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一 靳某 女 46歲 2020年 5月 1日初診 : 主訴:胃不適4年余。 患者自述常年脾胃不適,反復(fù)治療不愈,平素胃脹,打嗝不順暢,面色黃。 納食可,大便 1天 / 次, 小便黃。 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弱。 茯苓15g 黨參 15g 白術(shù) 15g 炒枳實 10g 陳皮12g 旱半夏 15g 生姜8片為引。 10 付,日一付,分兩次飯后溫服 5月 16二診:患者服藥后效佳,胃明顯舒適,打嗝減少,納食可,大便 1次 / 天,小便可。 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弱。 守方續(xù)服10付。 2 案例二 郭某 男 6歲 2020年 5月 18日初診。 主訴:磨牙月余。 患兒平素反復(fù)磨牙,時腹痛, 5個月前因在我處治療咳嗽,磨牙亦好轉(zhuǎn)。近日又出現(xiàn)磨牙,觀之前所開處方,為柴胡桂枝加加減,故仍處以小柴胡加麥芽、內(nèi)金等消積化食,服藥十余天,患兒仍有磨牙,有痰,喜擠眼,觀患兒面色黃,體瘦,納食可,大便 1 次 / 天,小便可,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滑。此為脾虛有積,一味消導(dǎo),而不健脾,恐難速已。故處方外臺《茯苓飲》,健脾消積。 茯苓15g 黨參 15g 白術(shù) 15g 炒枳實 10g 陳皮12g 生姜5片為引。 5 付,日一付,分兩次飯后溫服 2020年 6月 15號:患者服藥后磨牙、擠眼明顯減輕,時腹痛,干咳。納食可,大便 1次 / 天,小便可。 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滑。 守方續(xù)服10付。后隨訪磨牙消失。 按語: 《外臺》茯苓飲出自《金匱要略》附方: "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 人參 白術(shù)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姜四兩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從上面的條文可以看出,病人宿有痰飲,吐出水后,脾喜燥惡濕,出現(xiàn)了心胸間虛氣,悶不能食,因此要健脾化飲消痰氣,恢復(fù)脾胃的功能。原方用人參茯苓白術(shù)健脾氣,枳實陳皮生姜健胃祛痰。從藥物用量來看,人參白術(shù)茯苓各用三兩,所以本方重在健脾補虛為主,輔以化痰消食,用于胃虛停食停飲所致的胃脹、打嗝、胃疼等等,確有佳效。 脾胃為后天之本,對人體至關(guān)重要,脾胃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胃脹納差等癥狀時,不可一味理氣消導(dǎo),理氣則耗氣,如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等,重在調(diào)理脾胃之氣機,而外臺《茯苓飲》更重于健脾胃之氣?!疤搫t補之,實則瀉之”,臨證之時,切莫犯虛虛實實之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