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文獻記載,商湯滅夏之后,隨即返回毫都建立商朝。從商湯至仲丁,商朝十位君王都立都于毫,但在仲丁時期,亳都遭遇河決之患,仲丁被迫自亳西遷至隞地(今鄭州滎澤縣),仲丁之子河亶甲又遷都相地,商朝進入“九世之亂”,不停的遷都,直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才最終穩(wěn)定了長達270多年。 毫都所在何地,古今學者眾說紛紜,南朝宋時裴骃的《史記·集解》說“梁國谷熟(河南商丘虞城縣西南部)為南亳,即湯都也”,唐朝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說“亳,(洛陽)偃師城也。商丘,宋州也。湯即位,都南亳(商丘),后(有認為這是指商湯后代盤庚)徙西亳(洛陽偃師)也”,東漢班固《漢書》中說“偃師,尸鄉(xiāng),殷湯所都”。通過史書對商湯都城的描述,基本可以知道商部族崛起于商丘,商湯初都應該是商丘,但商湯之后有過遷都,至于遷到了哪里,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古代沒有考古學,只能考證傳世文本,來推測商湯最終都城何在,現(xiàn)代考古學的出現(xiàn),讓人們可以通過考古找到第一手材料。1951年,在河南鄭州發(fā)現(xiàn)一座大型的商代早期遺址——二里崗文化遺址,通過出土的文物與甲骨文,最終在五十年之后讓商湯都城真相大白,由此還佐證了二里頭遺址就是夏墟。 01:神秘王都重現(xiàn)天日二里崗文化遺址,包含了鄭州商城遺址、洛陽偃師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州西北遠郊約20公里處)、湖北盤龍城遺址,其中二里崗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相連,由于先發(fā)現(xiàn)二里崗遺址,然后再發(fā)現(xiàn)鄭州商城遺址,所以才將這一類文化命名為“二里崗文化”。 通過二里崗遺址的“夯土層”,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二里崗夯土層與鄭州老城西城墻內(nèi)的夯土相連,組成了一座規(guī)模巨大的近似長方形的城垣——即鄭州商城遺址,合圍面積約300萬平。鄭州商城遺址內(nèi)有眾多重大發(fā)現(xiàn),其中發(fā)現(xiàn)20多處宮殿基址,整體占城內(nèi)總面積的一半,最有特色的一處宮殿遺址,東西長65米,南北寬13.6米,是一座帶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筑,與《考古工記》載的“內(nèi)有九室,九賓居之;外有九室,九師朝焉”的建筑極為相似。 與此同時,在鄭州商朝遺址的上層,有戰(zhàn)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戰(zhàn)國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樣?!蹲髠鳌酚涊d,襄公十一年,魯國聯(lián)合晉國等十多個諸侯國討伐鄭國,最終“同盟于亳城北”。 鄭州商朝遺址的規(guī)模與宮殿的情況,表明這必然是一座王都,問題是誰的王都呢?左傳記載與戰(zhàn)國陶文表明,在春秋戰(zhàn)國時人們的眼里,這應該是商湯之都,但春秋戰(zhàn)國時人們對商湯之都的認識就一定正確嗎?有學者就提出這里不是商湯之都,而是仲丁的隞都。顯然,對于鄭州商城的判斷還缺少一錘定音的關(guān)鍵證據(jù)。 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1953年,在鄭州二里崗遺址中,考古專家發(fā)掘出土了兩片刻著文字的字骨。其中一片牛肋骨(見下圖)引人注目,上面“有十四處經(jīng)過刻工,刻字較小屯甲骨文字稍淺而略粗”,表現(xiàn)出原始契刻的特點,被認為是發(fā)現(xiàn)最早的甲骨文卜辭。 所謂一片甲骨驚天下,二里崗遺址出土了甲骨文,讓人們滿懷期待,有充分理由相信這將是另一個批量甲骨文的埋藏地??上?,后來并未發(fā)現(xiàn)什么甲骨文,二里崗遺址讓人興奮又失望。更為糟糕的是,對于這一片牛肋骨上的文字,著名學者陳夢家認為是“習刻”,共10個字,即“又口(未辨識的字)羊,乙丑貞,及孚,七月”,時代可能屬于安陽殷墟時期,沒有包含什么特別的歷史信息。所謂“習刻”,顧名思義就是練習之作。由于陳夢家的江湖地位很高,所以在當時幾乎成為定論,這一片甲骨文慢慢就被遺忘在了角落里。 隨著對二里崗文化考古的深入,并未發(fā)現(xiàn)安陽殷墟時期的文化遺存,而是屬于商朝早中期的遺址。學者們將發(fā)現(xiàn)的商朝重大遺址進行時間排序,從絕對年代上看,二里崗遺址出現(xiàn)最早,距今3620年左右,其次是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商城衰落之際出現(xiàn)小雙橋遺址,最后才是安陽殷墟。作為商朝早期的甲骨文,這一片牛肋骨即便是“習刻”之作,也具有非凡的意義,于是又有學者開始重新研究。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李維明,在研究這一片牛肋骨時突然發(fā)現(xiàn),骨片上應該是11個字,而不是之前通常認為的10個字,正確解讀應該是“又乇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與其他釋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補識出了一個“乇”字。 殷墟甲骨文中有“又毫土”,因此判斷“又乇土”就是“又毫土”;東周時期的陶文、金文“乇”、“宅”、“亳”,都曾一度用作地名,因此“乇”是“毫”的商朝早期寫法,意思是卜問在亳獻羊的可否。 規(guī)模龐大的城池,高規(guī)格的宮殿群,時間處于商朝中前期,出了“乇”字,又被春秋戰(zhàn)國認為“毫”都........種種線索匯聚在一起,無疑證實二里崗遺址——鄭州商城就是商湯毫都,商朝前期十位君王定都于此。 03:佐證二里頭是夏墟二里頭遺址是不是夏墟,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但從地理位置上看,商湯建都于鄭州商城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二里頭遺址就是夏墟。 首先看一下商丘、二里崗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的位置(見上圖),商丘到二里崗——鄭州商城大約210公里,到偃師二里頭大約310公里,鄭州商城到偃師二里頭大約100公里。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地方——杞縣,史書記載商湯滅夏之后,將夏人后裔遷于此,周武王滅商之后將夏族后裔東樓公繼續(xù)封在杞地。 明白了這幾個地方的位置之后,就能進一步明白夏商交替之際的歷史風云了。商丘距離二里頭很遠,商湯或為了準備滅夏而遷都于二里崗遺址,更靠近夏都二里頭,或滅夏之后防備夏人殘余力量,《國語·周語上》記載祭公謀父說“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wù),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周人逃竄到了西北,司馬遷記載夏人逃到了北方——山西的西北一帶,這就讓商湯不得不重點防備了。更妙的是,商湯將夏人后裔安置在的杞國,位于商丘與二里崗遺址之間,處于商朝絕對包圍之中,即便造反也很難成功。也就是說,二里頭遺址是夏墟的結(jié)論,更符合夏商關(guān)系的地理空間邏輯。 北京大學劉緒教授評價“乇”字被發(fā)現(xiàn)時說:“如此重要的一件甲骨文材料,竟然將一個關(guān)鍵字疏漏,而且一疏漏就是50年?!蔽娜苏f話比較含蓄,話外之音不言自明,這無疑是一次考古研究中的失誤,這讓筆者想起了另一件事。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是證實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真實性的重要文物,但這件文物卻又是一次重大考古失誤。1980年,南京博物館對揚州邗江甘泉二號漢墓進行考古發(fā)掘,由于古墓被盜里面堆滿碎磚、雜土和陶瓦片,于是考古人員就將之清理了出去。第二年當?shù)匦蘼?,村民陶秀華在路邊扒土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件亮晶晶的東西,東漢廣陵王璽金印由此才真正重現(xiàn)天日。 可見,無論是二里崗遺址牛肋骨上的乇字發(fā)現(xiàn)史,還是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失而復得,都表明考古研究活動不容錯過每一個細節(jié),有時候歷史真相就在不經(jīng)意之間,正如我們常說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 參考資料:《一個字中隱藏的王朝都城歷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