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關注: 寒癥與心、脾(胃)、腎三臟的關系 心為君主,心之陽氣就是君火。脾胃是攝取后天營養(yǎng)的臟腑,其氣屬于后天之陽。腎居下焦,內(nèi)系元陰元陽,其陽又為相火。人出生以后,自然要靠脾胃來攝取后天水谷的營養(yǎng),腎精的封藏也要靠脾胃之氣的不斷補充,因此脾胃二氣和調(diào)對于機體健康關系重大。而脾胃能正常完成消谷,布谷、營養(yǎng)全身的任務也要靠其他臟腑陽氣的鼓舞。在對脾胃陽氣有補充、鼓舞的臟腑中,醫(yī)書中多講到命門相火,而很少提到心之君火。相火對中陽的補充、鼓舞作用是無疑的,但君火對中陽之助也是不可缺的。君、相二火在作為動力這點上是有所分工的,生育子女以相火為主,納食進食以君火為主。前者容易理解,那么為什么納食進食以君火為主呢?從五行上講,火為土之母;從生理功能上講,中焦水谷精氣上輸?shù)椒魏螅炄硌}要靠心陽的推動,化赤為血要靠心陽的溫化,因此沒有心陽的作用,脾胃精氣的運輸就失去了動力,腎除了主生育子女外,與脾胃主要是先后天的關系,先天不足,后天可以補。腎與心對脾胃功能的補充是有所偏的:腎火主要補睥土,若見能食不能化,乃胃不病而脾病,治當補脾,補脾之陽,尤要注意補腎中之火。心火主要補胃土,若見不能食,食之又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當補心中之火。所以胃之陽虛責之心,脾之陽虛責之腎,心、腎之陽俱虛,脾胃之陽自然不足;脾胃之陽不足,也要消耗心、腎之陽,就形成了內(nèi)寒。由此可知,心、脾胃、腎之陽氣可増而不可削。比如鼎釜之中,置諸谷米,脾胃陽虛等于爐火不旺,米谷在釜中時間雖久,亦不能熟,補心、腎之陽就等于在爐火之中添加煤柴。 胃陽虛溫補心陽方: 陳皮10g 半夏10g 良姜10g 佛手10g 桂皮15g 干姜15g 附子15g 遠志10g 棗仁10g 茯苓10g 白朮10g 熟地20g 木香10g 厚樸10g 枳殼l0g 二丑30g 檳榔30g 脾陽虛溫補腎陽方: 陳皮10g 白朮10g 山藥15g 肉桂15g 干姜15g 附子15g 破故紙10g 核桃仁15g 菟絲子20g 白芍15g 黃芪20g 黨參10g 砂仁6g 內(nèi)金6g 升麻10g 紫胡10g 肉豆蔻10g 兩方區(qū)別,前者溫中補火(良姜、干姜、附子)、降逆通腑(二丑、檳榔、厚樸、枳殼),以恢復胃以降為順的生理功能為主旨。又加桂枝、白朮、茯苓、遠志、棗仁溫振心陽,是治療一切胃陽虛疾患的基本方。后方亦溫中補火(肉桂、干姜、附予),補氣升清(黃芪、黨參、白朮、山藥、升麻、柴胡),以恢復脾陽宜升的生理功能為主旨。又加破故紙、核桃仁、菟絲子溫補命火,壯腎益精,是治療一切脾陽虛疾患的基本方。兩方中分別加入熟地、白芍,用以監(jiān)制溫藥,勿使過燥。 脾胃陽虛的病癥非常多見,尤其是脾胃本身的慢性疾病,如飲食不化、痞膈脹痛、反胃吐酸,暖氣呃逆等常見病,大都與脾胃陽氣不足有關。脾胃陽氣不足,猶爐中火力不旺,鍋中水米難以速化,時久還可腐敗變酸,所以產(chǎn)生上述一系列癥狀。張景岳說:“人之飲食在胃,惟速化為貴,若胃中陽氣不衰而健運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則其化必遲,食化既遲,則停積不行,而為酸為腐……必漸至中滿痞膈泄瀉等癥。豈非脾氣不強,胃脘陽虛之病,而猶認為火,能無誤乎?”對于睥胃陽虛癥,治以溫補脾氣、扶助胃陽,及早消除寒凝是最有效的,且能阻止病情的惡化。 一些慢性病,表面看來不屬于脾胃本身的病變,但究其原因,都和脾胃陽氣不足有直接關系。如失眠一癥,雖然原因很多,但寒郁而胃不和最為主要,所以不能一聽失眠就安神補心。肝郁胃寒、脾虛腎寒引起的各種病變中都可出現(xiàn)失眠。如寒邪久郁胃腸而致的冷結便秘(包括大便通而不暢,或雖有便意但大便數(shù)日不解等情況),也常有失眠。這是因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腸不和也能臥不安。中焦陽氣虛寒,就無力推動糟粕,久則濁氣上攻于心而岀現(xiàn)失眠,由于糞中之毒物刺激,就可在全身及肛門處出現(xiàn)搔癢,頭面及頸項部岀現(xiàn)瘡疽,此時不但要溫振中陽,還要攻下寒凝積聚,才能使陽氣較快地恢復。 寒癥需用溫藥,張景岳對溫藥的使用很有獨到之處,他在《景岳全書》中說:“凡用熱之法,如干姜能溫中亦能散表;肉桂能行血善達四肢,血滯多痛者宜之;吳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瀉者極妙;肉豆蔻可溫脾腎,飧泄滑利者最奇;胡椒溫胃和中……制附子性行,加酒無處不到,能救急回陽。至若半夏、南星、細辛、烏藥、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屬,皆性溫之當辨者?!鄙厦媪信e的藥物,從性味上講,有辛熱亦有甘溫,辛能行能散,熱則開寒凝冷閉;從作用上講,既補中散寒又補益命門助心火,對于寒癥皆當使用。其中干姜、附子、肉桂回陽,視為必用,大寒用30克,寒輕用15克;良姜、香附、木香、烏藥、茴香溫運陽氣,能加強胃腸道吸收消化功能??傊脺責崴帟r,劑量要掌握好,還要有適當?shù)年幩帬恐啤?/span> 統(tǒng)計癌癥患者的體質(zhì)類型,熱型體質(zhì)及寒熱交錯早、中期體質(zhì)者占20%左右,寒型及寒熟交錯后期型體質(zhì)者占80%,這不難看出寒型體質(zhì)的人患癌的可能性遠大于其他型體質(zhì)的人,這些人大多有慢性病史,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氣血不和,肝氣郁滯長久,產(chǎn)生了由量到質(zhì)的變化。而用中醫(yī)診斷辨證,就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隱患,及早進行防治癌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