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生姜瀉心湯是目前治療胃中不和、心下痞滿、干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等癥的常用方劑。 【經(jīng)典原文】: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失黨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157) 生姜瀉心湯方組:生姜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方解:方中生姜、半夏散脅下之水氣,人參、大棗補中州之土虛,干姜、甘草以溫里寒,黃芩、黃連以瀉痞熱。 方證 原始證:中虛濕熱痞兼食滯水氣證 病因病機:脾胃虛弱,濕熱內(nèi)結(jié),水氣夾食內(nèi)滯。 臨床表現(xiàn):心下痞滿或伴有疼痛 治法:補中降逆,散水消痞 主癥:心下痞滿或伴有疼痛,四肢無力,或困重,舌偏紅,苔黃略膩,脈弱或滑 應(yīng)用方證 ①中虛濕熱痞兼食滯水氣證 等等...... 【現(xiàn)代臨床應(yīng)用】 ①妊娠惡阻 ②小兒腹瀉 ③慢性結(jié)腸炎 等等...... 案例分析 郭某,男,44歲?,F(xiàn)病史:呃逆連作不休8月有余,服藥以百劑計,始終不能控制,以致周身疲倦,不能堅持工作。所服之方,不外丁香、柿蒂、旋覆花、代赭石香砂六君等方。大便每日12次,溏薄而不成形。小便則無復(fù)可言。心下素覺堵塞,甚不暢快 查體:脈沉弦無力,舌苔略呈水滑。 【辨證分析】:本例患者上有呃逆,下有瀉和因此必先問其中。患者心下素覺堵塞,此為脾胃升做失司;脾氣不升,則大便溏而不成形;胃氣不降上逄而為呃逆?!懊}得諸沉,當(dāng)責(zé)有水”,脈沉、舌苔水瀣坫為為脾虛水濕失于運化之象。 【治法】:和調(diào)腸胃、復(fù)其升降 【處方】:生姜瀉心湯加減 生姜12g,干姜3g,半夏12g,黃連6g,黃芩6g,黨參10g,炙甘草10g,大棗7枚,刀豆子10g 藥物法:【加減】 吐酸水者,加吳茱萸,重用黃連; 脅肋脹滿者,加佛手、郁金; 嘔吐酸臭物者,加焦六曲、炒谷麥芽: 吐痰涎者加桂枝、茯苓; 大便干結(jié)者,易熟大黃為生大黃增量后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