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魅影,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常常占據(jù)著故事的主角地位。然而在山川,在樹林,甚至是擁有永恒智慧的廟宇殿堂處,都常常出沒著一些我們稱之為“非人”(???????)的對象。這些“生物”似乎無法被歸類,更不能直面相待。在人們慣有的思維中,這些不可名狀之物對人類懷有深深的敵意;似乎在我們身上有著一些它們所缺失的,并急切想要獲得的東西。無論我們將其稱之為什么,其背后都是一部有關(guān)人類自我定位與思考的歷史。 《Lakhe面具》,20世紀 《黑色Khyah面具》,19世紀 一個常常躲在暗處的猿猴形惡魔 是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地地區(qū)的民間生物 白色的Khyah會保護孩子們 而黑色的Khyah則以人們的恐懼為食 我將結(jié)合一組插畫來談?wù)勎鞑氐墓砉治幕R话阏J為這一組插畫是屬于某個儀軌文,并且處于文末以供人們想象與施法?,F(xiàn)存的插圖一共有22張,就西藏大部分儀軌文的插圖而言(有些經(jīng)文動輒上百張插圖穿插其中),這一套作品并不是完整的。但是選擇這一套插圖的原因也是明顯的,每張圖都配有相應(yīng)的文字名稱,并且鬼怪的形象刻畫得也要比大部分儀軌文的插圖要細致與準確。 《多羅那多》,17世紀,Hahn Cultural Foudation 不同形式的擦擦,Uranchimeg Tsultem 插圖中的“四魔”,即煩惱魔(??????????????),五蘊魔(????????????),神子魔(?????????????)和亡主魔(?????????????);它們各自所對應(yīng)的顏色(“名稱+顏色”是一個重要的信息)與主流的組合并不相同。按照一般的儀軌方位,即東白-南黃-西紅-北黑(也有可能是深綠色)來判斷,這套作品中只有亡主魔被標(biāo)記為黑色,確認其處于北方。但是這里所謂的“正確”也只是與一般流行的方式不同。通過文獻對比,這套插畫中鬼怪的名稱與排列順序符合覺囊派大師多羅那多(??????????;1575-1634)的《覺囊四百儀軌》(???????????????????????????)。所謂的“四百儀軌”是指用神燈(????????),供食(??????),擦擦(????)和替身俑(?????????)各百數(shù)來禳災(zāi)驅(qū)魔。 《覺囊四百儀軌》關(guān)于“四魔”的截圖 在正式配合圖像來談?wù)摬氐氐墓砉种?,我需要明確三個前提: 1.藏地的鬼怪的來源分為三類:a.本土宇宙神話中的鬼怪;b.“南亞-佛教”文化中的鬼怪(并不都在天龍八部之中);c.出現(xiàn)較晚的,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教派特征的鬼怪,比如薩迦派的巴嫫(???????/???????)。前兩個來源一般是將概念進行擬人化的處理,而第三類來源的鬼怪是在前兩種鬼怪的文化影響下產(chǎn)生的,它們通常具有更詳細的故事性。各種鬼怪被認為擁有自己的族群與領(lǐng)地,且一般都有雄雌之別。 大昭寺門雕上的乾闥婆和夜叉,公元七世紀 薩迦寺供奉與看管巴嫫的小殿(?????????????) 2.藏地的鬼怪(或者是具有這類性質(zhì)的護法神)一般都擁有雙重身份,即本土概念和佛教概念疊加在一起。比如本土傳統(tǒng)中的天神(???)與南亞的天人(Deva;???)合為一體了。又比如桑耶寺的護法神紫烏瑪布(???????????????????????),它既是本土概念中的“贊神”(????),也是南亞的夜叉(yak?a;???? ;???????????)。 《紫烏瑪布護法神》,19世紀,Shechen Archives 《白瑪旺杰》,20世紀,Nyingma Icons 紫烏瑪布的戰(zhàn)士裝扮與深紅膚色是本土贊神的標(biāo)志性特征。這位護法在木斯塘學(xué)者白瑪旺杰(??????????????;1487-1542)的推崇下得到了更廣的傳播,并成為了寧瑪派伏藏傳統(tǒng)最重要的誓言守護者。 3.藏地鬼怪的出現(xiàn)并不完全是為了增添某種可怖的語境,而是常常配合著佛教教義而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的歷史文獻中,佛教歷史學(xué)家常常將吐蕃之前的歷史用各種我們現(xiàn)在認為是鬼怪的名稱來命名與分期。如果我們對這樣的描述進行溯源就會發(fā)現(xiàn),將歷史時期以鬼怪之名稱呼,不單單是因為佛教歷史學(xué)家需要將佛教傳入以前的歷史非人化,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將本土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重新包裝。這樣的現(xiàn)狀雖然對我們研究西藏上古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千年西藏文化背后有趣而殘酷的文化之爭。 《憤怒蓮花生》,17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局部:贊,堆和魯 贊(????),堆(?????)和魯(????)都是本土概念。作為擬人化的鬼怪,它們都曾在文獻被宣稱統(tǒng)治了西藏一段時間,并擁有各自的文明標(biāo)志(如工具技術(shù)的改革與宗教儀式的復(fù)雜化)。 1.王與后 ????????-???????? (rgyal po/btsun mo) 《龍族王》,18世紀,私人藏品 頭頂?shù)耐豕谝馕吨谒蚩臻g擁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quán)。手中拿著寶珠和龍頭(龍族頭飾)的寶幢分別表明了它在財富和武力層面的勢力。懷中捧著的條狀物被學(xué)者認為是箭。紅色的膚色意味著它處于西方。 《龍族王后》,18世紀,私人藏品 女性鬼怪的主人, 和上一張圖像中王可能是一個固定搭配 《白王-部多》,18世紀,私人藏品 雖然被冠以王的稱呼,但是白王的形象要簡單很多。散亂的頭發(fā),手中拿著寶珠和寶幢。白色的膚色意味著它處于東方。 根據(jù)第一幅作品中王手中龍族頭飾的寶幢,有人認為它描述了作為龍族首領(lǐng)的龍王(?????????)。需要明確的是,本土的魯神(????;水域神靈)和南亞的龍族(Nāga;???)在藏傳佛教中合一了。據(jù)此,第一張和第三張中的兩位王可能分別是處于西方的護貝龍王(??????????)和處于東方的無邊龍王(???????)。當(dāng)然,這只能作為一種可能的猜測。就我而言,第三張的白王可能并不屬于龍族的范疇。它可能只是屬于一種引入西藏的南亞鬼怪:部多(bhūta;?????????;???)。部多常常通過人的影子成為實體,它們是遺留于人間的亡魂。喜歡穿白色衣服的部多常常盤踞在樹林中,以此吸收大自然中的各類元素。在西藏,部多類型眾多;除了王,還有以死尸為食的尸主(????????)和以財糧為食的斯讓(???????)。 《白哈兒王》,18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西藏護法神中最著名的王,白哈兒王(??????????????)是被吐蕃軍隊俘虜?shù)漠惏钌耢`(可能來自中亞地區(qū))。在蓮花生的調(diào)伏下成為了桑耶寺的護法神之一。哲蚌寺的乃瓊護法(??????????????????)是它在格魯派中的特殊形象。 與具有政治意味的詞匯贊普(???????;特指吐蕃君主)和杰(????;特指小邦首領(lǐng))相區(qū)別,王(????????)具有更廣泛的含義?!巴酢敝辽俅嬖谌N特殊的含義:1.首先王常常與某一個固定的區(qū)域有關(guān),因為他們掌控著這個地方(比如八位龍族王掌控不同的方向);2.人格與非人格是共同存在,絕大多數(shù)“王”都有一個明確的人格體,即凡間身份。3.擁有模糊的神格,以強大的家族力量(家族包括王下屬的妃臣將仆們)來服務(wù)于佛法,卻保持了自身的習(xí)性。 《扎巴森格》,19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作為苯教曼日寺(????????????)的護法神,扎巴桑格(??????????????)的凡間原型為噶舉派第十世紅帽法王卻珠加錯(?????????????????;1742-1791)。因在廓爾喀戰(zhàn)爭(1788-1792)中名譽受損,心有怨念而成為杰貢。后被曼日寺住持調(diào)伏而成為寺院的護法神。 《第十世紅帽法王卻珠加錯》,18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一個與王常常一起出現(xiàn)的概念是貢波(????????)。所謂貢波的來源大致有兩種:1.生前違反上師教法的人(一般是僧人);2.死時怨憤不平的僧人。一些積怨較深又能力超群的貢波通過調(diào)伏便可以成為王,但是王的來源則比較豐富,所以人們常常也將這兩種概念合稱為杰貢(??????????)。 2.鬼 ????? (’dre) 《灰色貢鬼》,18世紀,私人藏品 貢鬼(??????????)即帶有“貢波”屬性的鬼,灰色意味著它處于北方。作為厲鬼等級的鬼怪,貢鬼手中的鐮刀(??????)既被用來肢解尸體,也可以在佛教的解釋下認為是用來斬斷惡業(yè)的工具。在一些儀軌文中,貢鬼也常在山林和廢墟處勾去活人的魂魄并吞食血肉。 《花色敵鬼》,18世紀,私人藏品 敵鬼(?????????)既可以用來統(tǒng)稱一切鬼怪(敵+鬼+魔),也可以用來特質(zhì)某個空間內(nèi)具有敵對性質(zhì)的鬼?!皵场保????)這個概念在藏文化中具有系統(tǒng)的指稱含義。在藏醫(yī)學(xué)與歷算學(xué)中,“敵”意味著不可逆的對立,帶有宿命論的特征。這里的花色敵鬼是由水中生物(蛇形下體)所形成的鬼。它全身潰爛(花色的來源),利用長舌來傳染疾病和污染水源。 《黑色崔鬼》,18世紀,私人藏品 崔鬼(??????????)特指祖先亡故后形成的鬼?!按蕖保?????)在傳統(tǒng)文獻中既可以認為是父系祖先魂氣的實體,也可以認為是守護祖先的神靈(????????;通常由更早的祖先形成)。這一類神靈從某個氏族的神靈可以延展為某個區(qū)域的守護神(即山神或者河神等)。崔鬼并沒有成為正式的神靈,而是以善惡不明的方式存在于生前居住的區(qū)域或者死后的尸場。圖像中的崔鬼手拿旗子和火焰,并以此來指揮其他鬼類。 在苯教文獻中,有一神必有一鬼,且人終其一生都有神鬼相伴;所以不同的鬼需要通過供奉相對應(yīng)的神來抗衡。鬼(?????)一般和?????(gdon)合稱為??????????(gdon 'dre;惡鬼)。在這個詞語中,前一個詞匯強調(diào)了鬼類迷惑心智和制造事端的習(xí)性,而后一個詞則說明了鬼類出現(xiàn)的原因,即不合則反(????????????????????)。大部分的鬼類其實是出于某種慣性在作惡,如薩班(1182-1251;?????)所言:“一些死者為鬼類,屬于某處,不知己所行事”。 鬼類數(shù)量眾多,并形成了不同的領(lǐng)主和群體。傳統(tǒng)文獻常用的分類方法有三種:1.按照鬼類對應(yīng)的領(lǐng)域而分為九類(如人,畜,病等);2.按照族群不同而分為十八類(通常是在藏醫(yī)生命學(xué)與歷算學(xué)中);3.按照所處空間不同而分為六類(上中下各兩類)。即使如此,這三種分類方法也并不是完全是有用的。 《五位守舍神》,19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五位守舍神(??????????????)存在于每個人的身體空間之中,它們維系了一個人魂命并持續(xù)地保護他。一般在供奉五位守舍神的祈文中,都會說明它們會摧毀大量的鬼類。他們分別是位于頭頂?shù)泥l(xiāng)神(???????),位于心臟的命神(????????),位于右肩的戰(zhàn)神(???????),位于右腋的父神(??????)和位于左腋的母神(??????)。圖像中間為母神。 局部:父神 局部:戰(zhàn)神 局部:鄉(xiāng)神 局部:命神 3.債主 ??????? (lan chags) 《青色債主》,18世紀,私人藏品 青色債主(???????????)身后背著一個記事表格以方便記錄業(yè)債;而手中的稱與坨則是用來計算追討來的業(yè)債。 債主并不一定是某種具體的鬼怪,而是將概念形象化處理的結(jié)果。一般認為債主是一群因前世之事未成,而留執(zhí)念于前世的靈體。在本土宗教中,它們被認為是一些自然現(xiàn)象(火災(zāi))或者生命現(xiàn)象(部分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后期在佛教語境中將其和“因果業(yè)行”結(jié)合起來。與其相似的概念是“斯”(????)?!八埂敝改撤N具有繼承性與循環(huán)性的厄運(如家族中過去某人的死因需要后世注意),為了避免這一類厄運,一些孩子被命名為斯塔(???????;即厄運終結(jié))。 針對債主的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