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在心頭的火 記憶中,兒時的鄉(xiāng)村,家家戶戶,一定要有一爐火的存在,冬天才算是完整的。當(dāng)寒氣開始在田間地頭鋪墊開去,冷風(fēng)掠走鄉(xiāng)村的最后一些生機,鄉(xiāng)親們漸漸地停下了忙碌的腳步,呆在屋子里的日子也就多了起來,于是,他們會在某一個寒意侵人的早晨,生起一爐火,正式宣告屬于鄉(xiāng)村冬天的到來。 那時,奶奶家總是燒一盆木炭火,其實也不是真正的木炭,那是大塊的木柴經(jīng)火燒過之后殘留下來的疙瘩,黑乎乎的,干燥易碎,看起來毫不起眼,一旦被火引著,就可以奉獻出又一次更為持久的燃燒。那是奶奶在一年里一點一點地積攢下來的,經(jīng)冬歷春,這些木炭是用來御寒的最佳保障。 一入冬,奶奶就會在房間的一個角落生起這樣一盆火,一個廢舊的大鐵鍋里裝滿木炭,被一個矮矮的四方木架支著,旁邊再擺上三四張條形木凳供人烤火?;覡a裹著木炭,不事張揚地燃燒,火星隱隱綽綽,有時看似滅了,用火鉗稍微一撥開,里面又露出紅通通的火來,就算外邊北風(fēng)如刀,滴水成冰,而一屋子的溫暖卻是實實在在,木炭燃燒的香味也特別的好聞。
閑下來的爺爺奶奶,在冬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安坐在這樣一盆火邊,兩個人膝蓋上撐著一塊又粗又厚的大褥子,靠著報紙粘糊的土墻,絮絮叨叨地閑聊,沒有主題,不緊不慢,有時會有大屋場的老人加入,但氣氛和話題并沒有什么不同,大人們偶爾也會來坐坐,陪爺爺奶奶說一會話,暖一暖手,然后又匆忙走開了。 看到我從外邊玩?;蚍艑W(xué)回來,爺爺奶奶會大聲地將我叫過去,拉住我凍得通紅的手,按進火盆上的褥子里,一股溫暖就順著我的指尖傳遞上來,直達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年少的我有時還會靠在爺爺奶奶的身邊,聽他們講過去的事,遙遠的歲月在火盆的邊緣,借一束溫暖的光,隱隱約約地閃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后來我和弟弟妹妹們逐漸長大,一個個遠離故鄉(xiāng),也遠離了奶奶家冬天里的那一盆火。父親與兩個叔叔都蓋了新房,但無論爺爺奶奶隨哪一家生活,冬天里,都必定和以前一樣,在他們房間的角落,生一盆木炭火,用的依然是那口老得掉牙的鐵鍋,幾條磨得發(fā)亮的長條凳。年復(fù)一年,日子就像火盆里的木炭一樣,慢慢地化成了粉末,杳無蹤跡。在冬天偶爾回趟老家,總會發(fā)現(xiàn)坐在火盆邊的爺爺奶奶又蒼老了許多,他們已經(jīng)很少閑聊,身體蜷縮在褥子上,白發(fā)低垂,昏昏沉沉地打著盹兒。他們不再像我小時候一樣,大聲將我叫到身邊,而是在我的輕聲呼喚中,疲憊地抬起頭來,眼睛盯著我看一小會兒,才慢慢地綻放出一種驚喜來。 幾年前,爺爺因病離世,風(fēng)燭殘年的奶奶跟三叔去了廣東生活,在他們曾經(jīng)住過的房子里,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一爐木炭火,恰到到處地溫暖每一個冬天了。冬天,我站在他們緊鎖的房門前,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冰冷的寒氣,塞滿了整個屋子,又從門縫里擠出來,鉆進我的身體,讓我打起寒顫,瑟瑟發(fā)抖。 現(xiàn)在的老家,冬天燒得都是蜂窩煤,家家戶戶都會在廳堂的地上打一個地爐,擺上沙發(fā),或者做一個大“火桶”,上面可以坐十幾個人?;蛘?,有的人家干脆用上了電爐烤火、空調(diào)暖氣,各種各樣的取暖方式,使度過寒冬變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但在我看來,這些全然沒有奶奶家燒起的木炭火,那樣安靜,那樣溫馨,那樣一種沁人心脾的木柴的香味。 不過,有些畫面,卻又慢慢地回到了我的面前。冬天回到老家,我看見父母親又像當(dāng)年的奶奶爺爺一樣,坐在地爐邊烤火,他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時不時將頭垂落在褥子上,打起盹來。我看見光陰,在火爐上,緩緩地燃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