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王維《終南山》今韻 一君木子 終南山 唐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評析 《終南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特別有名的一首五律。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睂懡K南山的遠景,借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lián)“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睂懡K南山的近景,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頸聯(lián)“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备叨?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聯(lián)“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注釋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為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文中指帝都長安。 青靄:指山中的嵐氣。 靄:文中指云霧氣。 海隅:指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分野:古天文學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即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指有人煙處。 韻譯 巍峨的太乙山接近長安城都, 山連著山一直蜿蜒伸到海隅。 繚繞的白云回望時合成一片, 青靄迷茫著山但走進卻似無。 秦嶺主峰把太乙山南北隔開, 山間山谷陰晴卻迥異多變殊。 想在山中找一戶人家去投宿, 可否方便隔著水詢問那樵夫。 作者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其名由來於王維名和字。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寶三年)之間,王維曾隱居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大概是詩人隱居終南期間的作品。 (注:本人在編篇過程中參考了網(wǎng)絡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權,及時聯(lián)系,急速糾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