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省東部唯一的清皇室后裔聚居村——古老的御路“罕王路”穿村而過,幾棵百年古榆遒勁而滄桑。 村里,顯示榮耀的“上下馬石”被村民保留著;皇帝祭祖的行宮“東、西安樂堂”遺址上,猶存的衛(wèi)墻圈出了當年的輪廓;村民家里傳下來的紅帶子,顯示了祖上身份的特別。 村里,滿族人口占97%,滿族的傳統(tǒng)習俗還在傳承——幼子繼承制、清明上墳插佛托、在祖宗板前祭拜祖先…… 他們的先祖阿塔是皇族 腰站村的后山,遠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山包層層疊疊,山尖處,3座峭壁高聳入云似3朵花蕊,當?shù)厝朔Q此山為蓮花山。腰站村前,五龍河潺潺流過,它是蘇子河的支流。 300多年前,清皇族阿塔受命從北京趕來看守永陵,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的6個兒子留在了這里,子子孫孫繁衍生息,逐漸形成村落。 腰站村主任王思海告訴記者,由于腰站村是滿族皇室村,以往不允許外人居住。上世紀50年代以后,才陸續(xù)有其他民族的村民落戶。 如今的腰站村,村民已達1100多人,其中,滿族人口占97%,肇姓村民占40%左右。村里肇姓村民輩分最大的是 “溥”字輩,年齡最大的75歲了。 村民告訴記者,肇姓村民的先祖阿塔就埋葬在村落后面蓮花山的陽坡正中。每年清明節(jié),他們都要在這里舉辦大規(guī)模的祭祀活動,敬拜、祭祀祖先。 上夾河鎮(zhèn)人大主席包英杰告訴記者,阿塔是努爾哈赤三祖父索長阿的五世孫。 據(jù)《愛新覺羅宗譜》記載,阿塔生于后金天聰七年 (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隸滿洲右翼鑲藍旗,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升山西巡撫,康熙八年 (公元1669年)降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受命回興京守陵??滴跞辏ü?691年)六月授永陵總尉。七年后以年老解職,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卒,年85歲。 在歷史記載中,阿塔一共有13個兒子。當年,阿塔到永陵守陵時,6個兒子留居于腰站村,五子留格居街里,六子察馨居街前,九子尹登居西北山根下,十子察庫丹居西頭后街,十一子哲爾懇居東邊,十三子賽必圖居后臺子。這“六大支脈”人口繁衍很快,從清朝初年的一輩6人,到清朝末年歷經(jīng)八代,發(fā)展到了一輩600人。 清朝時,腰站村肇姓村民享受清室旁系待遇,系紅帶子。每生一男孩要到盛京(沈陽)報戶口,入《愛新覺羅宗譜·己冊》,領一條紅帶子,作為貴族標志,死時必須帶走;每年享有二十四兩白銀俸祿和糧食二十一石二斗;男孩結婚給白銀二十兩,喪事給白銀三十兩。 記者在腰站村采訪了解到,村民們還留存著3條紅帶子,都是老人去世時忙亂中忘了入棺才留下的。這也成為3戶人家重要的珍藏。 肇毓山老人在世時,曾有人出高價要買走紅帶子,被老人拒絕了,那是朝廷賜給其祖父的紅帶子,他要世代傳下去。 清朝3個皇帝住過這兒 古老的御路“罕王路”從村中穿過,路的兩旁,幾棵高大的榆樹滄桑遒勁。據(jù)村民講,這些古榆至少有300年的歷史了。 在“罕王路”的北面,“東、西安樂堂”的遺址尚存,留存的衛(wèi)墻圈出了當年的輪廓,安樂堂精美的石質(zhì)雕刻在村子里還可見到。 東、西安樂堂是歷代皇帝祭祖時往返驛站,是營盤大營至永陵的中間站。為什么皇帝選擇這里當行宮呢? 包英杰說,這和腰站村的地理位置以及清皇室后裔村有關系。腰站村所屬的上夾河鎮(zhèn)是新賓滿族自治縣與撫順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的邊界鎮(zhèn)。腰站村距離撫順市60公里,距離新賓鎮(zhèn)61公里,大致是新賓至撫順的中點。這樣的地理位置,使腰站村成為清王朝時京城與清關外祖陵之一的清永陵的必經(jīng)之地。 由于腰站村是清皇室后裔聚居村,所以清王朝將腰站村設為歷代皇帝東巡祭祖往返的驛站,以此村為食宿駐地,安全可靠。 據(jù)《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赴永陵祭祖,返回時“九月戊戌(十九日)駐蹕腰站村”?!肚逵懒曛尽酚涊d,清三朝皇帝乾隆、嘉慶、道光到永陵祭祖途中,13次住在腰站村。 據(jù)專家講,西安樂堂為皇帝居住,東安樂堂為皇后嬪妃居住,配套設施還建有炮樓、古井、糧倉、戲臺等,并敕給上下馬石一套,文武高官必須下馬,三品以上官員可以蹬上下馬石上下馬,其余官兵均需下馬過腰站村,顯示了腰站村的顯貴。 現(xiàn)在的村落里,臨街兩口近20米深的大井和上下馬石保留完好,其他都變成了遺址。 記者看到,“上下馬石”已被砌在肇姓村民的臨街院墻里,質(zhì)地是漢白玉大理石,三級臺階,頂是正方形,表面有打制留下的瓶形紋線,沒有圖案文字。據(jù)村民講,下馬石是朝廷賜給肇毓堂家的,老人現(xiàn)已去世。 肇毓堂家從前叫家老院兒,其祖上是肇氏族人推舉的穆昆達,也就是族長,全村肇氏人的俸祿都由他去京城或盛京府親領。但下馬石是哪位皇帝所賜?賜于何年何月?村民及肇毓堂的后人都說不上來。 上世紀60年代,為了不讓下馬石遭到破壞,肇毓堂把它砌到了自家的院墻里。 據(jù)新賓滿族研究的學者說,下馬石是分級別的,最高級別的下馬石是三階梯,這種級別的下馬石一般都是給皇帝用或皇帝賜下來的。腰站村的兩塊下馬石均為三階梯。 撫順清前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孫相適10年前曾就此調(diào)查走訪過。他描繪了東、西安樂堂的樣貌—— 東安樂堂為二進院落,大門是一大間門洞,上覆小瓦,正中上方懸匾額,門洞兩側臨街磚砌院墻,另三面是石墻。大門前置一對抱鼓石。前后院東西各有3間廂房,中為磚砌腰墻,開有二進門。正房5間,中間開門“哨瑪子”裝修,硬山直坡,墻體外磚內(nèi)坯;雙層房檐,方椽前伸2尺,圓椽前伸1尺,椽頭彩繪;上下扇支摘窗,盤腸窗格;屋內(nèi)有雕花吊搭和隔扇門;房前有2尺左右高臺基,四五級臺階,階前有月臺。后院東南角立索羅桿。 西安樂堂和老院兒也是二進院落。西安樂堂門外左右立一對拴馬樁。老院兒正房5間,東二間開房門;大門為柱廊式,前后左右4根朱紅明圓柱支撐屋頂結構,柱墊圓形柱礎,前后柱中間安裝門框門扇;山墻到頂,門上方有匾額;大門南明柱前貼柱置上馬石,其旁有拴馬樁。專家推測東、西安樂堂建成時間不會晚于道光年間。 祖宗板前祭祀祖先 肇玉擁是腰站村的村民,今年57歲,從小受母親影響,愛上了剪紙。他剪的荷花、老虎、貓、狗、魚、蝴蝶等栩栩如生?!拔蚁矚g剪紙這門藝術,就傳承下來了。 ”他說。 記者發(fā)現(xiàn),腰站村在經(jīng)歷了300多年的發(fā)展變遷后,由于聚族而居,仍較多地保留了滿族的古老傳統(tǒng)習俗。 與漢族實行長子繼承截然不同,在腰站村,凡老人與兒子同居共處的狀況一般都是父母和小兒子共同生活,小兒子繼承父母的最后財產(chǎn),同時也負責父母晚年的贍養(yǎng)。 根據(jù)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滿族在女真人時期就盛行家庭財產(chǎn)由幼子繼承制度。老人的家產(chǎn)留給最小的兒子,并由最小的兒子贍養(yǎng)老人。 一些人家還供奉著祖宗板。祖宗板上的對聯(lián)有的寫著:永敬祖先,慎終追遠;孝思維則,百世其昌。 “每到大年三十兒,全家人都要來祭祖,這是過年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村民們還保留著清明上墳插佛托的習俗,佛托都是自己親手制作。 祭天與祭祖,是滿族祭祀的重要內(nèi)容。腰站村的滿族人,祭祖時都用“達子香”。 “達子香”是腰站村山上生長的一種木本植物,村民們將其葉和稈采集后曬干碾碎,在祭祖時使用。 用火點燃達子香后,徐徐香味便飄散開來……□文/本報記者/徐曉敬 攝/本報記者/鄭 磊 村里的一些人家還供奉著祖宗板。村里的老房子還住著人家。村里的古井里面還有水,可以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