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的老爹是餓死的,他本人也曾差點餓死,所以他對吃飽吃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情懷,不但自己要吃飽吃好,還要保證子子孫孫都能不用干活就有吃有喝。為了能讓他那些姓朱的子孫們過上豬的生活,朱元璋建立了一套藩王制度,把自己的兒子,除了長子長孫留在京里等著接班外,其他兒子都封為親王,然后分封到全國各地當藩王。親王再生兒子就封郡王,由此類推,只要姓朱就有爵位,都由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養(yǎng)起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江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明代親王、世子、郡王、王妃的金冊、銀冊和金寶,反映了明代藩王的藩制度和冊封禮儀。 這塊不大的金塊上面有個蜀字,這是明代蜀王府金寶殘存的一角。明代規(guī)定,親王冊封時授金寶和金冊,親王的兒子繼承王位時,只授金冊,傳用金寶。也就是說每個藩王府只有一個金寶。這枚金寶殘塊,是國內首次發(fā)現(xiàn)的明代藩王金寶,應該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朱椿在明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1390年,就藩四川成都府時所授。張獻忠殺入四川后,蜀王府里的一切都成了他的,這枚蜀王府世代相傳了254年的金寶就隨著大西軍轉戰(zhàn),最后沉入了江口水中。在金寶殘缺之前,估計姓朱的蜀王千歲已經被最恨朱家子孫的張獻忠當豬一樣宰了。 朱元璋死后,發(fā)生了著名的靖難之役,從蕃王起家奪得天的朱棣,自然非常清楚全國各地藩王們的能量,因此朱棣登上皇位后開始削藩,不過朱棣吸取了建文帝盲目削藩的教訓,只是通過各種手段剝奪了藩王們的兵權和政治權力,使他們不再對中央和地方構成影響,但又賦予了他們極好的生活,規(guī)定地方上要給他們留出大片大片的蕃田,還要定期供奉他們歲銀,凡是朱姓子孫都能享受不同等級的優(yōu)厚待遇。而且之后的每一個新皇帝都有自己的兒子,因此舊的藩王還在代代相傳,又會有新的藩王出現(xiàn)。 這枚2017年江口出土的冊封親王金冊,是崇禎七年,崇禎皇帝冊封他的兒子為親王時所授金冊,正面楷書陰刻的文字明明白白的說出了老朱家的心里話:“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子孫世世相傳”,還希望這些藩王們能“屏藩帝室”。崇禎中期,大明國勢已不可挽回,但天下的肥水仍不能絲毫虧待了自己家里人。 有了親王世子,還得有王妃,這枚金冊是明嘉靖二十三年的冊封親王妃金冊,上面明確寫著: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諸王以隆藩屏,必擇賢女以為之配。只是不知這是哪位府里的王妃的金冊了。 明朝是中國帝國朝代的末期和沒落階段,因此帝制式的中央集權趨向反動,特務集團和宦官集團這兩大王權毒瘤都同時出現(xiàn)。其實明朝的種種奇芭,在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朱元璋,他身上小農的自利、保守、排他意識,使得大明王朝很倒霉地從剛一建立,就有了很多無法改變和克服的制度性缺陷。再加上后世那幾位明顯具有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的繼任者,大明朝能堅持二百多年真是個奇跡。不過中央政府的混亂絲毫不影響各地藩王們的好日子,他們繼續(xù)娶妻生子,朝廷就得給他們冊封世子和王妃,而且在文官集團的掌控下,還要做到有理有面,不能有任何偏差。 這枚金冊是嘉靖十九年,冊封第二代榮王朱載墐的金冊。金冊正面陰刻楷書“祖訓,篤敘親親,茲命榮世孫載墐襲封為榮王,授以金冊。爾其恪勤忠孝,親賢愛民,永為藩輔,欽哉毋怠。 這枚是4年后,明嘉靖二十三年冊封朱載墐的親王妃的金冊,正面陰刻楷書:維嘉靖二十三年歲次甲辰十二月乙丑朔二十六日庚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諸王以隆藩屏,必擇賢女以為之配。 又過了22年,嘉靖四十五年,第二代榮王朱載墐的兒子朱翊鉁長大成年,冊封為世子的金冊:維嘉靖四十五年,歲次丙寅四月壬戌朔二十一日壬午,皇帝制曰:朕惟親王之子,長者立為世子,此太祖高皇帝之制也。朕袛承天位,率由舊章,榮王嫡第一子翊鉁年已長成,特封為榮世子,授以金冊。其允服詩書,恪敦忠孝,永承藩輔,用副親親,欽哉毋怠。 又過了三十多年,萬歷二十六年時,朱翊鉁繼承了榮王爵位,獲得了冊封親王的金冊,成為第三代榮王:維萬歷二十六年歲次戊戌四月乙卯朔越二十八日壬午,皇帝制曰: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子孫世世相傳,藩屏帝室。 一家藩王就有如此復雜的譜系,更別提全國有多少被國家養(yǎng)起來的王侯們了,特別是明代嘉靖以后,宗室的數(shù)量急劇膨脹,全國的財政收入都不夠供養(yǎng)他們的,朝廷只能默許這些朱姓子孫們直接侵占掠奪老百姓們的財產,最明顯的就是侵占土地,導致明代晚期土地高度集中,這又導致朝廷的收入減少,朝廷只能通過加稅更加壓榨百姓,大明不亡也就天理難容了。不過這些人享福享了二百多年,最終也到頭了,先是被李自成張獻忠們殺了一遍,又被清朝徹底地根除了。 歡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