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的網(wǎng)友在咨詢耳機的時候,總是這樣問:這個耳機的古典表現(xiàn)怎么樣?而對于古典,其含義有多種。古典就是classical,就我的理解,它總共有如下含義: 1。 它指17-18世紀的古典主義音樂。古典主義音樂對于樂式結(jié)構(gòu)的完美性、平衡性的追求和浪漫主義對曲式的不羈和個性張揚有著鮮明的對比。 2。 它指古典音樂。就是指和20、21世紀以來廣泛傳播的現(xiàn)代音樂相對的古、近代音樂。包括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音樂。這個概念比第一個古典的概念更加寬泛。 3。 高雅音樂。高雅音樂我理解就是作為民歌、流行音樂的對立面呈現(xiàn)的,室內(nèi)樂、歌劇、交響、藝術(shù)歌曲等等都是高雅音樂。尤其是商業(yè)流行歌曲橫行的今天,高雅音樂與其的對立越加鮮明。 4。 經(jīng)典音樂。這是classical最接近本意的含義。那些歷盡歲月流逝而彌新、古樹長春的古典作品,那些經(jīng)過時間考驗而生命力持久的現(xiàn)代音樂作品,都可以稱做classical,classical的音樂不在于古典和浪漫的區(qū)別,也不在于通俗和高雅的區(qū)別,更不在于古代和現(xiàn)代的區(qū)別。 而通常意義下,古典音樂是以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印象派音樂的統(tǒng)稱出現(xiàn)的,作為這個概念,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是作為高雅音樂身份的古典,從體裁、內(nèi)容、時間上講就十分寬泛了。高雅音樂所表達的主題從最嚴肅深邃晦澀的人類命運、意志、愛、追求、信仰、抗爭、悲痛與沉思、大自然等等到最輕松愉悅通俗的人們的自然情感流露、日常的平凡思緒、歡樂和憂郁等,多數(shù)偉大的古典作曲家都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從最艱深的嚴肅的高雅音樂到最通俗、愉悅感官的高雅音樂。由于嚴肅音樂的表達方式大多復雜甚至晦澀,所以對于我們比較難于理解和接受;而比較通俗的高雅音樂,由于其旋律更貼近普通人的內(nèi)心世界,盡管理解其真正的內(nèi)在美還是有難度的,但是其音樂語言通常是普通人較易接受的。但是這不意味這嚴肅的高雅音樂一定比通俗的高雅音樂要艱深得多。理解音樂的難易和音樂本身的內(nèi)涵深淺和音樂表達的語言方式有關(guān),而由于人們的音樂語言的習慣定勢或者叫惰性,他們通常對自己不常接觸、聽起來不太順耳的音樂語言有抵觸、回避心理,就算他們其實并不古怪或者多么深奧。典型的例子就是古典和搖滾這些現(xiàn)在的小眾化音樂。通俗,嚴肅,只是相對的概念,當年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曾經(jīng)這樣評價莫扎特的《后宮誘逃》:“雖然它比我所聽過的所有音樂都要好,但是音符太多了,這不是我們的耳朵所能接受的,”而現(xiàn)在,更多的聽眾已經(jīng)理解了這部偉大的歌劇的偉大之處;只不過那些“深奧、古怪”的音樂理解需要的時間更長,需要更細致耐心的聆聽罷了。 說到莫扎特,可以說他和貝多芬就是高雅音樂的分界碑,莫扎特代表著浪漫主義之前高雅音樂的最高成就:極其自然的情感流露,質(zhì)樸的音樂語言(無論表達的感情復雜程度),清高脫俗但不失真情,崇高而不失親切,充滿活力而不失溫和慈祥,雖然也有傷感和悲涼的情緒,但用來表達這種情感的音樂語言并不是象浪漫主義那樣通過類似命運與人類的英雄意志的激烈抗爭、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與彷徨等等宏大復雜的手法來體現(xiàn),而是以一個極其純凈甚至甜美靜謐的形象出現(xiàn)的,甚至莫扎特對音樂體裁新的改動也不是出自要evolution,那是自然而然的藝術(shù)需求。莫扎特和莫扎特之前的古典音樂就是這樣:謳歌上帝與贊美純潔的靈魂(JS BACH語)。要么贊美上帝,要么表達情感美和感官美,盡管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竭力的表達了人類豐富而活力的情感,盡管巴赫創(chuàng)造的那個時代最虔誠嚴肅的音樂中也表現(xiàn)了滴水匯成汪洋的恢弘氣勢和澎湃的熱情,但是其音樂語言始終是率直質(zhì)樸的,樸素但精湛,你難以在其中微言大意,難以體會多少深奧的內(nèi)涵和探求,但那么直白的音樂你卻難以企及真正的意境。浪漫主義之前的音樂就是這樣,質(zhì)樸自然而意境遼遠。 浪漫主義徹底擴充了嚴肅音樂的含義:它在說,音樂不是受別人人支配的產(chǎn)物,它應(yīng)該首先是個人對自己心靈的激蕩感情、精神的精華,不是貴族的附屬品。音樂也不應(yīng)該僅僅表達自己的復雜情感和信念,對命運的抗爭、對世界的探索、對真理的追求、對人類的苦難與歡樂的探討、對未來的不懈追求,等等,浪漫主義更是要把音樂和哲學、文學一樣提升成為一種無限的“語言”,它甚至比哲學還哲學。后期的浪漫主義大師們:瓦格納,馬勒,R施特勞斯,布呂克納等等更是把這種信念推至極至,以萬物為主題,手法的復雜深邃也考驗著人們的感官和心靈。在此,音樂就是探索世界的一種密語,音樂的嚴肅性大大的增強了。 但是,正如區(qū)分音樂的好壞優(yōu)劣與音樂的高雅和通俗無關(guān),區(qū)分音樂的嚴肅與否也和音樂的高雅和通俗無關(guān)。浪漫主義的音樂中實際包含浩如煙海的通俗的高雅音樂,實際上看看我們平時聽的音樂,我們對這些音樂的關(guān)注程度遠多于巴洛克、古典主義音樂,貝多芬的序曲,改編的民歌,舒伯特的大量的藝術(shù)歌曲,門德爾松的音樂,肖邦的許多舞曲鋼琴曲,即興、諧謔曲,柴可夫斯基大部分的作品都不可不說率直通俗,連勃拉姆斯這樣非常嚴肅的作曲家也留下了象《海頓主題變奏曲》這樣直毒人耳的作品。對藝術(shù)的崇高信仰應(yīng)該是嚴肅的,但是以否定、拋棄藝術(shù)形式的豐富性和普羅大眾性為代價來獲得所謂的“嚴肅高雅”則是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 而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我們看到無論是高雅音樂和流行音樂,都有可以稱做classical的作品,同樣也都魚龍混雜。拿最嚴肅的高雅音樂說,盡管它更源自內(nèi)心,內(nèi)涵更深邃,但如果作者缺乏極強的藝術(shù)駕御力,其對聽眾的啟迪與共鳴也會大打折扣;有的作品即使依附于宮廷權(quán)勢喜好和政治壓力,但依托作者強大的藝術(shù)力量也可以使這樣的作品另辟溪徑,該有的內(nèi)涵決不會少。同樣。流行音樂的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也不一定代表其所有產(chǎn)品都是淺薄粗陋的東西,通過多年來的生產(chǎn)制作和競爭,今天的流行音樂已經(jīng)具備了比較成熟的制作方式,不僅能滿足大眾的需求,而且某些音樂還能反過來引導大眾的情感。音樂本來就應(yīng)該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好壞并不取決于體裁,不在于它是否是古典或浪漫,不在于它是搖滾還是流行,作為最廣泛的音樂形式應(yīng)該是通俗輕松的,這種表達方式更能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而象勃拉姆斯、馬勒等以及新古典、新浪漫、印象派等嚴肅的音樂,其潛在的受眾人口在總?cè)巳褐羞€是占少數(shù)的,而且也沒有必要去“普及”這些嚴肅的音樂,要求所有藝術(shù)家都去做嚴肅音樂。但是無故去鄙視譏諷嚴肅音樂的主題態(tài)度等觀點,我則堅決不同意。確實這樣的音樂不符合“實用主義”的標準,但是你不能否認嚴肅音樂的意義,雖然嚴肅音樂不能替代也不該替代那些通俗的音樂,和搖滾相同的一點,它從來不會去自己討人喜歡,它不會希望所有人去喜歡它。它代表著人類音樂的最高訴求,這是不容蔑視的。也許你不在乎永遠閃耀在天空中高高在上的恒星,你只在乎迎面吹來的涼爽的季風,但你不能無視和否定恒星的存在,因為沒有恒星的存在,季風的能量也無處可來,沒有巴赫、貝多芬等大師對音樂語言的創(chuàng)新,也不會有今天音樂的多姿多彩。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流行音樂什么樣子呢?用陳奕迅回答記者采訪時說的的話來講,就是“音樂這種東西,本應(yīng)該是放很多有自己個性的東西在里面,就像綁鞋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法。但是現(xiàn)在的公司,都是根據(jù)市場在做專輯。香港地方小,歌手又越來越多,所以公司害怕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都是想做一些大眾一聽就能夠接受、非常簡單的東西。所以大家才覺得現(xiàn)在香港的音樂很悶,聽來聽去都是一樣的。以前張學友、譚詠麟的專輯,能賣60萬。香港那時大概有600萬人口,可以占到10%。但現(xiàn)在能賣到6萬的都很少,古巨基的精選賣了7萬多,很不錯。但那是精選,值得去買。如果沒有之前的專輯,怎么能有精選?即使這樣,銷量也還只是以前的一成,現(xiàn)在很多新人的專輯,能夠賣到6000張,公司就覺得非常不錯了。這其實很可悲。所以現(xiàn)在都想打進內(nèi)陸市場,但首先你要有好歌,才能進內(nèi)陸啊。他看來,香港現(xiàn)在的很多歌手,尤其是新人,在唱功方面都有很大的問題,“不會唱歌就不要唱歌”。他說:“媒體不支持,歌手也唱得不好,真的。很多新的歌手,都要再去做演唱方面的訓練。我覺得自己比較好的是,以前我為了興趣學了一些聲樂的知識,對現(xiàn)在很有幫助。但并不是很多人都有我這樣的經(jīng)歷,入行的歌手應(yīng)該要多加訓練,不會唱歌就不要唱歌。觀眾不是愚蠢的,好聽不好聽大家是分別得出來的。有些歌你一聽就被打動了,有些歌是要慢慢醞釀體會的,但也有些歌不管你聽多少次,還是聽不出感覺,覺得沒意思。做音樂要很用心,很真誠的。有些歌手,本著金錢的目的來做音樂,怎么會成功?音樂就應(yīng)該是要分享信息,記錄下來一些回憶的感覺,好像從前人們唱山歌,就是為了傳情達意。做音樂就不要為了賺錢,很喜歡音樂的話,就應(yīng)該一輩子做下去。”流行音樂,其總體的特征就是這個樣子了,制作人惟恐被“時尚”淘汰,只要大眾好接受,就不惜犧牲自己的藝術(shù)個性,甚至犧牲起碼的藝術(shù)水準,唱功不夠舞功緋聞功補,一陣風過后,又能留下些什么呢?留下的,都是流行音樂家不完全屈從于市場的真誠嚴謹之作,有人曾經(jīng)說古典就是古代流行音樂的精華,這不完全對,因為其中一些作品從來就沒有“流行”過,而很多風靡歐洲的民歌和舞曲也一直流行到了今天。古典音樂經(jīng)過幾百年滄桑洗禮,留下來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其本身的存在就證明了它的價值,而且某些古典作曲家對于作品的嚴肅可以說超乎想象,比如勃拉姆斯,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他的成長軌跡,因為所有他不滿意的作品都已被他付之一炬。 我沒有任何理由否定音樂世界的多樣性,而音樂的終極追求更是不能放棄;每一種音樂語言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每一種音樂的體裁都會有良莠不齊的作品,每一個人的音樂語言習慣定勢都有所不同,我就是從浪漫主義------古典主義-------重金屬搖滾-----朋克搖滾 NEWAGE-------黑死金屬、歌特------流行 HIPHOP-----民樂 JAZZ 民謠----- 一直到所有音樂只要好就聽的道路走過來的,或許你現(xiàn)在不喜歡有些音樂體裁,或許人和人真的不同,但是我還是相信,體裁不是障礙,只要是好音樂,都應(yīng)該是全體人類的財富!就算你一下子接受不了所有的音樂體裁,也該起碼象當年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評價莫扎特的音樂那樣比較公正的說,雖然自己接受不了,但是這種音樂確實好!接受所有不同種類的好音樂是一個21世紀人可以有的胸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