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中講:“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strong> 世間萬物的本源便是靜,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的本質(zhì)。 人心,因靜而從容不迫;生活,因靜而平安順?biāo)?;歲月,因靜而美好祥和。 靜,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福氣,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靜,讓心更清明 《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六章》中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老子告訴我們“靜”是一種觀其內(nèi)在規(guī)律的方法,守“靜”便是守道。以“靜”方能制動。 心若清靜,生活皆安;心若浮躁,事事皆亂。
安靜,往往比喧囂更有力量。 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只有心靜下來,才能全神貫注,才能專注于眼前的事情,一切才會豁然開朗。 若是心浮氣躁,做事只會越做越亂,麻煩不斷。 心浮氣躁難成事,難就難在無法保持內(nèi)心平靜,更無法踏實(shí)做事。 古人常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strong> 任何事情,唯有靜心,方可認(rèn)真思考,才能柳暗花明。 若是內(nèi)心被浮躁影響,便會迷失方向,更容易出錯。 心浮氣躁,只能失??;心靜,便易成功。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都能保持一種靜氣,因?yàn)殪o比心浮氣躁更有力量。 靜,能出智慧 道家言:“靈臺清靜,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strong> 《大學(xué)》有云:“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意外發(fā)生時(shí),唯有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心中若是被煩擾打亂,結(jié)果就會越來越亂。 拋開紛擾,回歸平靜,多聽從自己內(nèi)心。 萬物生于靜,歸于靜。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思考,更是一種智慧。 心靜之人,方能掌控自己的命運(yùn)。 越是慌亂,越容易自亂陣腳,讓別人趁虛而入。 若是內(nèi)心能夠歸于平靜,從容不迫,便會有精明的判斷力,理智的行動,定能取得成功?!?/strong> 真正打敗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躁動不安的內(nèi)心。 心若躁動,處處是坎坷,心若平靜,事事順?biāo)臁?/p> 《昭德新編》中講:“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水面十分平靜的時(shí)候,世間萬物會逐漸顯現(xiàn)出來,內(nèi)心寧靜后,會擁有明辨是非,看破一切的智慧。 古人云:“定能生靜,靜能生慧,慧生萬物。” 淡定下來才能心靜,才能智慧生。
人生亦是如此,心在安寧平靜的狀態(tài)下,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生智慧,解決難題。 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一切福氣,皆源于心靜。 心若靜,世界皆靜;心若躁,世界皆躁。 世間紛紛擾擾,得與失,苦與樂,一切煩擾源于內(nèi)心。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中講:“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渾濁的水只有靜下來才會晶瑩透亮,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把浮躁的心安定下來,才能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活的輕松自在。 古語云:“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p> 心靜之人,內(nèi)心波瀾不驚,不為雜事煩惱,不為瑣事憂愁。 這樣的人,精神狀態(tài)輕松愉悅,身邊瑣事也會以愉悅待之,福氣不請自來。 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人一旦心靜下來,便多了一些寧靜安逸,少了一些紛爭困擾;多了一些幸福美好,少了一些天災(zāi)人禍。 當(dāng)一個(gè)人去除雜念,歸于平靜時(shí),會擁有無比強(qiáng)大的力量,福氣和好運(yùn)便會如約而至。 內(nèi)容來源 | 黃信陽道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