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詩人多情癡,談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情癡詩人,你會想到誰? 是寫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還是寫下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君”的倉央嘉措? 是寫下了“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的陸游,還是寫下了“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的納蘭容若? 今天我要重新提名一位,窮了一輩子,苦了一輩子,也默默愛了一輩子的人。 對,就是大名鼎鼎的詩圣杜甫。 他這一生,是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的一生,是從官二代墜入草根底層顛沛流離的一生,是終生未曾納妾默默和老婆生了8個孩子的一生。 他,極少用華麗的辭藻給老婆寫情詩,卻在28首詩中提到“妻”,讓他的“妻”和他后世被稱作“詩史”的詩一起載入史冊。 大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30歲的杜甫與司農(nóng)少卿楊怡的女兒楊氏喜結(jié)連理。 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而岳父則相當于財政部和農(nóng)業(yè)部的副部長,兩家堪稱門當戶對。 楊氏年方十九,不僅青春貌美,而且知書達理。夫妻二人同心同德,感情融洽,琴瑟和諧。 但是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xù)多久,苦難就接踵而至。饑餓、疾病、貧窮、離別,不斷摧毀著這個小家庭。 杜甫成婚后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惜均未及第。遲遲不能考公上岸也罷,父親又去世了,家境開始一落千丈。 沒有了生活來源的杜氏夫妻,階層迅速滑落,開始過起了食不果腹的貧苦日子。 盡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楊氏卻沒有抱怨,而是任勞任怨,默默為丈夫奉獻著一切。 在饑腸轆轆捉襟見肘的日子里,她早已放下千金之軀,跟普通人一樣外出勞作,為一家人的生計精打細算、想方設法,勉力維持著丈夫及孩子們的生活。 ▲杜甫劇照 直到天寶十四年(754年),杜甫在長安十余年后終于被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看管兵甲器械的倉管員)。 在當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間,他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陜西蒲城)探望妻兒,寫下了“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在詩中既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流傳后世的千古名句,也有對妻兒的切切思念、滿腔愧疚: 詩人與妻兒分隔兩地,一直對他們牽腸掛肚,時刻擔憂著他們的生活狀況。誰知這次回來,一進門就聽見妻子的哀嚎,原來是小兒子已經(jīng)活活餓死! 詩人看到妻子懷抱幼子尸體滿臉淚痕的模樣,心如刀割,面對她的痛苦他卻無能為力,只能怪自己無能。 堂堂七尺男兒,竟然沒本事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讓妻子淚干腸斷,真是愧為人父,愧為人夫! ▲黃庭堅草書杜甫《寄賀蘭铦詩》 沒多久,“時代的一粒灰”就來了,立馬變成了杜甫“頭上的一座山”。 這座山就是唐朝歷史進程中的大BUG--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摧枯拉朽般的攻入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巴蜀。同年七月,唐玄宗的第三子李亨在靈武即位。 杜甫把妻兒安頓在鄜州之后便只身投奔唐肅宗,想為時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說人話:請組織給安排個公務員的工作好養(yǎng)家糊口)。不料在途中,杜甫被叛軍發(fā)現(xiàn),被俘至長安,關押了整整一年。 想為國效力卻倒霉到被抓去坐牢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估計在今天可以喜(?)提熱搜吧。 杜甫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詩人的使命,也沒有忘記對于妻子的愛。 在一個農(nóng)歷八月的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之下,臉色憔悴的杜甫望著城頭的圓月,想起了遠在鄜州的妻兒,情不自禁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五律《月夜》: 杜甫在月光之下,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想起妻子在月光之下,只能獨自看月。 妻子站久了,散發(fā)著清香的霧氣,打濕了她如云般的秀發(fā);月亮清冷的光芒,照在她的玉臂之上,散著絲絲寒氣。 試問一個日夜操勞的窮苦婦女又何來“云鬟”“玉臂”?但到了詩人眼里,妻子就是這么美麗清雅,也許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痛不欲生,只是一種淺淺的描繪與訴說,就能讓人感受到一個丈夫?qū)ζ拮拥恼媲椤?/p> 大概杜甫想要的也不過就是在這樣的月色之下,能與妻子平淡相守,互訴衷腸吧。 幾個月之后,就是寒食節(jié),夫妻依然分隔兩地。杜甫對妻子的思念絲毫沒有停止,反而越發(fā)熱切。于是他又提筆寫下了這首《一百五日夜對月》,堪稱《月夜》的續(xù)篇。 夫妻久未團圓,詩人的眼淚就一直沒有停止。多希望能砍去月中的桂樹,借明月的光輝給妻子傳遞思念。 月亮偏在離別時散播光輝,想必妻子也因為思念自己而為之蹙眉吧。想想牛郎織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團聚,可是自己與妻子團聚之日卻不知在何時。 想到此,思念妻子的淚水越發(fā)涌動不息,對妻子魂牽夢縈的愁緒也讓詩人內(nèi)心煎熬望眼欲穿! 這是杜詩中罕見的兩首帶有浪漫色彩的詩,也是寫給妻子的愛情詩。 杜甫把唯一的浪漫給了唯一的愛人,他對妻子唯一的愛就是寫詩,他把思念的淚水不斷寫進詩中,把對妻子纏綿的愛意也留在詩中。 愛你在心口難開,但是為你寫詩,我是職業(yè)的。 ▲杜甫《月夜》楊氏畫像 一年過去了,杜甫才得以脫身,于757年找到肅宗,隨后被授予左拾遺,此時的他急切盼著與妻兒相見。 也許是杜甫在詩中反復書寫對妻子的感情感動了上蒼,杜甫終于與妻兒團聚了。 他深情寫出了夫妻團聚時喜極而泣的驚喜場景,感慨二人見面時猶如一場夢一般: 經(jīng)過千里迢迢的辛苦跋涉,詩人終于在薄暮時分風塵仆仆地回到了久違的家中,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兒。一家團圓,夫妻團聚,喜極而泣。 兵連禍結(jié),哀鴻遍野,詩人一年多音訊全無,妻子內(nèi)心憂懼,未敢奢望詩人能平安歸來。今日驟然而歸,妻子在驚訝得不敢相信之后,不禁淚水漣漣。 ▲杜氏夫妻舞臺劇照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有幾分偶然。鄉(xiāng)鄰們知道詩人劫后余生也紛紛趕來探望,為之唏噓。 夜幕降臨,屋內(nèi)燃起昏黃的燭火,一家人像過節(jié)一樣圍坐在一起。 夜很深了,詩人和妻子相對而坐暢敘幽情,仿佛一切都是在夢中。 曾經(jīng)多少次在夢中呼喚著妻子的名字,回憶著妻子的面容,而今終于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妻子,又總感覺有幾分不像真的,也許是害怕得而復失吧! 詩人深深感受到了久違的天倫之樂。他不僅從包袱里拿出粉黛給妻子化妝,而且覺得兒女在身邊的聒噪是一種巨大的幸福。 詩人深情地在《北征》(節(jié)選)中寫道: 他沒有忘記妻子在這段時日里一個人拉扯孩子應對生活的艱辛,他在貧困潦倒、衣食無著中還留意著要為妻子打扮容顏。 瘦弱的妻子在化妝后臉上又充滿了光彩,讓詩人內(nèi)心得到一絲安慰,對妻子的愧疚似乎緩解了幾分。 楊氏呢?常年辛酸勞苦的生活,讓她無暇打扮,而今與丈夫重逢,她才能精心妝扮一回。 妻子神采奕奕的容顏使兩人感覺又回到了新婚時的幸福時光,二人不禁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勝過千言萬語。 能活著回來見到妻兒,詩人高興地忘記了饑渴。女兒也學母親涂脂抹粉,自己把眉毛畫得亂七八糟,小兒子調(diào)皮扯他的長胡須,他都不忍心苛責他們。 他不在的這一年多的時光里,他們都是過著怎樣的生活??!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那無數(shù)個刻骨思念的日日夜夜都只為這一天。 什么套路得人心,我只想與你深情共白頭! 乾元二年(759年),他們終于來到了成都,在草堂安家了。杜甫一生的顛沛流離,只在此時才獲得了一段稍為安定平和的日子。 杜甫的《江村》最能表現(xiàn)此時的美好: 浣花溪的草堂里,終于難得能“躺平”一回。生活雖然依舊不寬裕,但是有了一絲平淡的幸福。 盡管已經(jīng)和妻子攜手走過了17年的艱難歲月,妻子也并不是很老,但是一聲“老妻”,充滿了深情和希望白頭偕老的意味。 承諾和懷念,又怎能比得上共處和陪伴,平淡的相守才是踏實的生活。即使未來仍舊是苦難的,但是此時,能和妻子攜手同行,詩人已別無他求。 《進艇》也描寫了他們劃船的情景: 從年少時的鮮衣怒馬到而今的鬢發(fā)如霜,杜甫望著眼前這位與她同甘苦共患亂的糟糠之妻楊氏,已經(jīng)不復青春時的俏麗容顏。 回想起這些年和她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一起經(jīng)歷的漂泊歲月,內(nèi)心有一種淡淡的知足。 今生雖然千難萬險,然今生有伊相伴,再苦也甘之如飴。此生已無以為報,只愿下輩子還能做一對恩愛夫妻,再相依相伴。像那“俱飛蛺蝶”和“并蒂芙蓉”一樣,永遠成雙成對,雙宿雙飛。 局勢也已好轉(zhuǎn)。公元763年,一生漂泊凄苦的杜甫終于喜大普奔了一次,聽聞唐軍收復失地后,他欣然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聽聞收復了洛陽,接著又收復了河北,漂泊無定的一家人盼望早日回到故土,杜甫幾乎高興得瘋狂。 這一生,與他同喜同悲的永遠是他的妻子,他的生命因為她的陪伴,變得不那么悲涼。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圖 此時離杜甫去世還剩下7年光陰。最后的歲月里,楊氏依舊與他相依相伴,依舊不離不棄地照顧著他的晚年生活。 他們風霜雨雪歷此一生,熬過了漫長的歲月,深情到白頭,白首也不分離。 杜甫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楊氏懷著滿腔哀痛,變賣衣物才將丈夫入殮。丈夫走后,楊氏孤苦度日,憂思成疾,不久也抑郁而終。 雖然嫁給杜甫,一生都是在饑寒、擔心與操勞中度過的,但是她卻成了杜甫詩中唯一的“妻”,似海深情令人動容; 雖然嫁給杜甫,他文采斐然的丈夫沒有在詩中留下她的芳名,但丈夫一生沒有納妾,這種專一專情堪比“情圣”。 四十三年后的元和八年(813年),孫子杜嗣業(yè)東籌西湊,費盡周折,將杜甫與楊氏合葬于家鄉(xiāng)首陽山前的祖墳里。這一對凄苦的夫妻終于在離世多年以后又團聚了,也算是實現(xiàn)了生前繼續(xù)相依相偎的愿望。 當然他們更想不到,千年以后巨大的盛名會包裹著杜甫,也讓他悲苦一生的“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讓后人瞻仰。這份執(zhí)著的愛意,也超越了千年的時空,彌補了生前的些許遺憾。 ▲網(wǎng)友心中的杜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