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p> 盡管百般不愿,萬般不舍,這個消息還是來了。 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他是“雜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感動中國的一段頒獎詞,是這樣描述袁隆平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謝謝您,給這個時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01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誕生。生在動蕩年代,他自小就跟著父母四處輾轉,北京、湖南、重慶……顛沛流離中,見了太多人間疾苦。 1949年,袁隆平19歲,高中畢業(yè),去西南農學院念了遺傳育種專業(yè),1952年,他曾報名參加空軍,但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而未入伍,于是繼續(xù)在校學習。 幼年袁隆平(左) 1953年,23歲的袁隆平剛畢業(yè),就被分配到了地處窮鄉(xiāng)僻壤的安江農校擔任教師,這一待,就是16年。 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就算守著農業(yè)試驗田的袁隆平,也一樣吃不飽肚子。于是,他在心里暗暗許下了,“讓所有人都不再挨餓”的信念。 當時,要解決糧食問題,無疑得從水稻種植上面著手,那會,盛行搞嫁接,袁隆平多次嘗試,均已失敗告終。 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際,房東大哥,挑回一擔從別村換來的稻種。這點醒了混沌中的袁隆平,“施肥不如勤換種”的農民傳統(tǒng)經驗,不正是條可以走的路嗎? 雖然有人嘲笑,“提出雜交水稻課題是對遺傳學的無知”。但袁隆平還是埋頭去干。 早期袁隆平進行水稻研究 之后課余的時間,他都泡在田里,整整找了兩年,直到1961年7月的一天,才找到第一株壯實“天然雜交水稻”。只是,試驗后,還是失敗了,可他沒有灰心,依然相信“雜交水稻”這條路是對的。 0216年的堅守,終于成了 后來,袁隆平每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專注于稻田里,大海撈針般,在14000多個稻穗里,發(fā)現了僅有6株的雄性不育稻株。 1966年袁隆平在中科院的《科學通報》上,發(fā)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向世界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認為水稻可以雜交。那時是個不迷信權威的時代,這個事居然就成了,并開拓了當時全國的雜交水稻研究新局面。 本以為柳暗花明,未曾想,波折不斷。試驗田被人惡意破壞, 多年積累下來的珍貴不育秧苗也全被拔光,幾年的心血和成果幾乎被“毀尸滅跡”?!澳嵌际俏业暮⒆影?!多年培養(yǎng)、僅有的一點心血毀于一旦,簡直覺得天都要塌了?!?/p>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他哭著從爛泥地里尋找殘存的秧苗,不吃不喝,連夜發(fā)著高燒做噩夢,嘴里不停地念叨著: “你們還我珍貴的雄性育秧苗”??嘈娜耍觳回?。他在學校一口廢井里找到了僅剩的5根秧苗,袁隆平揪緊的心才得到了一絲的寬慰。面對這樣的“天災人禍”,倔強的袁隆平還是咬牙繼續(xù)堅持做雜交水稻研究。 1968年,因為科研環(huán)境的需要, 他來到了到云南和海南島。 在無數個烈日下,他帶著干糧來到田間, 在稻田水里一泡就是幾個小時, 渴了、餓了, 就坐在田埂上喝幾口水、啃幾口饅頭, 因為積勞成疾,袁隆平患上了慢性腸炎。 在云南,又遭遇了里氏7.2級的滇南大地震, 別人忙著逃命, 他和團隊卻忙著到危房中搶救種子, 他說“我的試驗田就在這,我往哪走”? 一個人,一張棚子,就那樣守著試驗田。因為他的不要命,終于在1970年11月,找到了那株雜交水稻的母本"野敗"。 當時誰能想得到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最終被一個叫做袁隆平的中國人解決了。那一年,他正好四十。所謂的而立之年早已過去了十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持續(xù)了16年。 03名利對我沒什么用處,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雜交水稻的成功,給袁隆平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皣姨氐劝l(fā)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lián)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發(fā)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他又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他還帶領的團隊, 為我國雜交水稻的選育成功, 開辟了水稻增產的新途徑, 被外國專家驚呼為“奇跡稻”、“沖擊波”。 在外人眼里, 袁隆平功成名就, 應該隱退,頤養(yǎng)天年, 可他卻從未停止前行,“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里,錢夠用就行,最值錢的是腦袋里的東西?!?/p> 1987年, 袁隆平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勵1.5萬美金, 全部拿來成立了雜交水稻基金, 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國家獎給他的豪宅,用來做研究的基地。 袁隆平對自己,真的很摳, “我現在不愁錢,但我的性格過不了奢侈生活, 我講究樸素大方。”穿35元的衣服,一輛車開很多年,理20元的頭發(fā),因為在他心里“名利對我沒什么用處,能下田就是最好的?!?/p> 04永遠年輕的“90后” 袁隆平身上有一股勁,不怕老,不服輸,永遠在和生命共舞。 他說“人的腦細胞是用不盡的,人到老年更應該用腦。”于是,袁老每天擠時間學英文,80多歲的時候,已經能用流利的英語,直接和外國朋友進行交流。他訪問過幾十個國家,從來沒有依靠過翻譯。 2005年生病時,讓家人別把他當病人,堅持說自己有著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tài),更有20多歲的肌肉彈性,甚是可愛有趣。 和妻子鄧則,相識于艱難時,風雨同路幾十年,他知道她喜歡旅游,于是,每次應邀出訪都會帶著她出去走走,主動給她當翻譯和導游。 “即便沒有機會帶她去,也會給她買一些禮物,我能記得她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的型號?!?/p> 袁老在生活中,十分平易近人。理發(fā)的小店,一去就是十幾年,他喜歡拉小提琴、下象棋,和家里人共同表演小節(jié)目;有空就去打個排球、游個泳,一直認為自己身強體壯。 他常自稱“90后”對年輕人的寄語是“首先要注意身體,這是基礎。”談到體育鍛煉時,頗為自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鍛煉,游泳比賽可是武漢市第一名??!”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袁隆平永遠是一個不服老的人,他曾表示:鼓起勇氣,繼續(xù)干下去 從“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只是如今,這個夢再難實現。 05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一位老人,一顆赤子心,一生的堅守,他是拯救世間最多生命的良醫(yī),也是默默守護人民的勇士。 他的世界很大,享譽世界、跨越時空。他的世界很小,在稻田里,在一粒種子里。袁老這一生,從泥土里來,到白云中去。 如今,“他進入了一個夢鄉(xiāng),那里的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著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p> 謝謝袁老,讓我們不再挨餓,好好活著。袁老,一路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