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熟記各種病證的主癥是運用抓主癥方法的基礎,是基本功。劉老師說,要善于抓主癥就要多讀書,多記書。書本中記載著臨床醫(yī)家的寶貴經(jīng)驗,記載著他們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各種病證的主癥。如果醫(yī)生的記憶中沒有儲存足夠的主癥,那么要抓主癥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他指出,《傷寒論》《金匱要略》《醫(y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及金元四大家和溫病學家葉、薛、吳、王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的重點內(nèi)容應該反復學習并牢記于心。他對這些書中所載的各種疾病的主癥爛熟于心,故在臨床上能運用自如。 2.程序劉老師的抓主癥可以總結(jié)為“以主訴為線索,有目的地和選擇性地診察,隨時分析、檢合”這樣一個程序。 將這一句話分解開來,也就是說圍繞著患者的主訴,通過四診方法有目的地、選擇性地收集有辨證意義的臨床資料,并且隨時與自己記憶中的主癥系統(tǒng)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檢驗,以判斷兩者是否吻合。 在這種診察和檢合過程中,他的思維十分靈活,充分考慮各種病證的可能性,而絕不是拘泥、刻板的。一旦收集到的脈癥已經(jīng)符合某個病癥的主癥,就當機立斷,迅速處治。這里舉一個典型案例來說明劉老師的抓主癥方法。 患者,張某,女,40歲,1991年12月18日初診?;颊咧髟V上腹部痞滿不舒。這是一個常見癥狀在很多病證皆可出現(xiàn)。劉老師首先考慮的是半夏瀉心湯證一類的寒熱錯雜痞,故進一步詢問嘔惡、腸鳴、下利等癥。當這些癥狀呈陰性時,劉老師轉(zhuǎn)又詢問沖氣、胸悶、心悸、頭暈諸癥,以判斷是否屬于水氣上沖病證?;颊呋卮痤^目眩暈,胸悶脅脹,但并無心悸、氣沖感覺。從現(xiàn)有的癥狀看來,少陽膽氣不舒之柴胡證的可能性很大,故劉老師又追問口苦這一少陽病的特異性癥狀,并聯(lián)想到太陽表氣不開的合并病變,進一步詢問項背強痛、四肢疼痛或麻木二大癥狀。診察結(jié)果表明這些癥狀都是陽性的。于是劉老師抓住心下痞結(jié)、口苦頭眩、胸悶脅脹而肢麻的主癥,確定張某所患為太少兩病的柴胡桂枝湯證,處以柴胡桂枝湯,7劑。1周后患者來述,服藥1劑而通體輕快,7劑服盡而諸癥大減。 這一案例清楚地反映出劉老師抓主癥的完整程序。 劉老師指出,在運用抓主癥方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必悉具。一般說來,書本上所記述的主癥是典型的,而疾病的實際臨床表現(xiàn)往往是變化的,在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像書本上記述的那樣完備。這就要求醫(yī)生能夠以少知多,以點見面,僅僅依據(jù)少數(shù)的主要脈癥即可作出診斷。 劉老師反復強調(diào),《傷寒論》“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也是抓主癥方法的一條重要原則。臨床抓主癥時,不可強求全部癥狀的出現(xiàn)。否則就會作繭自縛,必致寸步難行。 如他治一女性患者,口苦經(jīng)年,此外并無他癥。劉老師認為這是膽火上炎的反映,是少陽小柴胡湯證的主癥,于是便抓住這個主癥,投以小柴胡湯原方,服藥3周而其病告愈。 又如他治一患兒,身面水腫而浮脈。劉老師抓住這兩個主要癥狀,確定其病為水氣外溢肌膚,遂用越婢湯加味發(fā)汗散水,1劑腫減,再劑腫消。-《一位中醫(yī)師的不傳之秘》王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