,影響頗大。而后又接連創(chuàng)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地位。《雷雨》,是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之作。劇情扣人心弦,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各具特色,亦是中國話劇現(xiàn)實主義的基石。《雷雨》一劇,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及緊湊的矛盾沖突,都在一個雷雨之夜爆發(fā),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曾留學德國的封建資本家、現(xiàn)代廠礦董事長,周樸園,性格冷酷、自私、虛偽、隱情、固執(zhí)統(tǒng)治著周公館這個自己的大家庭。30年前,為順應家族,他取了名門閨秀,殘忍的遺棄了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周萍和大海)的女傭侍萍,并認為其已投河自盡。但侍萍命不該此,她被人所救,不幸的她之后遇人不淑,再次離婚后嫁于魯貴,生女四鳳。而周樸園所取之妻早亡,后取蘩漪,生子周沖。30年后,魯貴于周家當差為仆,其女四鳳也在周家做傭。期間,四鳳與周家大公子周萍有染并懷孕,而周萍又與自己后母蘩漪亂倫,同時周家少公子周沖,又渴望追求四鳳。此時,周樸園從礦上歸家,而四鳳的母親侍萍因?qū)づ?,也恰巧在周家與其重逢。侍萍最不愿看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與周樸園的情感早已覆水難收;女兒重蹈了自己的覆轍,并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哥哥周萍相愛并有身孕;她的兩個兒子周萍與魯大海水火難容……一切的悲劇都發(fā)生在24小時之內(nèi)的雷雨之夜,蒙在鼓里的眾人,最終了解了真相,四鳳觸電自殺,周沖為救四鳳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盡,蘩漪瘋了,侍萍呆癡,只剩周樸園鰥孤一人。劇作結(jié)構(gòu)上,這是一出遵循“閉鎖結(jié)構(gòu)”原則而創(chuàng)作的戲劇,也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三一律”。所有矛盾沖突都發(fā)生在一個陰郁悶熱、雷雨交加的夏日,地點大都發(fā)生在周家客廳。故事從開始的魯貴與其女四鳳的談話,便張開了一張人物交織的大網(wǎng),隨著侍萍的到來,使得矛盾沖突更加強烈,直到最后的悲劇發(fā)生,展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的關系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透露出當時黑暗的社會必然崩潰的最終結(jié)果,以及人們在當時背景下的壓抑與痛苦、命運的捉弄。《雷雨》問世后,上演過多個版本,也是我國翻譯成最多國家文字的戲劇作品。同時,《雷雨》也作為基石,延展了不同藝術類別的創(chuàng)作。如改編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及去年演出的《雷雨—后》,都是對作品的致敬與不同層面的挖掘和解讀、延續(xù)。導演創(chuàng)作中,如夏淳導演的北京人藝等版本給觀眾朋友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雷雨》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臺詞緊湊、內(nèi)涵豐盈,力求讓觀眾和演員產(chǎn)生極大共鳴,包括場景的布置,亦是真實感很強的實景,尤其是主場景周公館,一切為使觀眾更好的感同身受,因此更加偏向?qū)憣?。在遵循“三一律”的情況下,致使戲劇節(jié)奏高度緊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同時,將原劇本中的序幕和尾聲進行了刪減,一定程度上也是整個劇情高度連貫。使觀眾的心跳和觀劇感受,同“雷雨”降臨一般窒息和緊張。同時,也使得觀眾對歷史背景、作者立意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有了深刻的回溯和感悟,也獲得了戲劇的“卡塔西斯”,即“宣泄、凈化、陶冶、升華”。當然,第三幕改變了場景地點,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高度緊繃的觀劇狀態(tài),欲揚先抑,不僅使得最后的結(jié)尾高潮迭起。劇中人物上,《雷雨》的每一個人物,也都帶有強烈的個性和情感體驗。但性格決定命運,在那樣一個壓抑的社會背景下,注定了每個人的命運悲劇。劇中濃墨重彩的描述了兩組主要人物關系。即“周萍、蘩漪、四鳳”和“周樸園及魯侍萍”。周萍,周樸園的長子,大少爺,碌碌無為,無所事事。既不熱情果敢,又不體貼待人,是個十足的封建社會“懦夫”形象。他從不能為別人而熱情,只愛自己。只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安慰和滿足,卻不會顧及自己的索要會對別人造成怎樣的傷害。他生性并不勇敢,但卻背叛從小畏懼的父親,而后做出的與后母通奸、與傭人四鳳發(fā)生關系,確實凸顯了一定的狂躁、壓抑和試圖反叛的天性,但他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周萍不愛這兩個女人,也一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致使了三個人的悲劇。他像一個精神空虛的吸血鬼,榨干別人也毀了自己,這不僅是封建家庭中存在,而對于現(xiàn)實的意義也是深刻揭露,這樣的人可謂比比皆是。因此,這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上的人物形象,必然走向毀滅。另外,《雷雨》就像一個宿命輪回,周萍的因,也是周樸園的果,他很像他的父親。雖說他想反叛,但慢慢長大和接觸社會后,他對父親卻俯首帖耳,也越來越像父親的某些特質(zhì),自私、封建,不敢承擔責任。在曹禺先生的眾多作品中,作為男主角,周萍也不同于其他角色。他沒有仇虎的擔當和熱烈,也沒有覺新的善良,比曾文清還自私自我,因此他在眾多角色中,是具有典型意義的鮮明角色??v向?qū)Ρ?,在《雷雨》一劇中,對于魯大海莽撞,在家族與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他用封建的社會地位對其進行了羞辱,而對于兩人單獨的交流中,他又放下了尊嚴求未來的“大舅哥”成全自己和四鳳,毫無自我的準則與底線。對于弟弟周沖,作為劇中的另一個男性角色,周沖善良、單純,這些都是周萍這位長子不曾擁有的品質(zhì)。但曹禺先生對于人物的設計,非常巧妙的進行了非常符合邏輯的“傳承”。一個人的性格成長,大多來自于原生家庭,而這三個兒子,其實都一部分程度繼承了周樸園的性格,而他們最后的歸宿,也會越來越像周樸園。周萍的自私和命運,周沖去魯貴下送錢后的反應,其實一步步他們會慢慢明白,或許他們的父親,才是他們未來的方向。這也是劇中人的宿命。蘩漪,是周樸園的第二任妻子,周萍的后母和周沖的生母,是個弱不禁風、沒有反抗能力的人。但作為一個女人,她是一個受過新式教育的舊式女人。她為了她的愛情,熾烈而堅定,并愿意為此付出一切。她對于周樸園,已經(jīng)心死,是周萍將她的人生重新點燃,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周萍身上,面對不倫之戀時,她的生命又重新綻放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沒有了后路。她不敢反抗這樣的封建時代,沒有金子的熱烈和勇氣,也更無愫芳、瑞玨的踏實勤勞,當然,也沒有曾思懿般的毒辣刻薄,新舊思想的糾葛,這也是她悲劇命運的無奈和根源。她,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同時,對于劇中人物的對比,她在面對每一個女性角色時,都還強撐著自己的女主人的典雅形象,當然,對于情敵四鳳,她一面很厭惡,一面又想了解到周萍的近況,內(nèi)心充滿著愛情帶來的痛苦和矛盾,而后的報復,也是一步步的自然結(jié)果。因此,她的人物形象在劇中也是極其鮮明和典型的,甚至可憐多于可恨。四鳳,魯貴和魯侍萍的女兒,在周公館作為侍女,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哥哥偷情并懷孕,當然,之前她并不知情。四鳳本質(zhì)也是善良的女孩,她不同于鳴鳳,并沒有太多學識,只是基于母親帶給自己的一些教育。而在那樣一個時代和她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而然的也造就了她的悲劇。抵擋不住男主人周萍的引誘,陷入了熱烈的愛情中,甚至想尋求一種關愛和保護,畢竟自己的父親魯貴,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她執(zhí)著、善良、賢惠,在明知心愛大少爺周萍后,斷然拒絕了二少爺周沖的求婚?;蛟S未來她也是個好妻子,在最后之際,她勇敢的央求母親放過自己和周萍,去勇敢的追尋理想的愛情和生活,但命運的撥弄,讓她崩潰,最后也導致了意外死亡。四鳳也是那個時代進步思想的一種表現(xiàn),她不甘于像鳴鳳那樣沉淪,她有勇氣突破時代的禁錮,但對于命運倫理的原則,也是她悲劇的根源。因此,這樣的三個人,是典型的封建時代大家庭中的三個形象,但又不是千篇一律,每個人都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但又無法完全突破個人和時代的束縛,加之巧合的命運撥弄,使得這樣三個人物關系,錯綜復雜,糾纏不清。周樸園和侍萍,也是注定的悲劇因果。他們的情感糾纏不光是他們兩人的因果,也是他們后代的因和果。因為周樸園和侍萍,他們的孩子有了悲劇的人生,也正因為那個時代和這些孩子們的性格,或許就算不出這些意外,周樸園和侍萍,也會成為這些后代的結(jié)果。周樸園作為劇中凸顯那個時代的封建資本家形象,可謂是塑造的極其成功。他是家庭的主宰、工廠的統(tǒng)帥,留過洋,有知識,是個標準“新舊交織”的人。但他蠻橫、狡猾、不擇手段,對于蘩漪的“吃藥”強壓控制,對于魯大海的老奸巨猾,對于兩個兒子疏于關心,尤其是對于侍萍的遺棄,可謂十足的自私、虛偽、冷血。但表面卻又道貌岸然,一副體面之相。一切的悲劇,都因周樸園和侍萍的愛情開始。侍萍是那個年代典型的侍女,當年也算是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為了愛情,也是奮不顧身,還給周樸園生下一子,同時,也是四鳳的另一個悲劇形象和縮影。她跟著自己的小姐習字,有一定文化,只是看錯了人,最終被拋棄,再嫁也遇人不淑。本以為一生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去了,忍受了,沒想到疏于女兒的看管,造成了和她一樣的命運悲劇,實屬悲哀。周樸園和侍萍,其實是有愛的,只是因為人和時代的緣故,周樸園為了家族利益,冷血的棄愛棄子。雖然接下來的30年里,周樸園依然保持著侍萍當年喜愛的布置,也有些許悔意,但當30年后偶然重逢時,他又展現(xiàn)了本真的虛偽和冷血,認為侍萍是來討債的。再三確認后,他也慢慢開始有了反省,以致最后他公開了所有的真相,也斷然沒有想到如此的結(jié)果,本來如此以家庭為重,卻沒想到,一切的結(jié)果,都是源于當年的自己,而他和侍萍、蘩漪的悲劇,也在序幕和尾聲,有了無聲的落寞和更深層的悲哀。從美學來說,曹禺對《雷雨》有很深刻的理性把握。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物的塑造、形象的思維、人物關系的配置、劇情的調(diào)整、表演的要點、藝術的分寸感等等。包括背景音樂的選取,借鑒了西方的交響樂,巴赫的《B小調(diào)彌散曲》,也是一種命運和祈禱的意味。同時,曹禺先生也廣泛的吸取西方戲劇的優(yōu)點,也沒有忽視自己民族戲劇的寶貴經(jīng)驗,第一次在較大的思想容量和深刻性上表現(xiàn)了中國的民族生活,使一種外來形式在中國土壤上扎下了根。曹禺并沒有機械的模仿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現(xiàn)代派戲劇的東西,而且循著易卜生所開拓的現(xiàn)代戲劇潮流,尋找著使中國觀眾能接受的東西。從易卜生、契科夫、奧尼爾再回到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曹禺領悟到了世界戲劇發(fā)展的本質(zhì)趨勢,即詩與現(xiàn)實的契合,形成了她的創(chuàng)新的戲劇觀念和美學觀念。他很好的將其本土化,而中國觀眾喜歡的是引人入勝的故事、熱熱鬧鬧的場面,是有個性的人物,這些美學目標,在《雷雨》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其次,曹禺還著力于理性的展示人物的繁復的內(nèi)心世界,追求的是對人的靈魂、精神世界的發(fā)掘,對性格的傾心塑造,所有有人稱之為“心理現(xiàn)實主義”。再次,對于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謹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網(wǎng)和看似巧合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高潮迭起??胺Q中國話劇史的典范。同時,劇本中還設置了序幕和尾聲,遠距離的進行了理性的審視,是劇中人十年前的回溯。這兩個板塊雖然未能搬上舞臺,但其在劇本中的地位亦不可低估。其將戲劇中的郁熱、憤懣與恐懼消解殆盡,而達到類似宗教的效果,劇中人之間的一切矛盾、沖突、爭斗也都消解了。這種欣賞的距離感,其實是更高意義上的清醒。最終完成了戲劇的“卡塔西斯”,即“情感的宣泄、思想的凈化、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華”。 羅錦鱗:原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導演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