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外科醫(yī)生都是從換藥開始成長起來,恰當?shù)膿Q藥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不當?shù)膿Q藥可能造成感染、創(chuàng)口不愈合等嚴重后果。因此,外科換藥是外科醫(yī)生的一項基本功。換藥:又稱更換敷料,用于創(chuàng)傷和手術后傷口、感染性傷口、體表潰瘍及竇道等,包括檢查傷口,清潔傷口,清除膿液、分泌物及壞死組織,覆蓋敷料 。是預防和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消除妨礙傷口愈合因素,促進傷口愈合的一項重要外科操作。 1、觀察傷口情況,作相應處理; 2、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清除異物,通暢引流; 3、減少毒性吸收及刺激; 4、濕敷促進傷口愈合; 5、包扎防止傷口受損和外來感染。 總的目的:促進組織生長、傷口愈合。 4、特殊傷口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傷口感染、裂開。1、傷口拆線; 2、松動或拔除引流物; 3、傷口有出血或積血、滲液、膿液需要止血或清除者; 4、患肢有張力性水皰。 5、疑有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傷口感染、出血、裂開者,打開敷料觀察傷口者。 6、預防傷口感染。 7、有異物或失去活力的組織需要清除者; 原則上敷料濕透即應換藥,根據(jù)術口具體情況而定。 1、無菌傷口:首次第二日換藥,若無異常征象,3天/次,可直到拆線; 3、感染傷口,每天換藥至少一次。感染滲出傷口的換藥頻率應該是每 8 小時一次,因為 8 小時是公認的細菌定值繁殖高峰。5、新鮮肉芽創(chuàng)面:隔1~2天換藥1次。6、橡皮條引流:常在術后24~48小時內(nèi)拔除。7、橡皮管引流傷口:術后2~3天換藥,引流3~7天更換或拔除。8、煙卷引流傷口:每日換藥1~2次,并在術后12~24小時轉動煙卷,并適時拔除引流。9、術口出現(xiàn)劇烈疼痛、腫脹,肢體末梢動脈搏動減弱或肢體皮溫改變等情況需要及時查看術口并更換。 11、外層敷料潮濕對術口失去隔離作用,增加術口細菌污染,應當及時更換。1、換藥時必須戴好帽子口罩,換藥前后要洗凈雙手,防止交叉感染;2、換藥應按一定順序:先換無菌傷口或拆線傷口,后換感染傷口;先換感染輕的傷口,后換感染重或有膿腔的傷口;先換一般感染傷口,后換特殊感染傷口;3、設專一的換藥室進行一般的傷口換藥。 對有高度傳染性疾?。ㄈ缙苽L、氣性壞疽及綠膿桿菌感染等)的傷口換藥時,應嚴格遵守隔離要求,醫(yī)務人員應穿隔離衣,使用后的換藥用具應分別給予處理,換下的敷料應予以焚毀,換藥后,用過的器械應用2%來蘇兒溶液浸泡1小時后再清潔滅菌,換藥者應洗手再用1‰新潔爾滅或75%酒精浸泡消毒。 4、接觸傷口的一切物品均應先進行清洗,在經(jīng)過滅菌處理;換下的敷料和用過的物品必須放到指定地點,不得亂扔; 5、換藥者左手持有齒鑷轉向右手傳遞無菌物品,右手持無齒鑷接觸傷口并清潔傷口,使用時勿使兩鑷相碰。 6、換藥者當日有無菌手術,不應在手術前給感染傷口換藥。2、注意補充體內(nèi)營養(yǎng),增強機體抵抗力;3、及時處理原發(fā)病,特別要留意機體有無糖尿病,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的情況。2、傷腔內(nèi)填塞紗布的數(shù)量,需要輔料數(shù)量、種類 ,有無引流(管)3、引流物有無,是否拔除或更換;是否需要擴創(chuàng)或沖洗;6、病人精神狀態(tài)、全身狀況、換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 1、能離床的病號一律在換藥室換藥,不能離床者需在床邊換藥,換藥應避開打掃病室衛(wèi)生、晨間和晚間護理、治療、休息和用餐時間。 2、換藥時要求室內(nèi)空氣清潔,光線充足,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 1、換藥前半小時內(nèi)不要掃地,避免室內(nèi)塵土飛揚;2、了解病人的傷口情況;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1、首先向病人說明換藥的必要性和可能發(fā)生的不適反應,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理解支持與合作;2、讓病人保持適當體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傷口,又能最大限度滿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適的需要;如分泌物多或需沖洗傷口是應墊放治療巾,以保護床罩;無菌治療碗2個(盛無菌敷料),彎盤1個(放污染敷料),有齒鑷和無齒鑷各1把,剪刀1把,2%碘酊和70%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數(shù)個,生理鹽水,無菌紗布或無菌貼數(shù)塊,膠布等,特殊傷口的處理必需品。(一)操作步驟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及帽子。攜帶已備齊的物品到病人床旁或送病人到換藥房;3、解開敷料應先用手除去外層,再用鑷子取內(nèi)層,如敷料與傷口粘連時先用生理鹽水浸濕敷料,揭敷料的方向應與傷口立縱軸方向一致以減輕疼痛和組織損傷,將臟輔料放入專盛污物的盤(盆)內(nèi);4、用揭開敷料的鑷子,夾持75%的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從傷口邊緣逐漸向外(如為感染傷口消毒程序則由內(nèi)外向內(nèi));5、用另一把鑷子夾持鹽水棉球擦洗創(chuàng)面;6、傷口創(chuàng)面獲得良好暴露后,做必要的檢查和相應處理、覆蓋外敷料,膠布固定必要時加用棉墊,繃帶包扎固定。整理床鋪,各用物歸還遠處,妥善回收和分類處理臟輔料。(二)操作程序 1、無菌傷口 2、感染傷口 ②徹底清創(chuàng):去除血凝塊、膿塊、液化壞死組織,包括壞死的肌腱及血管組織;爭取在幾次換藥中,效果一旦明顯則果斷切除。勉強留下,只會延緩肉芽生長,甚至造成感染;(三)引流物的選擇和使用 1、油紗布(條):用于清潔或新鮮肉芽創(chuàng)面,以利于促進上皮生長;2、鹽水紗布(條):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較多的創(chuàng)面;3、橡皮條引流:用于淺表,腔窄的傷(如頸部、指端)。4、管狀引流:由于各種形狀的橡皮管或硅膠管制成,置入體腔(腹腔、胸腔、關節(jié)腔等)一端,可供持續(xù)引流(包括負壓引流等)或灌澆藥物注入之用。注意:橡皮引流片、引流管,必須妥善固定,嚴防脫落,一旦脫落必須即時處理,最大限度避免脫落后造成不良后果。(四)拆線時間 1、頭頸面部3~5天,胸、腹、背、臀部7~9天,四肢7~10天,手足背10~12天,足底半月或更長,張力縫線14~16天。2、貧血明顯、營養(yǎng)不良、老年、體弱、多病、切口過大等可延期或間斷拆線。有感染者可提前幾天。注意觀察針眼情況 1、針眼周圍及縫線下組織紅腫觸痛及硬結皮溫高,用70%乙醇紗布濕敷,每天更換2次;
2、針眼有膿液,可用棉球擠壓使膿液溢出,經(jīng)2%碘酒局部消毒后再用70%乙醇紗布濕敷; 3、針眼膿液較大時,可間斷拆線再用70%乙醇紗布濕敷,每天更換2次。 2、先無菌傷口,后感染傷口;先簡單傷口,后復雜傷口;先一般傷口,后特殊傷口。3、 用兩把鑷子清潔傷口,遵守無菌術原則,一把鑷子接觸傷口,另一把鑷子接觸敷料作為傳遞,二者不可混用。4、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輕沾吸去分泌物或膿液,由內(nèi)向外。不得用擦洗過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的棉球沾洗創(chuàng)面。5、 在換藥過程中,假如需用兩把鑷子(或鉗子)協(xié)同把沾有過多鹽水或藥液的棉球擰干一些時,必須使相對干凈側(左手)鑷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觸傷口側(右手)鑷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