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廉政談話”的故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防治腐敗、穩(wěn)固江山,每啟用一批地方官員,總要告誡這些預(yù)任官員,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薪俸過日子。這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底的泉水雖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卻始終不會干涸。相反,不愿守用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財物,則如投身肆虐的洪流,雖可暴飲狂歡,但好景絕不會長,遲早會遭遇滅頂之災(zāi)。 2.湯斌識人的故事 某秀才偶然路過書店,見一少年正在數(shù)錢購買《呂氏春秋》這部書,不慎將一枚銅錢落在地上。秀才便偷偷用腳踩住,待少年離去后快速彎腰收入囊中。不想旁邊坐著一個老者,將這一切完全看在眼中,忽地站起追問此人姓名,然后冷笑而去。后來秀才得到江蘇常熟縣尉的官職,興沖沖地整裝去赴任,拿著拜帖拜見巡撫大人,但卻被告知,他已被彈劾,不用去上任了。秀才不解,傳話人告訴他,因為他“貪心”。此人愈發(fā)不解,懷疑是一場誤會。巡撫衙門的一席話,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汝不記昔年書肆中事耶?為秀才時,尚且一錢如命,今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篋為紗帽下之竊賊乎?”你不記得當(dāng)年書店中的事了?當(dāng)秀才的時候,尚且視一文錢如命;如今僥幸做了地方官,你能不搜刮索賄,做一個戴紗帽的竊賊甚至劫匪嗎?此人這才醒悟當(dāng)時問他姓名的老者,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巡撫湯斌,于是非常慚愧地辭官走了。 3.于成龍清廉的故事 清代的于成龍為官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他任黃州知府時,當(dāng)?shù)卦庥鲞B年饑荒,他一面向上司請求蠲免稅賦,賑濟災(zāi)民,一面開展民間自救,自己常年以粗糠野菜為食,把節(jié)省的薪俸口糧用于救災(zāi),老百姓編歌贊道:“要得清廉分?jǐn)?shù)足,唯學(xué)于公食糠粥。”后來于成龍官至兩江總督,依然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稱他為“于青菜”。于成龍病逝時,部屬見其床頭舊箱里僅有綈袍一件、靴帶二條,瓦甕中粗米幾斤、鹽豆豉幾碗??滴踉u價于成龍“居官清正,為古今廉吏第一!” 4.胡壽安“青菜知縣”的故事 明代的胡壽安任新繁知縣時不但公務(wù)廉明,愛民如身,還抽空在后院的空地種滿蔬菜,補貼家用,招待客人,百姓感其清廉,稱他為“青菜知縣”。胡壽安平日居家穿粗布衣,吃粗米飯,睡紙蚊帳,在簡樸的生活中獲得一種別樣的愉悅,他為自己用的紙蚊帳寫了一首詩:“紫絲步障最奢華,臥雪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夢到梅花?!焙鷫郯苍谛抨栕龉?,任滿離任時行囊空空一擔(dān)輕,百姓相送“如悲親戚”,他題詩致謝道:“一官來此幾經(jīng)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yīng)識我,去時還似來時貧。” 5.張堪“漁陽惠政”的故事 東漢時期,漢武帝任命張堪為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太守。當(dāng)時成都富庶,錢財如山,但他秋毫未取,離開成都時,只乘一輛舊馬車,車上唯行囊而已。不久,朝廷又任命張堪為漁陽太守。他在任時秉公執(zhí)政,“捕擊奸猾,賞罰必信”,深得當(dāng)?shù)厝嗣駩鄞?。?dāng)他提出要在漁陽地區(qū)大興水利時,眾多百姓響應(yīng),短期之內(nèi)便開出稻田八千多頃。百姓編了一首歌謠贊頌張堪:“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睆埧霸跐O陽任職8年,邊境安寧,社會穩(wěn)定,百姓生活富足,“漁陽惠政”因此而來。 6.王世充因“口惠而實不至”的故事 《資治通鑒》記載,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攻下洛陽后,被封為太尉。為展示自己有招納賢才、廣開言路的胸懷,王世充在太尉府外立了三塊牌子:一求文學(xué)才識,堪濟時務(wù)者;二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三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吹竭@樣的三塊“廣告牌”,每天上書言事的多達數(shù)百人。王世充“悉以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于是“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但事實上,王世充口惠而實不至,“下至士卒廝養(yǎng),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陛p諾寡信的王世充,漸漸失去了文官武將及百姓的信任,也為自己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7.古代官員“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 明朝張津在浙江海寧譙樓上題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彼髡陂g,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清朝乾隆年間的鐵面御史錢灃也撰寫過一副對聯(lián):“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卞X灃在擔(dān)任湖南學(xué)政時,曾前往各縣視察,按當(dāng)時的“棚規(guī)”,學(xué)子要湊錢向?qū)W政致意,但錢灃一概不受;他當(dāng)京官時,不飾車馬,只買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騾子當(dāng)坐騎。 8.古代官員正身直行的故事 唐代元德秀任地方縣令期間,立志以圣賢之風(fēng)勤勉于政,堅持潔身自好、持身以廉,從不收受賄賂,過著“祿薄儉常足,官卑廉自高”的生活。他在魯山做縣令三年期滿離任時,只有一匹薄布,別無分文,百姓與之揮淚而別。唐人盧載在《元德秀誄》中贊曰:“誰為府君,犬必舀肉。誰為府僚,馬必食粟。誰死元公,餒死空腹?!北彼嗡抉R光評價道:“德秀性介潔質(zhì)樸,士大夫皆服其高。”元德秀戒貪止欲、正身直行、造福百姓,堪稱清官典范。 9.古代官員一心為公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晉國大將羊祜病重后,再三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杜預(yù),事后卻焚燒薦稿。晉武帝問他:“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答道:“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睋?jù)《宋史》記載,北宋宰相王旦,為官數(shù)十載,知人善任,舉薦賢才,不留私名,不受私請,朝中很多官員都是王旦推薦提拔,但都不知所薦者是誰。史書中稱,“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素知名者,數(shù)月后,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fù)來,不見也?!庇州d,“旦凡所薦,皆人未嘗知。旦沒后,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nèi)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薦云”。 10.甄宇謙讓的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官吏叫甄宇,為人忠厚,遇事謙讓。有一年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只活羊。由于這批羊有大有小,分配時,負責(zé)人犯了愁。大臣們有人主張把羊殺掉,然后均分,有人主張抓鬮……這時,甄宇說:“分只羊有這么費勁嗎?我看大伙兒隨便牽只羊走算了?!闭f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過年。而后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分發(fā)完畢。 11.楊震克己自律的故事 “四知先生”楊震在治家方面同樣垂范后人,立起了清白家風(fēng)。楊震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從楊震到其子楊秉、其孫楊賜、其曾孫楊彪,“四世太尉,德業(yè)相繼”,代代“能守家風(fēng),為世所貴”。唐代詩人李白贊其:“四代三公族,清風(fēng)播人間。”清心的生活貪欲少,清廉的家庭無煩惱。一人不廉,就會全家不圓。 12.紂王奢糜的故事 《韓非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商紂王命人為自己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因此感到大事不妙?;酉氲?,用了象牙筷子就不會再使用粗碗,進而一定會用“犀玉之杯”,食“旄象豹胎”,著“錦衣九重”,居“高臺廣室”,“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果不其然,沒過幾年,紂王便建酒池肉林,設(shè)炮烙之刑,窮奢極欲,殘害忠良,以致身死國滅。箕子能從小小一雙象牙筷子,預(yù)見明日之禍,韓非子稱贊他“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13.婁敬直言的故事 在漢高祖劉邦的征戰(zhàn)生涯中,曾發(fā)生過一次重大失誤,即“白登之圍”。據(jù)《史記》記載,當(dāng)時,劉邦率軍親征入侵晉陽的匈奴,先后派遣十余批使者打探敵情,不料匈奴故意隱藏實力,令使者們都認(rèn)為其不堪一擊。只有婁敬以“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的經(jīng)驗,從出使所見“羸瘠老弱”推測匈奴“伏奇兵以爭利”,提出不可出擊的建議,卻未被劉邦采納。結(jié)果漢軍因輕敵冒進,被困白登山七天后才僥幸脫險,婁敬也因忠直有遠見卓識,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14.蘇軾自傲的故事 《警世通言》記載,蘇軾拜謁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兩句詩,“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想當(dāng)然以為菊花在深秋盛開且耐久,怎會風(fēng)吹花落“滿地金”?于是添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一日秋風(fēng)過后,蘇軾看到自家后園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當(dāng)初“不懂裝懂”耍小聰明給王安石續(xù)詩,不禁心生懊悔。 15.鄭少谷交友的故事 明代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互相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fēng)坐遍魯諸生”。鄭少谷去世時,王子衡哀傷至極,為素未謀面的朋友千里奔喪。人與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時卻顯非常,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既給人力量,又讓人溫暖。 16.山云清廉的故事 明代文學(xué)家葉盛在《鄭牢論戒貪》中曾記載一則故事:將軍山云赴廣西總兵之職,到任后詢訪民情。山云問一耿直的老差役鄭牢:聽聞此地素尚貨利禮賄,我亦可貪否?鄭牢答曰:大人初到,如一潔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點墨,終不可湔也。山云點頭稱道,后鎮(zhèn)守廣西逾十年,廉潔操守始終不渝,成為一代清官。 17.馮志圻自律的故事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不吐露絲毫嗜好心跡。一次有位下屬獻給他一本宋拓碑帖,馮原封不動退回,有人勸他打開看看無妨。馮志圻卻認(rèn)為,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愛不釋手,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胺馄湫难?,斷其誘惑,怎奈我何?” 18.楊震拒金的故事 東漢時期,楊震任東萊太守時,好友王密為報答提攜之情深夜懷金相贈,并說“暮夜無知者”。但楊震義正詞嚴(yán)駁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一身清廉的楊震后官至三公,“四知拒金”的典故也世代傳為佳話。 19.張伯行謝禮的故事 清朝廉吏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為謝絕各方饋贈,專門寫了一篇《卻贈檄文》,其中最廣為傳誦的兩句便是:“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張伯行一生清廉為官,兩袖清風(fēng),康熙皇帝評價其“操守為天下第一”,廣為百姓傳誦。 20.侯鳴珂杖妻的故事 清代侯鳴珂在陜西為官多年,任孝義廳(今柞水縣)同知時,為了賑濟災(zāi)民,自家生活節(jié)儉。其廳衙小吏不甘忍受無油粗飯,向百姓索要了十斤豬油,自食五斤,將剩下的五斤暗地里送給了侯鳴珂的夫人。侯鳴珂得知后大發(fā)雷霆:“刮民脂膏,如殺我父母。百姓倒懸,爾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當(dāng)即將那小吏削職為民,下令其妻退還豬油,并以受賄罪杖責(zé)四十。其妻后悔莫及,侯鳴珂斥道:“知過并非無過,不杖四十,爾不會以此為訓(xùn)!”侯鳴珂的“拒賄杖妻”,受到百姓大加贊頌,離任時送“仁德如春”大匾,近萬人含淚相送。 21.岳飛報國的故事 一代名將岳飛,正是胸懷“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樣的遠大報國志向,而使他始終保持嚴(yán)格要求自己的動力,雖身處貪奢之風(fēng)盛行的時代,卻一生不貪錢財、不好美色、不慕虛榮,終以精忠報國留名青史。 22.創(chuàng)新思維的故事 楊振寧博士說過:美國氫彈之父泰勒幾乎每天都有10個新想法,其中9個半是錯誤的,但他不在乎。“每天半個對的新想法”積累起來,使泰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23.司馬懿自控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大軍勞師遠征,軍需是大問題,所以急于與司馬懿大軍決戰(zhàn)。司馬懿看穿諸葛亮的弱點堅守不出:等待諸葛亮大軍糧草難以為繼,只能不戰(zhàn)自亂,被迫撤兵。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將女人服飾給司馬懿送去。司馬懿坦然受之。盡管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魯迅語),但七出祁山無功而返,與司馬懿高度的自控大有關(guān)系。 24.愛因斯坦追求簡單的故事 愛因斯坦當(dāng)年任教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年薪為一萬六千美元,他主動要求減至三千美元,人們大惑不解。他解釋說:“每件多余的財產(chǎn),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以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簡單的生活,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大有裨益?!睈垡蛩固乖趶浟糁H立下遺囑:不發(fā)訃告,不搞葬禮,不建墳?zāi)?,不立紀(jì)念碑。這樣,什么名譽、地位,統(tǒng)統(tǒng)都與他無關(guān)。可是,又有誰不承認(rèn)他的蓋世貢獻、非凡成就呢! 25.朱可夫臨危不懼的故事 “凡舉兵師,以將為命?!倍?zhàn)期間,在一次戰(zhàn)斗的關(guān)鍵時刻,前蘇聯(lián)元帥朱可夫突然接到報告,說有幾十輛坦克不能用了。朱可夫忙問原因,部屬回答該坦克專用炮彈打完了。朱可夫不假思索地說:“這種坦克可以打我們野戰(zhàn)炮兵用的炮彈!”一句話讓這些坦克起死回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6.八旗子弟享樂主義的故事 滿清“八旗兵”入關(guān)前曾是“威如雷霆、動如風(fēng)發(fā)”的精銳之師,入關(guān)后不過百余年,便“三五成群,手提鳥籠雀架,四處閑游,甚或相聚賭博”,變得不堪一擊?!按蛱煜隆睍r勵精圖治,能征善戰(zhàn)、所向披靡;“坐江山”時貪圖享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最終自己打敗自己。 27.法布爾奮斗的故事 法國昆蟲學(xué)家讓·亨利·法布爾有一句名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彼约阂彩冀K身體力行這句話。法布爾一生清貧,童年時因家境貧寒而輟學(xué),當(dāng)過鐵路工人、賣檸檬的小販。雖然生活艱辛,但是他沒有放棄追求,始終堅持學(xué)習(xí)、堅持探索、堅持著述,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后世,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28.拿破侖失敗原因的故事 1815年6月,拿破侖在滑鐵盧遭遇慘敗后總結(jié)戰(zhàn)敗教訓(xùn)時感嘆:“好久沒有和士兵一起喝湯了!”即使像拿破侖這樣胸有韜略的人,一旦脫離了士兵,也會變成孤家寡人,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29.趙概投豆的故事 北宋官員趙概在案頭擺放一個瓶子,以及黑白兩種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惡念,投一黑豆于瓶”。剛開始,黑豆甚多,但隨著他時時內(nèi)省、磨礪克制、改過遷善,瓶子中的白豆自然越來越多,黑豆越來越少。 30.面對缺點的故事 面對自身缺點是及時改正,還是逃避掩飾,往往關(guān)乎人生的走向和個人的命運。春秋時期,秦穆公即位之初剛愎自用,不愿聽取他人意見,即便群臣反對,他依舊輕率派軍遠襲鄭國,結(jié)果全軍覆沒。面對慘敗,秦穆公主動公開認(rèn)錯,痛改前非,克服自己固執(zhí)己見、獨斷專行的缺點,集思廣益、從諫如流,最終打敗了敵人。相反,東漢末年,稱雄冀州的袁紹,不聽謀士勸阻,貿(mào)然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袁紹不但不承認(rèn)自身剛愎自用的缺點,還文過飾非,將謀士斬殺,使得士氣渙散,最終走向了窮途末路。 31.珍惜時間的故事 董必武詩言:“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yīng)惜秒陰。”任何一項偉大事業(yè),都是萬眾一心干出來的,都要靠千千萬萬人無怨無悔、傾情奉獻,匯涓滴細流而成江河?!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盡管已89歲高齡,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林俊德院士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還在為祖國的國防現(xiàn)代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忠誠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揮員”楊業(yè)功傾盡一生為國鑄長劍,在彌留之際仍發(fā)出“一二一,出發(fā)”的口令。 32.古迪納夫“恒心”的故事 2019年,古迪納夫等三位科學(xué)家因在鋰電池領(lǐng)域作出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xué)獎。值得注意的是,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古迪納夫已97歲高齡,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wù)摺9诺霞{夫年過半百才開始研究電池材料,并且他還患有閱讀障礙癥。這位老人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到了而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烏龜’知道,他必須走下去?!笔煜に耐性u價他:“不管做什么,他總是在開始不被人看好,卻能笑到最后?!?/p> 33.黃旭華鉆研的故事 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甘愿選擇“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了研制核潛艇,他遠離家鄉(xiāng)、荒島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載;他從不服輸,堅持“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直到科研成功、“消失”30年后,黃旭華才見到93歲的母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孝”,他一直用這句話來支撐自己?!按松鷮儆谧鎳松鸁o怨無悔”,黃旭華的人生,是一塵不染、純粹純潔的人生,也是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人生。 34.呂元膺識人的故事 唐代名臣呂元膺為東都洛陽留守時,經(jīng)常與門客弈棋。一次,屬下送來一摞要緊的公文,呂元膺遂放下棋子移步批閱。門客乘機偷換一子逆轉(zhuǎn)敗勢,他自以為做得神不知鬼不覺而暗自得意。不想?yún)卧咭寻岩磺锌吹们迩宄?,但卻裝作渾然不覺。次日,即準(zhǔn)備了一份豐厚的盤纏送給他,請他到別處高就。所有人都不明就里,他也始終未解釋一個字。十年后,彌留之際的呂元膺才對子侄們道出原委:“易一著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跡可畏?!眳卧咭源烁嬲]他們,交友一定要心明眼亮。偷換一個棋子,其實并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跡可怕。他為了贏,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倘若疏于鏡鑒,無異于以身伺虎,危不可言。 35.吳隱之與“貪泉”的故事 晉朝官員吳隱之,在赴廣州刺史任上路經(jīng)“貪泉”,人稱飲“貪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他酌而飲之,并寫下詩句:“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后來,吳隱之被稱為晉代第一良吏。事實證明,清與不清,不在外物,而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 36.古人家風(fēng)的故事 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軍事家范仲淹給家人提出了“自立、讀書、清儉、行善”八字家風(fēng),范氏后人代代恪守,出了狀元、進士數(shù)百名。還有,像孔子的“詩禮庭訓(xùn)”、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訓(xùn)》等,一直規(guī)范、鼓舞著后人立身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fā)揚光大。 37.蘇軾“房梁掛錢”的故事 蘇軾在40多年的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節(jié)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將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還要仔細權(quán)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蘇軾還把節(jié)余下來的錢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38.王溥“不受一衣之贈”的故事 明代官員王溥,洪武年間在擔(dān)任廣東參政時,胞弟從家鄉(xiāng)前去探望他,恰好與王溥的屬官同船。屬官為討王溥歡心,送其弟一件布袍。王溥知道這件事后很不高興,讓弟弟將布袍送還原主,并說:“一衣雖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漸也。”王溥任官多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深得百姓敬重。后來他蒙冤被捕,屬官和百姓紛紛贈給他路費和禮物,他都謝絕不受,表示自己豈能因為患難而改變心志。后來朝廷查明王溥無罪,釋放回鄉(xiāng)。 39.范仲淹“慎終如始”的故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題名,考中進士。不久,被任命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司理參軍,負責(zé)刑獄方面的事務(wù)。司理參軍是個品級不高的官,俸祿不多,這時的范仲淹在經(jīng)濟上也很拮據(jù)。拮據(jù)到什么程度呢?范仲淹任滿后,離開廣德軍時,“貧止一馬”,可是一路上吃住也需要用錢,他最后將馬賣了,徒步而歸。由此可見,范仲淹在司理參軍任內(nèi),雖生活上有困難,但絕無以權(quán)謀私之舉,他對自己的職責(zé)慎之又慎,對自己的清譽慎之又慎。范仲淹后來官至參知政事,主持變法,權(quán)力很大,但廉潔奉公不改,這點有史為證,《宋史》云:“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焙笫乐?,不僅吟誦著他在《岳陽樓記》里的警世名句,而且景仰他一生的廉儉,稱頌他是“大忠偉節(jié),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p> 40.陸贄“慎初”的故事 唐代宰相陸贄為官清廉,與藩鎮(zhèn)大員交往,向來一塵不染。唐德宗擔(dān)心他“清慎太過”,恐怕會妨礙公務(wù),對他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建議他若不接受貴重禮物,細小物品如靴鞭之類,受亦無妨。陸贄卻不以為然,認(rèn)為“賄道一開,展轉(zhuǎn)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見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與交私,何能中絕其意!是以涓流不絕,溪壑成災(zāi)矣。”由小禮物到大禮物,由便宜的禮物到貴重的禮物,貪得無厭,最終,“貨賄上行,則賞罰之柄失;貪求下布,則廉恥之道衰。”鞭靴看似微小,卻能導(dǎo)致欲望的多米諾骨牌倒下,第一塊骨牌倒下,接下來所有的骨牌也難不倒下。陸贄認(rèn)為遏制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慎初”,把貪欲扼殺在萌芽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