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反清的結社組織,稱為捻黨,捻黨的發(fā)源地在淮北的肥水和渦河流域,“捻”是淮北的方言,是組、群的意思。其成員主要為貧苦的百姓和手工業(yè)者。19世紀中期的時候受到太平天國的影響,捻黨舉行了反清的起義。就這樣成為了捻軍,是我國清代北方一支重要的農民軍,它的發(fā)展曾影響到18個省,堅持斗爭了18年,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國運動和北方的其他農民起義,給予腐朽的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捻軍從1855年,張樂行稱“大漢盟主”,建立黃、白、藍、黑、紅五旗制度開始走上正軌,到1864年賴文光被推為首領,從兵制與兵法方面日趨成熟,直到1868年8月,最后一支捻軍被清廷剿滅,這期間捻軍中也涌現過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但是因為同時期太平天國運動的巨大影響,清廷對捻軍的丑化及封|殺,使人們對捻軍起義所知甚少,相關清史史輯,如蔡東藩先生歷代演義等,給這次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的關注,播報深度也是遠遠不夠,或極盡否定之能事。因而捻軍中的一些在當時、或軍中頗有名望的軍事將領湮滅在時間的長河里,逐漸地鮮為人知了。因為我曾計劃創(chuàng)作《捻軍通俗演義》的緣故,故而對這段歷史中的事件與人物有所涉獵,今番寫成此文,希望能把那些我所了解的,塵封在時間銹跡下的優(yōu)秀人物部分地推介給大家: 〓賴文光:廣西人,軍事家。祖籍廣東嘉應州(今天的廣東梅縣)。此君參加金田起義,然后隨軍轉戰(zhàn)桂、湘、鄂等省。1852年,任文職。1856年,天京事變后奉命在江西征兵。次年回朝,保衛(wèi)天京。1858年,進軍江北、戰(zhàn)于鄂、皖。1860年參與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以功封杰天義。進占江蘇江浦等地。1861年隨陳玉成西征。安慶失守后,曾向陳玉成提出聯合捻軍,恢復安徽的策略,可惜未被采納。不久被封為遵王。1862年,遠征西北,進入河南、陜西,聞廬州告急返回。再次進入陜西、取漢中。1864年,回救天京,抵湖北東部,天京已經失陷。轉戰(zhàn)于河南、湖北、安徽。前期的賴文光是個地地道道的太平軍名將, 賴文光的部隊連續(xù)不斷地擊敗僧格林沁,然后,他被捻軍推為首領,1865年1月,再擊敗僧格林沁,調動僧格林沁奔馳于山東與蘇北之間,5月,在山東高樓寨殲滅了僧格林沁的馬隊。他領軍至皖北、山東。1866年,斬提督梁洪勝,連續(xù)擊敗清軍。9月,在河南開封擊敗曾國藩的防線,導致曾國藩被解職。許州分兵,賴文光統(tǒng)帥東捻軍。1867年,在羅家集消滅名將提督郭松林的湘軍;在楊家河殲滅張樹珊的淮軍;擊潰了劉銘傳的淮軍;但被鮑超擊敗,未能入川,與西捻軍會師的計劃落空。北走河南,再入湖北,殲滅彭锍橘的湘軍。8月為突破運河防線,苦戰(zhàn)不利,被困于四河之間。11月,與清軍大戰(zhàn)于江蘇贛榆,任化邦被叛徒所殺,受挫。12月,在山東壽光于清軍決戰(zhàn),損失三萬人。賴文光率兩千騎兵,沖過六塘河南下,1868年1月5日,揚州瓦窯鋪兵潰,傷重被俘,獄中寫下《賴文光自述》。10日,一代名將賴文光就義于揚州。 〓張宗禹:后期捻軍中的著名領導人,安徽亳州雉河鎮(zhèn)附近張大莊人,別號“小閻王”,太平天國曾封他為梁王,初為黃旗青年的將領。其部軍紀肅嚴,作戰(zhàn)勇猛。1860年,率部三萬出蘇北敵后,克淮陰。1860年與任柱和太平軍配合作戰(zhàn)。1864年,天國滅亡后,與賴文光、任柱合并,推賴文光為首領。改變了作戰(zhàn)方式,以騎兵為主體的流動作戰(zhàn),1865年在山東高樓寨殲滅了僧格林沁的馬隊,取得大勝。1866年,許州分兵,張宗禹統(tǒng)帥西捻軍。以6萬之眾在西安殲滅陜西巡撫劉蓉的湘軍,擊斃蕭德揚等多名清將。在陜北所向披靡。年底,為解救東捻軍踏冰渡黃河,進入山西,威逼北京,企圖調開包圍東捻軍的清軍主力,1868年,前鋒突進到京郊的盧溝橋。各路清軍北上“勤王”,張宗禹率軍南下,搶渡運河,進入直隸、山東,被左宗棠、李鴻章聯合圍困,突圍不成。8月16日,所部被清軍消滅,張宗禹投水不知所蹤。 〓任化邦:捻軍中三巨頭之一,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幼年父母雙亡,1851年,隨叔父起義,是位少年英雄。1857年,隨張樂行南征,成為藍旗將領,1859年,其叔父戰(zhàn)死,藍旗部眾皆歸其統(tǒng)領,從此獨擋一面。1863年,捻軍失敗后,他率余部活動在湖、河南等地,并捕殺了苗沛林的侄子苗天慶,而聲威大震。太平天國曾封他為魯王。 1864年,天國失敗后,任化邦與張宗禹共推遵王賴文光為捻軍首領,其統(tǒng)帥著捻軍騎兵主力,驍勇善戰(zhàn),僧格林沁的東三省和蒙古馬隘都被他殲滅殆盡。1866年,許州分兵,他分在東捻軍。次年,他在伊隆河戰(zhàn)役中,與賴文光擊潰了劉銘傳的淮軍。湘軍名將鮑超、淮軍名將劉銘傳都極怕他,望見他的旗影就奔避。李鴻章不得不低頭承認他“實為今日第一等的騎將好漢”,至以跟項羽相比。東捻軍后又分為南北兩隊,他是北隊的首領。6月,在山東被李鴻章的長墻戰(zhàn)術困在四條河之間,突圍不出,11月與清軍大戰(zhàn)于江蘇贛榆,被叛徒給打了黑槍,英勇犧牲。 〓龔得樹:捻軍白旗總目,安徽雉河鎮(zhèn)龔吉寺人,出身貧苦,粗通文墨,是張樂行的軍師,足智多謀,軍中尊稱為“龔先生”,太平天國曾追授他為“勇王”。1856年,龔得樹指揮部隊在宿州臨渙夜劫清營,大敗河北鎮(zhèn)總兵崇安。他力主捻軍與太平軍聯合,所率領的白旗“梟猛耐戰(zhàn)”多次配合李秀成、陳玉成作戰(zhàn)。1861年,第2次隨陳玉成西征,3月14日在湖北羅田中炮陣亡。龔先生雖然死得比較早,卻是促成捻軍與太平軍戰(zhàn)略聯盟的重要人物,影響很大,所以得提提他的。 〓王冠三:河南夏邑三官集王樓人,武秀才出身,是捻軍將領中武藝比較高強的一位了。1854年,他曾跟隨太平軍北伐援軍曾立昌北征,路過河南,他與其弟王藩、宋喜元結捻起義,樹立黑旗。1855年,王冠三參加過雉河鎮(zhèn)會議,是捻軍中的元老,他是黑旗總頭領兼先鋒,成為五大旗之外的另一支重要捻軍。1856年,隨張樂行南征,在三尖河戰(zhàn)役中,王冠三大戰(zhàn)清軍,曾兩次突圍而出。可惜此后不久,王冠三就戰(zhàn)死在亳州了。 〓牛宏升:又名牛絡紅, 安徽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曾參與初期捻軍起義,失敗后與張宗禹、任化邦等率部出走。牛宏升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聯合作戰(zhàn),成為后期捻軍的一支勁旅。1864年,他以軍功被太平天國封為荊王。牛宏升是一個讓清廷很頭疼的人物。1866年捻軍在河南許州分兵時,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等轉戰(zhàn)華中,清廷曾拘捕其母,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1867年11月,牛宏升在山東日照境內陣亡。 〓李蘊泰:又名李允,安徽宿州西陽集人,初期為藍旗首領。1857年,隨張樂行出征淮南。守臨淮,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后,他率部與張宗禹聯合作戰(zhàn),被封為魏王。1866年,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流動作戰(zhàn)。1868年,東捻軍覆滅時,他率數百人搶渡運河逃脫,投降天國叛徒李昭壽,旋被安徽巡撫所殺。 (原創(chuàng)不易,本文系 彭志文原創(chuàng) 編撰,轉載請署名,謝謝~) |
|
來自: 彭志文文集 > 《原創(chuàng)中國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