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慎獨,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 東漢有個名臣叫楊震,非常廉潔。 在荊州做官的時候,楊震發(fā)現(xiàn)一個叫王密的很有才華,于是就舉薦王密到昌邑做了官。 后來,楊震調(diào)任東萊做太守,途徑王密的地盤昌邑,王密為了感謝楊震的舉薦,晚上去拜會楊震,兩個人非常投緣,不知不覺聊天聊到半夜。 王密看時間不早了,就起身告辭,并從懷里捧出黃金放在桌子上,說是感謝楊震的提拔栽培。 說個大實話,有人舉薦自己當了官,帶點禮物去答謝,看起來就是人之常情。 可是楊震拒絕了,王密為了打消楊震的顧慮說了句:現(xiàn)在半夜三更的,只有我們兩個知道,你就不要推辭了。 楊震聽了之后非常生氣,聲色俱厲地說:你這叫什么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 于是王密十分羞愧,像賊一樣溜走了。而楊震也因此得名“四知先生”。 而楊震所為,就是君子所為,三國的劉備也提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都是一樣的道理。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十章提出玄德,并用了六個反問句,表達了玄德之難。 身心合一,心無雜念,聚氣達柔,明白通達,實際提出了內(nèi)觀和慎獨。 老子不僅倡導要戰(zhàn)勝自戀,大智若愚 更反復提倡要順應萬物,不據(jù)為己有,不自持有功,不把持主宰 并且提出身心合一,即王明陽所說的知行合一。靈魂和肉體,言和行,人前和人后,都要統(tǒng)一。 能做到這三點確實非常不容易,所以中庸有句話:君子慎其獨也。 《道德經(jīng)》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摶氣至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靈魂和身體合二為一,能做到不分離嗎? 聚集精氣達到柔和,能做到像嬰兒一樣嗎? 洗滌雜念反觀內(nèi)心,能做到?jīng)]有瑕疵嗎? 愛民治國,能做到無為而治嗎? 自然大道,能做到陰柔寧靜嗎? 明白通達,能做到大智若愚嗎? 萬物如此繁衍,創(chuàng)造萬物卻不據(jù)為己有,養(yǎng)育萬物卻不自持有功,長成萬物卻不把持主宰。 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講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