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當代國畫大師,教育家。原名允瑄,字君壁,晚號君翁,室名白云堂。黃君璧傳統(tǒng)功底深厚,經(jīng)歷了現(xiàn)代中國畫的繼承、演變、革新的過程。出版著作《黃君璧畫集》、《黃君璧國畫作品選集》、《黃君璧書畫集》等。
求學期間認識了該校著名畫家李瑤屏。李瑤屏見其特別喜歡繪畫,便教他素描和西畫技巧。黃君璧回憶:“吾師李瑤屏氏,國畫、西畫均所擅長,最初教導吾等學畫水彩、石膏素描,其后始授以國畫。李氏教導國畫之時,首先示范,其次要求學生臨摹。”
自此,黃君璧正式走上了繪畫道路。李瑤屏山水畫風正統(tǒng),好臨古,來源于清初四王,并上追元四家,黃君璧早期的繪畫多受李瑤屏老師影響。
臺灣畫壇把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一個全能型畫家。
年近古稀之際,黃君璧開始赴世界各地暢游名山勝水,汲取自然精華,融入畫中,所作之畫,雄偉壯麗,氣勢萬千,云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贊譽。
晚年他跟學生談起臨摹古畫的心得時說:“年輕的時候?qū)W習國畫,不能不從多方面的臨摹開始,因為,唯有參透了古人作畫的奧秘,日后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妙的佳作?!彼?,黃君璧才會有這個“學石谿像石谿,學石濤像石濤”的過程。巒嶂疊翠,云煙涌動,江水蜿蜒,孤帆點景。此畫中能看到石濤筆墨的影響,也能看到師造化的痕跡,黃君璧很好地將傳統(tǒng)筆墨與自然融合在一起,以表現(xiàn)三峽獨特的山水意境,這便是他入蜀以來取得的重要突破。他對自然觀察細致,這也是以自然為師的意義所在。黃君璧在巴蜀的數(shù)年中,他以傳統(tǒng)為根基,以自然為對象,以寫生為手段,以好友為幫襯,以勤奮為途徑,創(chuàng)作出眾多有別于以往的佳作,使得這一時期的作品初具其個人面目。《溪山瀑雨圖》近景畫溪岸,中景寫長松巨石,遠景則云煙隱現(xiàn),高山飛瀑直流谷底。畫中一老者仰頭行路,似在聞聲尋瀑。整幅畫構(gòu)圖奇絕,疏密有致,筆力雄健,雖全以水墨寫出,但墨色清潤,變化豐富,從中可以看到黃君璧對傳統(tǒng)畫法的理解和對師法自然的體現(xiàn)。筆墨上能看到石濤的影響,景物的描繪上能看到巴蜀山水的影子,白云和飛瀑的表現(xiàn)則初見其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