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是購房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不僅影響了我們實際居住的房屋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買房的實際成本。得房率越高說明我們實際居住面積越大,買房性價比越高,反之則越低。 得房率怎么理解?得房率是指能讓屋主自由支配和使用的套內面積與銷售的建筑面積之比??捎孟旅孢@個簡單公式來表示: 得房率=套內可用面積/產權建筑面積 舉個例子,如果我買了一套建筑面積100㎡的房子,套內使用面積只有80㎡,那么我這個房子的得房率就是80/100*100%=80% 那肯定有人要問,你少的這20個平方去哪兒了? 我這20平米的面積是產權面積與實際使用面積的差值,其實就是我買房需要承擔的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共用墻體、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wèi)室等,以及為整棟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所以,公攤面積是跟小區(qū)的配套設備設施息息相關的,大概可以這么來看: 不帶電梯的多層住宅:10-15% 帶電梯的住宅:15-30% 高層住宅得房率在70-80%都已經算很好的了。 住宅還分為板樓和塔樓,板樓的公攤面積要小于塔樓,因為塔樓(也叫筒子樓)是圍合式建筑,板樓則是一梯幾戶分散式格局,兩者相比,塔樓公攤要稍微高5%左右。 而寫字樓和商鋪又與住宅不同,寫字樓公攤面積會更高,有些幾乎達到50%甚至更高。 總而言之,小區(qū)公共設施越多,公攤就越大,意味著得房率也就越低。 得房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也需要一個度。你想啊,得房率高說明配套設施少或者公共過道變窄,會讓人感到壓抑、擁擠,生活品質下降;得房率低確實感覺買的不劃算。多層住宅得房率就很高,有些可以達到95%,實際使用面積大性價比很高,但是多層住宅沒有電梯,配套的公共設施設備很少,生活環(huán)境質量肯定不會多高。 一般來說,帶電梯的住宅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空間既寬敞氣派公攤也不會太多,性價比較高。 就是因為這樣的矛盾存在,很多樓盤會在贈送面積上做文章,比如贈送飄窗、陽臺、花園、平臺等空間面積作為公攤面積的補償,增加室內使用面積,但是這部分贈送面積是不會寫入產權面積的。在購房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公攤是公攤,贈送是贈送,不能混為一談。 當得房率超過了合理的限度時,一定要注意辨別是以犧牲居住品質為代價換來的,還是在設計上有所突破,購房時需要多去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