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和大家聊聊“上熱下寒”。 內(nèi)容就是“上熱下寒”。 有一個男子,姓王,50歲。 他呢就是左側(cè)牙疼,一疼就是20多天。 同時,還尿頻,尿色清。甚至有時候還尿失禁。尿床,尿褲子,這種情況都有出現(xiàn)。 這讓患者非常痛苦。尿頻倒還好說,但是牙疼,太難熬了。都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命。哎..... 還是去醫(yī)院檢查吧。到了醫(yī)院,醫(yī)生叫我去看中醫(yī)。不然,要么治牙疼,要么治尿頻,只能治其中一個。 患者一聽,好吧,那就看中醫(yī)。 刻診,脈虛細,略數(shù),尺脈按下去無力。細問得知,患者因為牙疼、牙齒松動,吃飯只能吃軟的,兩腿發(fā)軟。就診時,兩只腳還有些浮腫。 患者說,就診前,曾經(jīng)服用過牛黃解毒片,幾乎沒有效果。 了解情況后,醫(yī)家給開了張方子—— 煅龍骨12克(先煎),山藥12克,生地9克,益智仁9克,熟地9克,覆盆子9克,山萸肉9克,桑螵蛸9克,鹽知柏各5克,金櫻肉6克,澤瀉6克,烏藥6克,五味子3克,肉桂3克。共開了3劑。水煎服。 患者在服藥兩劑時,感覺小便可以自主控制,牙齒不疼,能夠嚼食物了。服完3劑后,醫(yī)家在原方中加入了巴戟肉9克,再開5劑。 最終,患者諸證悉平。更讓患者驚喜的是,兩年的陽痿問題,也跟著好了。 這張醫(yī)案,曾經(jīng)刊載于一本老書,叫《從病例談辨證論治》。這是40年前的一本書,作者是焦樹德。你要是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現(xiàn)在,跟大家說說。中醫(yī)是怎么治療上熱下寒的。 患者“上熱”的表現(xiàn),牙疼,牙齦腫脹。這顯然是上火了。既然是上火,就意味著“上熱”。 患者“下寒”的表現(xiàn),尿頻、尿色清,這就是腎陽不足,不能蒸騰氣化水液所致。水液下注膀胱,腎無法收斂膀胱,于是,患者就尿頻、尿失禁。 腎陽不足,水液得不到溫煦氣化,于是成為水濕之邪,直趨下肢,于是雙腳腫脹。腎主腰膝。腎陽不足,腰膝失養(yǎng),所以患者雙腿無力。 以上分析,既然是上熱下寒,那就上清熱,下溫陽,不就化解了。 我們再看看醫(yī)家用的配伍—— 生地9克,熟地9克,山藥12克,山萸肉9克,益智仁9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9克,金櫻肉6克,煅龍骨12克(先煎),烏藥6克,五味子3克,澤瀉6克,鹽知柏各5克,肉桂3克。 這個配伍,益智仁、肉桂、覆盆子、烏藥、桑螵蛸、金櫻子都是溫補腎陽、固精縮尿之品。這是在管腎陽虛而尿頻。 補陽,必須補陰。山萸肉、生地、山藥、熟地來滋補腎陰。山萸肉也有固精縮尿之能。 溫陽之后,加入知母黃柏來滋陰、清熱,加以制衡。 最后,用龍骨、五味子來縮小便。龍骨、五味子還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到這里,也許會問,你說的這些,都是針對下寒的。牙疼的事,怎么一點都不管? 患者上熱,其實源于下寒。元陽虛憊,下焦太寒,把僅剩的陽氣逼走了,才導(dǎo)致虛火上浮。我們補益腎陽,使得下焦溫煦,虛火才能下降。上頭虛火一降,患者的牙疼肯定就好。 其實,生活中,因為腎陽不足、下焦虛寒導(dǎo)致的牙疼、尿頻現(xiàn)象,在老年群體中比較多見。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中藥學(xué)》文章僅供參考、學(xué)習(xí),不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dǎo)下來借鑒、應(yīng)用,切勿盲目嘗試。 |
|
來自: 健康必靠中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