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瑪麗安·摩爾詩集》 《觀察》可以說是瑪麗安·摩爾自己最看重的詩集,收錄了她最具現(xiàn)代派特質(zhì)的詩作,也是她本人同意并親自編選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她本人終其一生又對《觀察》進行了反復(fù)校訂和修改的詩集。本篇內(nèi)容分享的是,著名的美國傳記作家、詩歌編輯琳達·里維爾女士為再版的《觀察》所作的序言,從中我們了解到《觀察》在出版過程中的一些故事,這篇文章同時也可作為我們閱讀摩爾詩歌的一把鑰匙。 《 觀 察 》導(dǎo) 言 文 | 琳達·里維爾 譯 | 明迪 說服瑪麗安·摩爾出版《觀察》(Observations)很費了些勁,這本1924年出版的詩集確立了她作為美國最前沿現(xiàn)代派詩人之一的地位。這之前有六年時間,艾茲拉·龐德、H.D.、T.S.艾略特,以及威廉姆·卡洛斯·威廉姆斯都曾表示愿意幫她出版詩集,但每一次她都拒絕了?!斑@個世界不應(yīng)該允許你做一名隱士”,一個九月的下午,H.D.在紐約與摩爾見面時說道。摩爾的詩“與人們在倫敦大談特談的那一種比起來好太多了”,H.D.說,“理應(yīng)被更多人知道”。 摩爾給了以上這些人同樣的拒絕理由,她說自己的作品數(shù)量還不夠出一本詩集。這個借口一方面不實誠——其實每一次她都有足夠多的詩作——另一方面是策略。1921年,H.D.和布萊爾不顧摩爾明確的反對,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詩》(Poems)。這種做法激怒了摩爾,她寫信給這本詩集的資助者布萊爾說,她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確信那個時候出版詩集對她來說并非“文學(xué)意義上的最佳時機”。她的判斷是對的,《詩》出版后得到的評論全都充滿了公開的敵意。 三年后,批評家們對《觀察》表示了極大的熱情。1920年代最重要的文藝雜志《日晷》(The Dial)的編輯們說服摩爾出版了這本詩集,以便把一年一度的日晷獎頒給她,這讓她感到驚喜。摩爾是繼艾略特之后,第二位獲得這項令人夢寐以求的詩歌獎的詩人。在她之后,E.E.卡明斯、威廉姆斯、龐德也獲得過該獎。這幾位詩人以及H.D.和華萊士·史蒂文斯,是摩爾一生在現(xiàn)實生活以及出版方面息息相關(guān)的現(xiàn)代派詩人。這就是赫伯特·S.戈爾曼為《紐約時報》所撰寫的關(guān)于《觀察》的書評里所提及的那個相互欣賞的文學(xué)圈子,他說摩爾的詩“早已超越了小圈子的局限性”,他還寫道:“毫無疑問,任何對美國當代詩歌具有高度興趣的人,都無法忽視摩爾那些尖銳、智性而凝練、高貴的作品?!?/p> 可是,幾乎一個世紀之后,太多的讀者仍然持續(xù)地忽視摩爾的詩歌。她并非是現(xiàn)代派圈子的外圍詩人。相反,據(jù)威廉姆斯所說,她是“支撐我們這棟未完成大樓的上層建筑的頂梁柱”。威廉姆斯和艾略特在審美上幾乎毫無共同之處,但他們卻都非常欣賞摩爾。艾略特將她置于五位當代詩人之一——“英國、愛爾蘭、美國、法國和德國的當代詩人中”最令他興奮的五位詩人之一?!队^察》與艾略特的《荒原》(The Waste Land 1922)、龐德早期的《詩章》(Cantos)、威廉姆斯的《春天和一切》(Spring and All 1923)以及史蒂文斯的《風(fēng)琴》(Harmonium1923)屹立在一起,是現(xiàn)代派詩歌的里程碑之一。 然而,1925年以來,大眾讀者卻難以讀到《觀察》。1935年,摩爾整理出版她的《詩選》(SelectedPoems)時,把《觀察》里的五十四首詩刪減到四十首;1967年整理《詩全集》(Complete Poems)的時候刪除了更多。摩爾此時已經(jīng)獲得了她原來那個詩歌圈子之外的更多讀者。她的1951年版《詩合集》(Collected Poems)獲得了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以及博林根終身成就獎。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她擺脫了早期風(fēng)格,因為批評家們讓她確信她的早期作品難度太大。然而,在摩爾1972年去世之后的這幾十年里,她的支持者們越來越認為她早期的現(xiàn)代派詩歌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 摩爾早期作品里面到底有些什么特質(zhì),令她同時代的現(xiàn)代派詩人那么著迷呢?起初是因為她對多愁善感的背離。摩爾于1907年開始寫詩,發(fā)表在布林茅爾女子學(xué)院(Bryn Mawr College)文學(xué)雜志上,那時她二十歲,有意避開了“精神愿望、愛情、冥想”這一類主題,而喜歡她自己稱之為“批評性的、非正式的布朗寧風(fēng)格”的詩,因為“那才是最最非個人化的、最不勉強的”模式。1915年她的作品開始受到其他現(xiàn)代派詩人關(guān)注的時候,她已掌握了“精準”這一門技藝。H.D.說摩爾的語言“清晰、無瑕疵”,但是“絕對有難度”。無論她的詞語組合多么地不可預(yù)知,卻沒有任何模糊或者晦澀的成分?!霸谀栃〗隳抢铮蓖匪箤懙?,“詞語被科學(xué)分解時,用酸性擦去斑點,洗滌,晾干,再把正確的那一面放置在一個干凈的平面上,每一個詞都是一個詞語的最大化?!?/p> 摩爾是第一位把教科書語言和商業(yè)語言隨意用于詩歌的大詩人。讀者們喜歡玩味她作品里那些矛盾而精確的詞句,比如“某些明代物品”、“這獅子兇猛的菊花頭”,以及“微型的沒有葉綠素真菌”。當她把“婚姻”先稱作“體制”,然后又比作“企業(yè)”的時候,當她對玫瑰說“美是種風(fēng)險”的時候,這樣的語言就擦掉了羅曼蒂克的污跡。 摩爾寫作《觀察》的那些年里,她的精準性不止發(fā)展為機智的智慧。但她的觀點太過激進,以至于即便是當時對她最賦予同情的批評家也不愿意去嘗試著做出解析。二十一世紀的讀者會更容易認同這些觀點。在《英格蘭》這首詩里,她把“蘑菇”和“有毒的菌類”相混淆,或者把“精神抖擻”和“食欲”相混淆,是為了承認“眼光看得還不夠遠”。在《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勞作》這首詩中,她認為需要一種勇敢的開放心態(tài),才能跨越種族和民族成見。在《婚姻》這首詩里,中央公園一座雕像上發(fā)現(xiàn)的丹尼爾·韋伯斯特那句著名格言“自由與聯(lián)盟,/此刻和永遠”,為建立在個人自由基礎(chǔ)之上,而非建立在性別錯覺基礎(chǔ)之上的家庭結(jié)構(gòu)提供了可能性。同樣,《章魚》這首詩將瑞尼爾山國家公園中的生物多樣性,頌揚為一種民主范式。 不以成見、偏見、自我中心論或貪婪之心去看待人們以及其他有生命的物體,對于摩爾來說,就是給他們自由?!盁o情的準確”——如摩爾在《章魚》中所稱——是她道德上和政治上的當務(wù)之急。正如科學(xué)家、批評家和藝術(shù)家以精準性去觀察研究對象那樣,公民和戀人之間也應(yīng)該把彼此視為獨立個體。這就是摩爾式的勇敢,這是一種愛的行為。 評論《觀察》的批評家們鮮有談及摩爾對引文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盡管如此,《日晷》的編輯斯科菲爾德·勒耶卻曾私底下問過摩爾,她使用的引文都是引用別人的話語呢,還是僅僅為了強調(diào)。自從寫詩以來,摩爾就喜歡把引文或類似引文的詩文穿插于她自己的作品里。她回答說除了詩中的角色說出的話之外,她的引文確實來自各種資料。勒耶回復(fù),這些引用的文字從原來的上下文中截取出來后,不僅加強了原文的美感,而且更妙的是,把原文擰到了相反的意義。 與《詩章》和《荒原》里的引文不同,《觀察》里的引文并不是只有博學(xué)之士才能讀懂的典故。摩爾即便在引用托爾斯泰、布朗寧這樣的著名作家時,也更喜歡使用他們的日記或書信里不假思索的隨意文字,而非他們某一部杰作里的句子。她引用時尚雜志、報紙廣告,或“看馬戲團表演時偶然聽到的一句評語”,如同引用莎士比亞一樣。她是現(xiàn)代派詩人中 第一位如此使用引文的詩人,類似于她那個時代的拼貼藝術(shù)家,隨意將報紙碎片、撲克牌或其他任何可以找到的物件放于畫布上。 勒耶同意把《海洋獨角獸與陸地獨角獸》發(fā)表在《日晷》上之后,問了摩爾一些關(guān)于詩中引用材料的問題。勒耶認為他能辨認出“'在她的腿上’,它'溫和而野蠻的頭,會說出謊言’”。摩爾以三頁不空行的長信回復(fù)他,列出了這首詩里所有引文的出處。她告訴勒耶,他以為是文學(xué)典故的詩句,實際上出自倫敦《拳擊》(Punch)幽默周刊上的一首匿名詩,除了這兩行之外,她并不喜歡這首詩。勒耶建議她把這個信息在《觀察》里做個說明,于是摩爾決定給所有引文寫注釋。在此之前她從未曾給自己的詩做過注釋,因此她不辭辛苦地搜索筆記本和圖書館,查找使用過的資料來源。從那以后,她在所有詩集里都做了引文注釋,但極少給發(fā)表在雜志上的詩歌做注釋。詩集里的注釋不僅強化了引文的反諷意味,還揭示出一個詩人的大腦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的文字浮游物里面選擇所需的樂趣。正如美國詩人葛蘭威·維斯考特所說,摩爾的詩歌已成為“思維的自畫像”,“不是作為模特兒,也不是作為美人,而是作為一種經(jīng)驗”。 摩爾的早期擁戴者發(fā)現(xiàn)了她的技藝——H.D.稱她為“完美的匠人”——很多年以后批評家才發(fā)現(xiàn)她在形式上的獨創(chuàng)性。即便是今天的讀者也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寫于1920年代的自由體詩歌外,幾乎她所有的詩歌都有一種尾韻的固定格式。盡管摩爾也為自己用韻的原創(chuàng)性感到自豪,她的那些韻腳卻十分微妙,以至于難以被察覺。艾略特把她稱為“善用淺韻的在世大師”,并說她是“據(jù)我所知,第一位探索這種可能性的詩人”。 有時候這些韻腳幾乎聽不到,比如在《形形色色的解剖刀》這首詩里,介詞“to”(到)與“superior”(優(yōu)于)的第一個音節(jié)押韻。摩爾初寫每一首詩的時候都有一個完整的押韻方案,但修改時卻不去修理韻腳。例如在《詩》這首詩里,初稿里有這幾行: 無動于衷的評論家,隔靴搔癢,如同一匹馬感 身上有跳蚤,棒—— 球迷,統(tǒng)計學(xué)家——一樁又一樁 可被引用, 既不希望——也非徒勞地 在首次出版《觀察》時刪除了多余的“一樁又一樁/可被引用,/既不希望——也”,于是棒球baseball的base與一樁case的押韻,另外“did…nor it valid”(既不……也非徒勞地)的押韻消失了。 1935年,華萊士·史蒂文斯成為第一個指出“(摩爾的)詩句單位是音節(jié)而不是音步”的批評家,他贊美了這種通過重復(fù)音節(jié)、淺韻、排版上的斷句縮行,而營造出的令人驚喜的“輕盈效果”?!遏~》這首詩由于句子較短,摩爾的詩節(jié)特點更容易被看清,這首詩的每一段都有六行,音節(jié)分別是1、3、8、1、6、9,尾韻是aaxbbx。這首詩的標題,如同摩爾的很多詩 一樣,可以作為全詩的第一行: 魚 跋涉于 黑玉。 烏鴉藍的蚌貝中, 有一只 不停地撥弄水底的沙子; 自開自合,像 摩爾總是說,她的詩構(gòu)建于詩節(jié)(段落),而非詩行(每一行)?!队^察》展現(xiàn)了她的實驗,從押韻的抑揚格轉(zhuǎn)向押韻的音節(jié)。 1915年12月,摩爾在紐約旅行了十天,她第一次見到了其他現(xiàn)代派詩人以及現(xiàn)代派繪畫作品。雖然在那之前她已經(jīng)通過閱讀評論而知道了意象派和軍械庫藝博會,紐約之行還是激發(fā)了她要成為一個現(xiàn)代派詩人的愿望。她看到受立體主義影響的畫家,比如奧斯卡·布魯姆奈爾和馬斯登·哈特利,如何將作品形式從主題中解放從來;看到布局、線條、色彩以及繪畫本身,如何既獨立存在又與繪畫所表現(xiàn)的內(nèi)涵一致。次年4月,摩爾的詩節(jié)達到成熟狀態(tài)。在《批評家與鑒賞家》這首詩里,她首次讓韻律——或者說“音調(diào)”,如她后來賦予的稱謂——從詩節(jié)“建筑”中解放出來。這使得她的詩既有自然的、不規(guī)則的話語節(jié)奏,又有音節(jié)押韻的形式結(jié)構(gòu)。摩爾以音節(jié)為單位的詩節(jié)是現(xiàn)代派詩歌中最被低估的成就。 摩爾的詩節(jié)模式,經(jīng)常需要詩行在讀者不會自然停頓的地方斷句——比如在介詞之后,或者在一個單詞的中間斷開。不過標點符號和句子的自然韻律決定了一首詩怎樣讀,而不是詩行或者詩節(jié)段落。摩爾鉆研過托馬斯·布朗恩爵士、弗朗西斯·培根、亨利·詹姆斯等散文文體家。她早期散文中有一篇題為《重音音節(jié)》的文章指出,許多散文的內(nèi)在趣味并非來自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人們閱讀摩爾,應(yīng)該像閱讀羅伯特·弗羅斯特那樣,后者也把他稱之為的“句子音效”強行置于一種形式結(jié)構(gòu)上。摩爾的朗誦錄音證實了這一點,而她歷年的修改展現(xiàn)了句子的簡練與流動性不斷地戰(zhàn)勝了詩的形式格局。 1921年到1925年,摩爾放棄了這種音節(jié)模式,轉(zhuǎn)而去寫自由體詩。盡管她是為了避開傳統(tǒng)詩的韻律和自由體詩的無形式,以現(xiàn)代派的另類方式而開創(chuàng)了音節(jié)寫作,但她意識到已經(jīng)習(xí)慣于自由體的讀者會感覺她的斷句方式會分散注意力。她甚至把原先寫的幾首音節(jié)詩修改為自由體。不過在七年停筆之后,1932年重新開始詩歌寫作時,她還是恢復(fù)了音節(jié)形式,并且再也沒有寫過自由體詩。 摩爾由于《詩》的出版而郁結(jié)的憤怒,使《觀察》成為一本更好的詩集。《詩》面市的時候,摩爾說,如果《詩》是“冤家”的話,那么“它存在的意圖就是為了展示我的寫作是多么不成熟?!睘榱藦浹a這種已感覺到的缺陷,她又寫了一些更長、更具有抱負的詩,結(jié)集在《觀察》里。從1922年到1924年,她寫出了她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章魚》,以及它的姐妹篇《婚姻》和《海洋獨角獸和陸地獨角獸》。 摩爾在語言和主題上對“詩意”的拒絕,令一些讀者興奮,同時也令一些讀者憤懣。之前針對《詩》的一些評論文章譴責(zé)摩爾在尾韻和韻律方面無能,尤其是欠缺詩歌必不可少的主題——情感。對這些批評家來說,她過于微妙,過于原創(chuàng),但她感覺到尤其在情感問題上被誤解了。她認為自己具有深度情感,甚至是“拜倫式”的情感,如她大學(xué)期間的自我描述。她曾為亨利·詹姆斯——她的同類——辯護過,她認為詹姆斯“太容易受情感影響,以至于必須表現(xiàn)得毫無情感”,并在《章魚》這首詩里對詹姆斯做出同樣的暗示。摩爾雖然喜歡低調(diào),但絕不喜歡被低估?!缎率帧房梢钥醋鲗εu《詩》的那些人的回應(yīng),詩里面的新手“寫那種他們判定女士會感興趣的事情”,而沒有意識到“海洋無細節(jié)的視野”里有著滂沱之力。在《沉默》這首詩里,她涉及了一個她經(jīng)常返回的主題:“最深沉的情感總是顯現(xiàn)在沉默中;/不是以沉默,而是以節(jié)制的方式?!薄队^察》這本詩集中的情感往往是激烈的,就像《婚姻》這首詩里的“愛可以凝視一只老鷹直到它失明”。在《章魚》里,她描寫了“帶著迷人的矜持,并且平坦”的冰川在一座火山頂上,冰川的“難以想象的精致”的蕾絲般的手臂,可以“以蟒蛇纏繞成圓圈的充滿破壞性的精密度來殺死獵物”。 摩爾的詩歌沒有最終版本,因為她一生都在修改,不斷地維系著與讀者持續(xù)對話中的自我權(quán)威性。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1967年出版《詩全集》時,她將自己最知名的作品《詩》從二十九行刪減到三行。她八十歲生日出版的《詩全集》呈現(xiàn)了她的最后意圖,但“最后”并不一定表示最令人信服。八十歲的摩爾和三十七歲時出版《觀察》的摩爾并非同一個詩人,讀者也變了。二十一世紀的讀者有權(quán)去知道這些曾經(jīng)使H.D.、艾略特、威廉姆斯、龐德和史蒂文斯如此興奮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令青年時代的伊麗莎白·畢肖普感到“以多種方式使人大開眼界”的詩歌,去發(fā)現(xiàn)這位參與社會生活的詩人所具有的迫切情感,她對多元文化的寬容、對生物多樣性的見解、英勇而開闊的思維、民主以及個人自由——所有這些直 到今天我們才開始享受。 瑪麗安·摩爾:美國詩人、批評家、翻譯家,因形式創(chuàng)新和令人驚異的視野而備受矚目。她的詩歌作品獲得過許多獎項,包括日晷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以及博林根終身成就獎。 琳達·里維爾:美國作家瑪麗安·摩爾的傳記作者,琳達博士用十四年時間的研究成果寫作了一部文學(xué)傳記《瑪麗安·摩爾的生平與作品》(2013年:紐約FSG出版社),然后編輯了摩爾的這本著名詩集《觀察》(2016年:紐約FSG出版社),目前她已退休,專門從事二十世紀早期藝術(shù)家和文學(xué)家的傳記寫作。 明迪:旅美詩人,2002年在海外發(fā)表美國女詩人選譯專輯,其中就包括瑪麗安·摩爾的作品。在國內(nèi)出版有《明迪詩選》等詩集,并有《在他鄉(xiāng)寫作》《錯過的時光》《舞在敖德薩》等譯著。編選及合譯的詩集有《新華夏集:當代中國詩選》《仙鶴叢書》《中國新詩1917—2017》等。入圍2016年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獲得美國詩刊年度翻譯獎。 如需轉(zhuǎn)載請豆郵聯(liá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