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與學(xué)生一起讀《史記》,讀到《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幾句頗有感觸! 爭蝸角之名,逐蠅頭小利,人之常情乎?前幾篇我在自己的署名后特加了“三非”注解:非名師,非骨干教師,非最美教師。這雖有戲謔之意,可無形中也暴露了自已內(nèi)心對這些名譽求而不得的無奈和自嘲。幸有知心人指出,才讓我慚愧自己求道不深,妄讀老子數(shù)載矣!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章,就是談如何對待名利的。因為本章有“常使民無知無欲”之句,所以本章內(nèi)容常常被誤讀,老子也因此被扣上“愚民”、“輕民”的帽子,其實這完全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今天,重新梳理本章內(nèi)容,以更正人們對老子的誤解,更以端正自己的名利之心,讓自己更近于“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尚,崇尚。賢,形容詞用如名詞,賢能的人。貴,前有否定副詞修辭,用動詞,而且是意動用法,以……為貴。見,通“現(xiàn)”。這幾句的意思是說:不崇尚賢能之人,使百姓不落入忌賢害能的惡性競爭。不以難得的珍貴稀有之寶為貴,使百姓不會起竊盜之心。不炫耀顯示自己的欲望,人心就不會混亂。 賢能是名,難得之貨是利,可欲是欲望。這三句是本章的第一層,從名、利、欲三個方面,給統(tǒng)治者提出安邦定國之策。 其中,不尚賢之句,很容易讓人理解為老子不注重人才,不崇尚賢德。其實老子在第二章就已講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時候,那么惡(丑)也就產(chǎn)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時候,那么不善也已經(jīng)有了。又在后面的第十八章講:“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笨梢娝^的仁義、智慧、孝慈、忠貞等這些賢能之人,都是在道廢、偽出、六親不和、國家昏亂之后,才可以看出你是賢能之人的。 老子主張自然而為的大道。作為一名教師,你不應(yīng)該精心備課傳道,耐心授業(yè)解惑嗎?作為一名公安干警,你不應(yīng)該維護一方安寧嗎?有時,你甚至還得付出生命!作為一名郵遞員,難道你不應(yīng)該把信件送到人手中嗎?哪怕你爬山涉水!……就像風(fēng)扶萬物,雨潤大地一樣,自然而然地做了本職的事情,卻要大張旗鼓地表彰。除了能顯示那些所謂的表彰者“我有權(quán)利表彰你的權(quán)力”外,那些受彰的人開始沾沾自喜,真認(rèn)為自己優(yōu)秀和最美了,更有大多沒受到表彰的人開始爭風(fēng)吃醋爭名爭譽起來。 尚賢,貴難得之貨,顯自己可欲,在老子看來,就是為政者過分去刺激人們的名利之心,讓人們陷入追名逐利、惡性競爭、膨脹欲望的漩渦。 再退一步說,賢與不肖,難得與易得,可欲與不可欲,這標(biāo)準(zhǔn)又是誰定的?前幾天,曲周一中同事的文章說,不可輕言正能量。他說,能量本沒有正負,如果說你的歌頌文章是正能量的話,那么批判提露的文章就是負能量了;那么被譽為文藝戰(zhàn)線上一面旗幟的魯迅先生的文章是不是更多的是負能量? 真正的統(tǒng)治者是最大公無私的,不以自己的好惡為準(zhǔn)則而折騰,是最自然而然的治理和管理者!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這幾句也是最讓人誤解的幾句。其中“志”“知”“智”三個字的理解應(yīng)該是:“志”,即心志,即欲念、貪求之意,而不是志向;“知”與“智”都是耍心機的意思。理解了這幾個字,老子的幾句話就不難理解了:所以有道的圣人其施政的重點會著重在,讓百姓能虛心學(xué)習(xí)、常懷感恩心,讓百姓內(nèi)心富有,腹飽、身康、心安;教導(dǎo)百姓淡化自我、不兇悍,但要有骨氣、有道骨;常引領(lǐng)百姓返璞歸真,不要學(xué)那些世智辯聰、長養(yǎng)欲望欲貪;使那些喜歡世智辯聰、喜好耍心機的人,能起慚愧心而不敢胡作非為。 與“志”“知”“智”等相反的,是“虛心”“實在”“傻瓜”。 魯迅先生曾經(jīng)指出:“聰明人絕不能支持這世界。”的確,聰明人大凡遇事只想沾光不想吃虧,只想索取不想貢獻,這樣的人當(dāng)然是靠不住的! “傻瓜傻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打滑詩說得更加明白:中華大地只要不缺少“傻子”和“傻子精神”,就是希望所在,就會旗幟高揚,就能圓夢理想。 難道不是嗎?雷鋒的“傻子精神”教育影響了幾代人。焦裕祿、孔繁森等也都具有“傻子精神”,都“傻”得只知付出不懂自肥;道德模范郭明義,別人說他傻,他卻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老干部楊善洲離休后治理家鄉(xiāng)的荒山禿嶺,植樹造林幾十年,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態(tài)財富,自己一點也沒享受,并且不讓后代家人繼承,而是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別人說他傻,他卻感到滿足、幸福。 讓學(xué)生背篇古文,學(xué)生問,會考嗎?高考又不考,背會有啥用!給學(xué)生講講《道德經(jīng)》,有人會說,講這有啥用?高考又不考!以這樣功利性態(tài)度來學(xué)習(xí),能不出現(xiàn)精致的利已主義者? “是以……”這幾句是本章第二層,從正面具體談“圣人之治”。老子在以后的篇章中也一再強調(diào)“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圣人為腹不為目”。就是反復(fù)講圣人之冶的。 “為無為,則無不治。” 前一個“為”是動詞,后一個為是介詞。最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抱功利性去做事,道法自然、順道而為,不要用自我去妄作非為,那么,自然民風(fēng)純樸、治安良好。 本章共分三層,第一層是從反面講“眾人之治”: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見之欲;第二層從正面談“圣人之治”:實其腹,強其骨,無知無欲。先反后正,先否定后肯定,態(tài)度鮮明!最后總結(jié)。全章分總結(jié)構(gòu),層次清晰,說理透徹。 為政者自己驕奢淫逸、腐化墮落不算,同時用“難得之貨”去刺激人們的名利心,導(dǎo)致全社會人心“發(fā)狂”,物欲橫流。當(dāng)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到處“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叮血”時,整個社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名利場。最終,“人和人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guān)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聯(lián)系了”,人世間的一切神圣、崇高、美好都將蕩然無存,社會也因此危機四伏。 老子的預(yù)見常常有著異乎尋常的準(zhǔn)確性。如果不信,你看看你周圍的這個世界! 附一:《道德經(jīng)》第三章原文: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附二,練習(xí)一,默寫《道德經(jīng)》第三章原文。 練習(xí)二,翻譯下面一段話: 國學(xué)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史記貨殖列傳》) 溫健康,中學(xué)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