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 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 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p>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小編精選十句話,讓我們一起領悟哲人智慧 1、欲修身,先養(yǎng)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譯文:心即理。天下難道還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嗎? 儒風君說: 萬事萬物都在人心理,這個世界上沒有心外之物。 安頓好自己的心,修煉好這顆心,人才不至于被外物牽著鼻子走。 內心強大的人,無論外界如何動蕩渾濁,依然澄明安寧。 2、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譯文:如今,對于憤怒等情緒,只要順其自然,不過分在意,心體自會廓然大公,而實現本體的中正了。 儒風君說: 一包鹽倒入鍋里,會把人咸死。 倒進湖里,卻沒有感覺。 同樣一件事,對于內心強大的人而言云淡風輕。 對于內心弱小的人卻是天塌地陷。 學會放寬自己的心,放大自己的視野,你的世界也會因此寬闊起來。 3、身外物不奢戀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譯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棄。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屬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來。 儒風君說: 人類獲取物質是為了獲得愉悅感,而不是為了獲得負擔。 如果獲取外物反而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那就是舍本而逐末了。 人活一世,活得是個心情。 身外之物,不必太多,夠用就好。 只有不被外物牽絆,一個人才能真正意義上灑脫平和。 4、把世間當修行的道場 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譯文:人必須在事上磨煉,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儒風君說: 我們總是祝福別人一世平安。 但是誰的人生沒有坎坷困苦呢? 對于真正的智者而言,困苦不是災難,而是契機。 唯有在事上磨練,唯有跨過千難萬難,一個人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不經風雨不見彩虹,不經風霜不聞梅香。 5、至誠勝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誠,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譯文:唯有天下的至誠,方能確立天下的大本。 儒風君說: 與人交往,靠的是一個“真”。 你真誠待人,別人才能真誠待你,這樣才算是真交情。 與自己相處,靠的也是一個真。 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 真誠對待自己,反省自己,一個人才能真正抵達自己。 6、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 譯文:志不樹立,天下就沒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種工匠技藝,也沒有哪個不是靠志氣才能學成的。 儒風君說: 人這輩子只有幾十年,短暫到來不及做第二件事。 選擇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必須明白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志向。 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真正集中自己耗散的精力,去解鎖那個人生唯一的答案。 7、去做才是孝 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稱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曉得說些孝悌的話,便可稱為知孝悌。 譯文:又如,我們講某人知孝曉悌,絕對是他已經做到了孝悌,才能稱他知孝曉悌。不是他只知說些孝悌之類的話,就可以稱他為知孝曉悌了。 儒風君說: 說和做是一回事,不存在知而不行。 只有去做了,才能算是真的知道,若是真的知道,則一定去做了。 知與行不是孤立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繪制出完整的世界圖景。 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譯文:人需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儒風君說: 克制自己,主要是克制自己的欲念。 欲念一多,人心就會散亂。 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懂得收束自己的內心。 化解內心的妄念,萃取出美好的良知,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9、路,盡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 譯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認識一段,到十字路口時,有疑問就打聽,打聽了又走,才能慢慢到達目的地。 儒風君說: 萬事開頭難。 很多人一輩子沒有成就,就是輸在了開頭上。 其實人生的路只要大膽去走就好了,不必思慮,不必顧念。 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剩下的路慢慢就找到了。 敢于嘗試,敢于實踐,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路。 10、參破生死,盡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于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盡性至命之學。 譯文: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從生身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盡性至命的學問。 儒風君說: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生死外無大事,一個人若是經歷過生死,也就什么都活明白了。 不必擔憂,不必焦慮。 人生是一個過程,有開始就有終結。 誰又知道,終點不是另一場開始呢?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后終將以生命的結束為最終結局。 坦然接受,欣然接納。 順其自然,應該終結的時候自然也就終結了,又有什么好憂慮的呢? 每個點贊和在看,儒風君都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