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都會因為各種疾病而服藥,一般人在服藥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吃完藥病就會好起來,容易忽略與服藥相關的細節(jié)。其實藥物的效果受很多方面影響,其中就包括我們服藥時的細節(jié),比如服藥的時間、服藥的飲水量等。其中,服藥的飲水量往往更容易被忽視,殊不知正是這些細節(jié)降低了藥物的療效。那我們在服藥的時候怎么選擇喝水?哪些藥物通過調整喝水能提高療效? 服用一般藥物須多喝水 老王是個高血壓老病號,每天都要吃降壓藥。由于服藥多年,老王每次都是吞下藥片喝口水就了事。有一次老王去醫(yī)院聽高血壓講座,在講座上專家特地強調每天吃藥的時候要注意喝水問題,這樣才有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從此老王才改變了以前的那種服藥方式,每次吃藥的時候都要喝一杯白開水?,F(xiàn)在老王習慣了,感覺這樣服藥方式比以前好多了。 生活中常見的藥物劑型就是片劑、膠囊、沖劑等,當人們在服用這些藥物劑型時,往往會像老王那樣忽略喝水這一環(huán)節(jié)。據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理事、省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唐義平介紹,不同的劑型在服用時對喝水量也是不一樣的,用水量最大的當屬沖劑。沖劑就是沖著喝的藥劑,一般都屬于中成藥類。服用中藥沖劑時每次用水量在150毫升左右。但西藥中的散劑不在此列,比如治療腹瀉的蒙脫石散就不能用這么多水服用。膠囊劑型的藥,遇水會變軟變黏,服用后易附著在食道壁上,所以送服膠囊時要多喝水,以保證藥物被順利送達胃部。而一些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藥物,無論劑型如何,都應該加大送服的水量,以減輕對消化道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比較特殊,服用期間也需要飲用較多的水,例如磺胺類藥物,代謝時易在尿中析出結晶,因此服藥期間應大量喝水。 專家建議,在服用片劑、膠囊、沖劑的時候,盡量多喝水,這樣有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止咳糖漿類藥物還要注意喝水時間的控制。因為糖漿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賴于胃腸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減輕 炎癥的刺激。若服藥后立即大量喝水,會降低咽部的藥物濃度。因此,有專家建議在喝糖漿時,只要不是糖漿刺激咽部引起不適,盡量在幾分鐘內不要喝水,以提高糖漿的療效。 淡鹽水適合補腎藥 補腎是中醫(yī)的概念,被現(xiàn)代人炒作得很厲害,整個社會都流傳著男人要補腎。據專家介紹,滋補肝腎類藥物在服用時,應該參照中醫(yī)的理論體系進行,這樣效果才會更好。比如六味地黃丸就是常用的補腎中成藥,通常人們在服用時會用溫開水送服。但根據中醫(yī)理論,最好的送服方法是用溫的淡鹽水。中藥在服藥時講究藥引的配伍,利用藥引引導藥物直達病變處,以提高療效。從這個角度講,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其味咸性寒,有清火、涼血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藥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幫助六味地黃丸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fā)揮補腎的作用。同時還能利用鹽的寒性,給有虛火的病人清火。其他一些滋補肝腎的藥物,如左歸丸、金匱腎氣丸、金鎖固精丸、大補陰丸等中成藥,都可用淡鹽水送服,這樣效果會更好。 茶水不適合服藥 溫鹽水可以助補腎類藥物發(fā)揮更好的療效,但是茶水這類常見飲品就要注意了。因為茶水內含有大量的鞣質,容易和藥品中的蛋白質、生物堿、金屬離子等發(fā)生相互作用。例如含鐵的補血藥,鞣質和鐵結合會產生沉淀,阻礙鐵的吸收。含蛋白質的消化酶類制劑,也會與鞣質結合而降低藥效。茶葉中的咖啡因對鎮(zhèn)靜安神類藥品有對抗作用,也會降低其藥效。所以,為了避免茶水對藥物產生副作用,盡量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 |
|
來自: zd山笑 > 《中醫(y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