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設置了朋友圈權限,只展示“最近三天”。 如果長時間不發(fā)動態(tài),朋友圈就只能看到一條橫線。 其實,設置“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的人,多半是以下幾種心態(tài),很真實。 第一種心態(tài):保護自己的隱私,不想暴露自己的過往。 朋友圈是自我展示的平臺,這其中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生活等個人隱私。 可當今社會,魚龍混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們的防范意識越來越高,也不自覺地體現(xiàn)在了微信朋友圈中。 自己的生活不想被他人過多窺探,出于保護隱私的初衷,于是就設置了“僅三天可見”。 這樣,既可以防止自己的個人信息泄密,又能夠給別人保留一份神秘感。 第二種心態(tài):在意別人的看法,不想被別人打擾。 朋友圈是一個社交平臺。 很多時候,人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反饋,因而開始不自覺的表演。 然而,我們活得這么用力,卻并沒有那么多觀眾,更多時候只是一個人在表演。 除此之外,人們習慣用朋友圈來評判一個人。 朋友圈太喪,別人會覺得你負能量;深夜發(fā)心事,別人會說你矯情;長篇大論吧,別人會覺得你太雞湯; 有些動態(tài)讓家人看見,家人會擔心;有些動態(tài)讓領導同事看見,會被誤會。 這時候,既不想簡單粗暴直接關閉朋友圈,也不能刻意屏蔽信息,于是朋友圈設置了“僅3天可見”。 第三種心態(tài):不想讓人看穿自己,了解自己。 如今,微信早已成為最被依賴的社交軟件之一,人們將其當作維系親朋好友關系的一種手段。 可隨著人越加越多,私密空間便不再“私密”。 一些性格內斂靦腆的人,不喜歡向別人展示過多的私人生活。 朋友以前是一個熱衷于發(fā)朋友圈的人,對于她來說,在朋友圈記錄生活能夠舒暢心情、緩解壓力,日后翻看回憶也會覺得很美好。 如今,她朋友圈設置了權限,原因是因為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圈被別人圍觀,不想讓別人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第四種心態(tài):朋友圈信息太多且沒有意義,擔心別人嫌棄。 微信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備工具,朋友圈也逐漸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可凡事過猶不及。 有一些人,將朋友圈當作發(fā)泄的場所,遇到點不順心的事,就大肆宣揚自己“倒霉”,無病呻吟遭人嫌棄。 楊紫參加《拜托吧冰箱》時,被問到為什么會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楊紫說是害怕仰慕的偶像會嫌棄自己聒噪。 曾有人說,自己以前一天會發(fā)4條朋友圈,現(xiàn)在覺得沒必要花費太多心思在朋友圈里。 除此之外,自己發(fā)的內容別人也不一定喜歡看,不希望引起別人的反感,于是設置了“僅3天可見”。 第五種心態(tài):放棄無用社交,把三天時間留給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將朋友圈設置3天可見,還有的人發(fā)朋友圈設置分組。 他們明白,生活中99%的人都不會關注自己的生活怎么樣,所以設置三天可見對不看重你的人根本不重要。 他們在朋友圈記錄個人生活,只為自己和在乎自己的人欣賞。 除此之外,朋友圈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不是為了讓別人看穿看破的。 所以設置了“僅3天可見”。 有人說生活是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確實,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但如果刻意在朋友圈偽裝美好,只會為人所不齒。 所以,與其在朋友圈風生水起,不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活得漂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