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dǎo)下來借鑒、應(yīng)用,切勿盲目嘗試?。?/strong>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病因病機學(xué)》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膝蓋積液的事兒。 閑言少敘,我直接給你說個案例。 話說有一個男子,當時60歲,姓王。 這個人,右側(cè)膝蓋腫脹已經(jīng)三個多月了。三個月來,此人接受過按摩、口服藥等多種治療,效果都不好,腫脹沒有完全消解,而且膝蓋活動日益受限。 后來,就有人勸他,實在不行就抽積液吧,把膝蓋里頭的積水抽出來。此患不肯。因為他聽說過,抽了積液以后,還容易犯病,犯一回,抽一回。 怎么辦?思來想去,決定看中醫(yī),喝湯藥。 喝湯藥,能把膝蓋腫給消了?當時家里人還不相信,但拗不過患者本人,于是就帶他看中醫(yī)。 刻診,見患者右側(cè)膝蓋部位顏色不變,屈伸不利,腫脹明顯,而且脈沉細,舌淡苔白,便溏尿少,四肢不溫發(fā)涼,腰腿酸軟乏力,臉色也有些蒼白。 當時,醫(yī)家寫了一張方子,但見—— 桂枝、制附子(先煎)、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豬苓各10克,熟地、山藥各30克,山萸肉、杜仲、炒白芍各15克,干姜5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結(jié)果,患者服用10劑以后,大便成形,尿通暢。再用10劑,膝蓋腫脹大大消減。接著又用10劑,患者諸證悉平。最后,以成藥金匱腎氣丸善后收尾。 用中藥方子,真的把膝蓋的腫脹給消了?;颊呦渤鐾?,患者家屬也嘖嘖稱奇。 這里頭的道理,我給你簡單說一說。 其實,面對膝蓋積液,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抽出來。這個,文老師心里有數(shù)。在一般的骨科門診里,大夫都會建議抽積液,打藥。 作為中醫(yī)人,我不便對此作出評價。但我的知識結(jié)構(gòu)告訴我,膝蓋里的積液,源于身體內(nèi)部,所以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抽積液、局部打藥上。它很可能涉及到一身陰陽的失衡。當然,這是個人的想法,不見得完全正確。 你看上頭醫(yī)案里這個患者,他屬于典型的脾腎陽虛。脾主運化。脾陽不足,所以便溏拉稀。腎主水液代謝,司膀胱開闔。腎陽不足,代謝不暢,膀胱開闔不利,所以尿少。腎主腰膝。腎陽不足,所以腰膝酸軟。一身陽氣不足,溫煦失常,所以患者就形寒肢冷、面色蒼白。 舌淡苔白,脈沉細,這都是陽氣不足,溫煦失職的表現(xiàn)。 陽氣,是一身水液代謝的基本能量。這好比水壺里的水。只有下面的火燒得旺,它才能不斷蒸發(fā)、消失。同樣,膝蓋里的積液,作為痰濕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體內(nèi)津液蒸騰、輸布缺乏動力才形成的。因此,得用溫陽的辦法,增進這份動力,從而把積液由身體內(nèi)部化散掉。這才是上文醫(yī)案中的患者,應(yīng)該采取的辦法。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再看看當時醫(yī)家開的方子—— 桂枝、制附子(先煎)、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豬苓各10克,熟地、山藥各30克,山萸肉、杜仲、炒白芍各15克,干姜5克。 這顯然是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的方子。桂枝、制附子、干姜溫補脾腎之陽,通行陽氣。這是治療的基礎(chǔ)。 水液代謝離不開腎的支持。因此,用熟地、山藥、山萸肉、杜仲,來滋補肝腎陰精,以增強腎的代謝之能。同時,這些藥材也可以輔助干姜附子來扶正、溫陽。 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豬苓,用于健脾除濕。畢竟,脾是運化之本。這些藥材,入脾經(jīng),既可以增強脾的運化之能,還能直接利水除濕,從而將膝蓋里的水濕之氣化散掉。 白芍用于緩急止痛,改善患者的軀體感受。 這就是基本用藥思路。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有。 這其實就是利用溫補脾腎陽氣的辦法,治療膝蓋積液的案例。此案曾在1998年《中醫(yī)雜志》上刊發(fā)過。 我為什么要說這番道理呢? 原因就在于,患者太多。 我在工作中,見過很多這樣的患者。他們的年紀,大多在60歲以上,膝蓋不好,走多了,干活累著了,都容易疼,容易腫。腫了以后,有的需要烤電治療,有的需要按摩理療,還有的甚至需要抽積液。如果不去管它,那一腫就好幾個月,患者活動受限,生活質(zhì)量下降。與此同時,他們往往還畏寒、怕冷、四肢酸軟乏力、便溏、食欲差、耳鳴頭暈。 這個時候,就得考慮,是不是由于脾腎陽虛、水濕不化導(dǎo)致的膝蓋積液。用溫陽化濕之法應(yīng)對,是比較科學(xué)的。 當然了,我說的,只是業(yè)內(nèi)經(jīng)驗。此時此刻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或你的家人,是否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還需要審慎思考。至少,我們得去看中醫(yī),以求得準確辯證,確屬脾腎陽虛,再考慮借鑒。沒有陽虛證,那就不能用??傊?,必須在中醫(yī)師四診合參、辨證指導(dǎo)下來應(yīng)用,不可以盲目為之。 但是,無論怎樣,我請你記住一個觀點——我們身體上的病,沒有一個,和身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失衡無關(guān)。即便是局部的膝蓋積液,也要從整體角度出發(fā),來審視其形成的原因。這就是我們在掌握中醫(yī)思維以后,所具備的獨到眼光。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給你帶來一點啟迪。如果能對那些膝蓋不好,常年腫脹的人,起到那么一丁點的幫助作用,那就太好了。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