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書中講述了村上春樹是如何通過跑步,形成自律的習慣,從而掌控自己人生的故事。 村上春樹說,跑步可以說是他為數(shù)不多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好習慣。對于村上春樹而言,跑步裨益良多。小說家需要長期伏案寫作,一個強健的體魄可以說是妙筆生花背后的強有力支撐。身為一個跑步愛好者,村上春樹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一個月大約跑兩百六十公里。他每年會參加比賽,成績平平,他也不介意。 畢竟,跑馬拉松對他而言就像寫小說,出發(fā)點都是自身有需求(運動的需求或者傾述的需求),是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平衡而去開展的活動。 所以,小說受歡迎與否,對于村上春樹而言不是他保持寫作的動機。 這種自得其樂的心態(tài)令他內(nèi)心充實,跑馬拉松沒有好名次不要緊,自己清楚自己比過去進步在哪里,就像人生一樣,日子是自己過的,如魚得水,不需要太介懷外界的標準和認可。 從這個層面講,本書說是談跑步,不如說是談寫作,談人生。今天,我們就從跑步的角度,來了解一下村上春樹的人生之道。 一 跑步與人生一樣,要保持自己的步調(diào) 今時今日,許多微信爆文鼓吹:五點起床可以延續(xù)你的人生;早起的人生賺翻啦! 誠然,“一日之計在于晨”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格言。 但事實上,不問青紅皂白,鼓吹每個人都得早起絕對是悖論。每個人精力管理的閾值不同,有些人確實在清晨精力充沛,但也不否認一些人唯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思維活躍。倘若為了早起,人得不到足夠的休息,上班時間渾渾噩噩,就難免有些得不償失了。 而村上春樹選擇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正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每日的黃金時間是清晨的幾小時。 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樹自己熱愛跑步,卻從不勸導(dǎo)別人參與其中。他深知運動的喜好因人而異,能從跑步得到樂趣的人不需要外界勸慰也會樂在其中。 他反而很害怕看到學校中學生全體一起跑步。因為他知道,有些不熱愛跑步的同學也不得不被逼著跑步,這是很可悲的。 跑步就像人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diào),倘若為了追趕別人的步伐,而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就會從此迷失了方向,在追逐別人的路上疲于奔命。 二 天賦固然重要,唯有耐力型選手,才能跑到最后 村上春樹認為,一個小說家最重要的資質(zhì)是才華。此外,是集中力和耐力。此二者可以彌補才華的不足,也可以通過訓(xùn)練不斷提高。他的寫作生涯中,的確見識過不少天賦異稟的年輕人。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日本文壇只是曇花一現(xiàn),過后便查無此人了。 他認為,寫作就像跑步一樣,前期的爆發(fā)不足為奇,唯有堅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到終點。這雞湯由村上春樹煲出來卻別有韻味。 他從未自負自己天賦型作家,未有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狄更斯的灼灼才華。但他自信自己是個耐力型選手,擅長用時間,用全方面的努力來彌補才華上的不足。 對于如何堅持寫作,村上春樹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像長跑者一樣寫作。 寫作愛好者在練習寫作時,可以參照長跑愛好者的練習方式,堅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肌肉。初期的鍛煉很難看到成效,很多跑步愛好者和寫作愛好者都很難堅持下來。 唯有通過長期以往,日復(fù)一日的練習,我們的寫作技能會像身體肌肉一樣得到充分鍛煉,逐步顯露出線條和脈絡(luò)來。 三 自律的生活作息,能支撐我們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前段時間,國內(nèi)許多音樂人和編劇爆出吸毒,遭到媒體的口誅筆伐。 粉絲為此鳴不平:他們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啊,就該過燈紅酒綠的生活啊,這樣才有更多的靈感!此等言論,強調(diào)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需要和糜爛氣息掛鉤,否則藝術(shù)家都將靈感枯竭而泯然眾人。藝術(shù)家似乎就得留一頭不羈的長發(fā),抽煙、吸毒和紋身。 大眾對藝術(shù)家的印象停留在朦朧頹廢的階段:一個藝術(shù)家,應(yīng)該是脫離世俗的,憤世嫉俗的,離經(jīng)叛道的,才能與現(xiàn)實世界割裂開。他的作品才有感染力。 事實上,每個人由于自身經(jīng)歷不同,創(chuàng)作習慣也不盡相同。但我們的身體構(gòu)造都是一樣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作息習慣,勞逸結(jié)合,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的狀態(tài)。 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的網(wǎng)絡(luò)作家劉嘉俊,不幸在半夜猝死。據(jù)悉是因為辛苦創(chuàng)作過勞而死。 同樣是每天寫作,日更四千字以上,鄉(xiāng)下老伯村上春樹四十年一日,保持著良好的作息習慣:他早睡早起,不熬夜,堅持每天長跑。 正是這樣自律的生活作息,是村上春樹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能堅持長期伏案寫作,實現(xiàn)自己的寫作目標。 四 理想生活的標準: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村上春樹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并不是為了號召大家都像他一樣,堅持去跑步或者寫作,而是他想傳遞一種可行的模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對于村上春樹來說,去跑步或者去寫小說皆出于他的天性,單純的長跑或者寫作,已經(jīng)使他收獲了滿足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是他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生活。 馬拉松也好,鐵人三項也好,村上春樹都沒有得到最好的排名,卻得到他設(shè)想中的排名。 他深知自己的個性,固執(zhí)又不善與人交往,頑固又不靈活,適合像跑步與寫作這種適合個人長期堅持的工作。 他對自己的性格無能無力,且又愛又恨,但是出于這樣的性格才造就了現(xiàn)在的他。 這也適用于每一個人。無論世界如何紛擾,我們唯有向內(nèi)挖掘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找到自己心之所向,才能辨明自己的人生方向。雖說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村上春樹漫長人生中最寶貴的的經(jīng)驗。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談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與其說談跑步,不如說是村上春樹的人生感悟。他從年輕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漫長的四十年里,試著和自己的不完美握手言和。 現(xiàn)代人講究“快”:錢要賺快錢,出名要快,寫作要寫流量文,減肥也要見效快。 像村上春樹那樣四十年如一日地跑步,寫作,效率甚低。倘若他不是村上春樹,怕是會落得愚蠢虛妄的名聲。 如今,像他一樣,低效率的營生可否堅持下去?答案見仁見智。值得欣喜的是,無論是跑步還是寫作,他付諸了行動,獲得了內(nèi)心的充盈。 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銘寫著: 村上春樹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我們的人生也像一場長跑,即使沒有名次,即使無人問津,問心無愧即可。 END- |
|
來自: 未來決定現(xiàn)在 > 《GTD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