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由顱內神經或血管功能失調引起的原發(fā)性頭痛。一般的會有家族史,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偏頭痛以一側額部、顳部、和枕部疼痛為主,一般為劇烈的刺痛或者持續(xù)性的鈍痛,可以連及牙齒和眼睛,通常還伴有惡心、嘔吐、對聲音和光線敏感,不痛時和常人無異。偏頭痛任何時間都可以發(fā)作,一般持續(xù)幾小時或者幾天,為中度或者重度疼痛,并且分為先兆性和無先兆性,先兆性偏頭痛一般畏光、閃光幻覺及暗點、眼漲等等。
特效偏三針: 取穴:太陽穴(患側),合谷穴(健側),太沖穴(患側)。 針刺方法:用長毫針(6—8厘米)由太陽穴向率谷穴方向平刺到率谷穴,再用一寸半毫針針刺合谷、太沖即可,留針半小時,十分鐘行針一次。 按:本方法有效率高,治愈率高,取穴簡便,尤其適用于肝郁化火型偏頭痛。
一針療法: 取穴:足臨泣(健側)。 針刺方法:一寸半毫針直刺足臨泣,捻轉瀉法行針,中病即止。 按:偏頭痛又稱為少陽頭痛,循經取穴足臨泣常有卓效,對于輕癥發(fā)病時間短首選此方法,通常針入痛止。
特效放血療法: 1 肝俞穴放血 患者俯臥位,患側肝俞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迅速點刺,然后立刻拔罐10—15分鐘到出血。頑固性偏頭痛可以配合針刺患側太陽穴和健側太沖穴。 2 率谷穴放血 此方法適用于情緒激動引起的偏頭痛,或者因為情緒激動而頭痛加劇的患者,一般一次即可止痛。在患者患側率谷穴附近絡脈搏動處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幾滴即可,每日一次,中病即止。 3 耳尖放血 頭痛時耳尖放血十來滴,頭痛即可緩解或者消失。此方法適合實證頭痛,具有清腦明目的功效。
腹針療法: 取穴: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雙側),商曲(患側),中脘(針上邊或者旁邊),石關(患側)。 按:腹針療法痛感小,適合怕痛的患者。 傳統針灸治療偏頭痛 傳統中醫(yī)認為偏頭痛多與情緒激動、易怒、焦慮、失眠以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有關?;蛞蝻L邪外襲,上犯腦絡,氣血不暢導致頭痛;或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熱,肝火上炎,上擾清竅;或因氣血虧虛,絡脈不暢;或因素體痰濕,阻滯經絡,氣血不通,這些原因都可以讓偏頭痛找上你。
1 風邪入腦: 癥狀:頭部有拘急感,竄痛感,遇到風寒即可誘發(fā)頭痛,疼痛多為跳痛或掣痛(是指疼痛并有抽掣感)。舌質紅,苔白,脈弦或緊。 治則:祛風通絡止痛。 取穴:主穴為百會(補),太陽,風池(瀉)。配穴:風寒頭痛加風門,列缺;風熱頭痛加曲池、大椎;風濕頭痛加陰陵泉,三陰交,神庭,上星。 2 瘀血阻滯: 癥狀:頭部刺痛,痛有定處,有外傷史的比較多。舌質暗紫,有瘀點或者瘀斑。脈弦或細、澀。女性患者經期容易加重,或者月經量少有血塊。 治則:活血化瘀止痛。 取穴:主穴為百會,四神聰。配穴阿是,血海,膈腧,三陰交。 3 肝膽風熱: 癥狀:顳部漲痛或巔頂痛或太陽穴跳痛,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口干,惡心,嘔吐,重者全頭漲痛欲裂。 治則:清肝利膽,祛風止痛。 處方:主穴:太陽、風池、太沖;配穴:行間、太溪、俠溪、肝俞。 4 肝陽上亢: 癥狀:頭漲痛,口干面赤;舌紅,少苔,脈弦或細而數;眩暈耳鳴,心煩易躁,脅痛,失眠多夢。 治則:平肝潛陽,和絡止痛。 處方:主穴:百會、四神聰、太沖;配穴:大陵、太溪、三陰交。 5 精血不足: 癥狀:頭隱痛,終日不止,腰膝酸軟,遇勞加重,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弱或細;倦怠乏力,心悸易驚,頭暈目眩。 治則:益精養(yǎng)血,通絡止痛。 處方:主穴:百會、四神聰、水泉;配穴:足三里、肝俞、脾俞、血海、氣海。
注意:上面所有的針方僅供專業(yè)人士操作,不可一成不變,臨床上可以根據癥狀適當加減,以增強療效。另外頭痛很常見,還有各種比如正骨、軟組織等疼痛手法也有特別好的效果來解除疼痛,以后我們會一一發(fā)文供大家學習探討。還會發(fā)一些自我調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為沒有時間找專業(yè)醫(yī)生治療的朋友提供自我康復的機會。
附:偏正頭風散 方藥組成:紅參,五靈脂,制首烏,炒刺蒺藜,制川烏,制首烏,生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十二克,細辛,荊芥穗,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蒼術,全蟲,蜈蚣,僵蠶,地龍,制南星,制白附子,明雄黃,乳香,沒藥各六克。 用法:打粉,一天兩次,一次三克,飯后睡前用淡茶水加蜂蜜調服。 禁忌:本方不適用于熱病以及臟腑內傷所致頭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