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并沒有殺掉這個嬰兒,反而將他送給了大將潘美收養(yǎng)。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后,被部下?lián)砹榈?,而趙匡胤的舊主,也就是后周恭帝柴宗訓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國號為宋。 在趙匡胤登基后,對于原后周的皇室成員逐一進行了處置,周恭帝柴宗訓被降封為鄭王,不久后與其母符太后遷往房州,并在開寶六年去世,年僅21歲, 除了柴宗訓之外,周世宗柴榮還有一個幼子尚在人世,這個孩子被趙匡胤在皇宮中發(fā)現(xiàn)后,身旁的大臣們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都力勸趙匡胤殺掉這個嬰兒。 但最終,趙匡胤拒絕了大臣們的要求,不僅沒有殺掉周世宗的幼子,反而將其送給了大將潘美,由他進行收養(yǎng),終趙匡胤一生,再沒有過問過這個孩子的情況。 一般來說,在古代新王朝建立后,對于前朝皇室成員,大多數(shù)都會趕盡殺絕,以免后患無窮,但趙匡胤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留周世宗幼子性命,還安排人進行收養(yǎng),趙匡胤此舉究竟是何用意?作為周世宗的血脈,這個孩子最終的結(jié)局是什么呢? 趙匡胤在宮中發(fā)現(xiàn)周世宗幼子一事,記載在北宋文人王鞏所著的《隨手雜錄》中。 趙匡胤在登基后,周恭帝柴宗訓等人均搬離了皇宮,搬到了附近的天清寺居住,趙匡胤成了皇宮的主人,在大臣的簇擁下,趙匡胤來到了皇宮,準備看一看他的新家。 到了皇宮之后,還沒來得及搬走的宮女們列成兩排,以迎接新皇帝的到來,掃視一圈后,趙匡胤發(fā)現(xiàn)在隊伍的末端,有一個宮女抱著一個嬰兒。 趙匡胤對此十分的好奇,便問周圍的大臣,宮女懷中所抱嬰兒是誰?怎么會在皇宮里出現(xiàn)? 謀臣范質(zhì)上前一步回稟道,這個嬰兒,是周世宗柴榮的幼子。 周世宗柴榮是趙匡胤的舊主,早在他剛當上后周時,就十分欣賞趙匡胤,并將其擢升為禁軍統(tǒng)領(lǐng),之后趙匡胤隨柴榮攻打北漢,表現(xiàn)十分英勇,多次救柴榮于危難當中,這就更讓柴榮對他看重。 之后,趙匡胤官運一路亨通,短短五年,就做到了忠武軍節(jié)度使這個位置,可以說,柴榮對趙匡胤著實不薄。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北伐契丹,趙匡胤隨行,在歸途中,柴榮得到一個皮口袋,打開后里面有塊木板,上書“點檢做天子”,這件事,讓柴榮十分的郁悶。 點檢是后周的一個官職,全稱為殿前都點檢,其職責主要是負責皇宮大內(nèi)的安保工作,手下掌握著萬余精兵,這個職位,關(guān)系到皇帝本人的人身安全,所以,一般都由親信擔任。 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是柴榮的妹夫張永德,雖說是親戚,但并不代表柴榮對他沒什么戒心,尤其是在撿到這塊牌子后,本著防患于未然的原則,在回到京師后,柴榮就找了個借口,把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一職給下了。 但該職位關(guān)系重大,不能長期空缺,在深思熟慮后,柴榮叫來了趙匡胤,委任他為新的殿前都點檢。 此事之后,柴榮很快病重,不久便駕崩,其長子柴宗訓登上皇位,是為周恭帝,當時柴宗訓只有七歲,因其年幼,朝政則有符太后以及一幫老臣搭理。 在周恭帝登基的次年,也就是顯德七年,有人傳聞說契丹要大舉入侵,符太后與周恭帝慌做一團,最終,在大臣的推舉下,趙匡胤掛帥,率軍出征,但在大軍行至陳橋時,發(fā)生了著名的“黃袍加身”事件,趙匡胤帶兵返回,周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成了天子。 若是柴榮知道,當年那塊木板上所說的“點檢”指的是趙匡胤,不知道他會做何感想? 而此時此刻,聽聞范質(zhì)說這個孩子是周世宗的幼子時,趙匡胤的反應十分奇怪,沉吟半天,都沒有說一句話,當時在他身旁的,除了范質(zhì)以外,還有趙普、潘美等人,想了半天,趙匡胤轉(zhuǎn)頭看向了趙普。 趙普是趙匡胤的軍師,陳橋兵變中,趙普居功甚偉,因為他向來足智多謀,因此,趙匡胤看著他的意思就是,眼前的這個孩子,該怎么辦? 趙普當然明白趙匡胤的意思,當下幾乎是沒有猶豫,便脫口而出“去之!” 去之,就是殺掉的意思,趙普這樣的做法,從某種角度來講,確實是很正確的,斬草除根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只不過趙普將這句話說出來而已。 一旁的范質(zhì),看到趙普如此回答,也跟著附和,但站在最后的大將潘美,卻一言不發(fā)。 趙匡胤對于潘美的沉默,也是看到了眼里,直接點名潘美,問他該如何處理。 潘美支支吾吾半天,才說道:“我曾經(jīng)與陛下(指趙匡胤)同為世宗皇帝的臣子,如果現(xiàn)在我勸陛下殺掉這個孩子,那么就是對不起世宗;但如果我勸陛下放過這個孩子,那么就會招致陛下對我的懷疑,所以,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聽聞潘美的回答,趙匡胤也是哈哈一笑,說道:“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奪了周世宗的皇位,如果再殺他的兒子,他趙匡胤也不忍心啊,換而言之,就是趙匡胤決定不殺這個孩子了。 但不殺,這個孩子該如何處置呢?總不能任由他長大,日后成為隱患怎么辦? 最終,趙匡胤下令,把這個孩子交給了大將潘美(誰讓你剛才話多來著),由其收養(yǎng),并特意對潘美交代了一句話。
自此,潘美多了一個大侄子,而趙匡胤在此事之后,再也沒有過問過這個孩子的情況,而潘美也從沒對趙匡胤提起過,仿佛世界上不存在這個孩子一樣。 俗話說,凡事有果必有因,趙匡胤的這個舉動,并非隨意而為,結(jié)合他之后的杯酒釋兵權(quán)等操作,就知道趙匡胤不是一個大腦簡單的人,反而是一個極富謀略的一代雄主,而沒有殺周世宗的幼子,并安排潘美收養(yǎng),這一系列的行為,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而這些原因,直接關(guān)系到趙匡胤的皇位以及大宋江山的穩(wěn)固與否。 第一個問題,趙匡胤為何不殺周世宗柴榮的幼子? 眾所周知,趙匡胤之所以能登上皇位,除了與他本人的謀略英勇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周世宗柴榮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柴榮對趙匡胤的賞識,就沒有趙匡胤的今天。 而今,在柴榮死后不久,趙匡胤便“黃袍加身”,年幼的周恭帝和符太后這個婦道人家,根本不是趙匡胤對手,更何況,滿朝文武也基本上站在了趙匡胤這一邊,這樣一來,周恭帝不得不禪讓。 禪讓之后,趙匡胤對于周恭帝,自然是要優(yōu)待。 為何?周恭帝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禪讓劇”里的男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包括一些反對趙匡胤的勢力,因此不能對周恭帝有什么別的想法,只能好好養(yǎng)著,這樣才能把這出“禪讓”大戲給演下去。 而對于周世宗的幼子,也就是周恭帝的弟弟,是萬萬殺不得的。 如果趙匡胤殺了這個孩子,那么,就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他所塑造的仁義形象,就會轟然崩坍,而所謂的“禪讓”,也會成為一個笑話。 這樣一來,那些反對趙匡胤的勢力,就會聚攏在活著的周恭帝身邊,從而形成對剛剛建立的宋朝極大的威脅。 所以,這個孩子,有不能殺的理由,同時,由于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時,在場不止一人,所以,秘密處理這條路,也被堵死,如此一來,只能放這個孩子一條生路。 但放了之后,新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如果任其自尋出路,他日流落街頭,只有兩個結(jié)果,一是夭折,二是被有心人收養(yǎng)并利用。 這種給未來埋下隱患的事情,趙匡胤是萬萬不會做的,所以,最穩(wěn)妥的方法,就是找個值得信任的人收養(yǎng),這樣才能避免節(jié)外生枝。 第二個問題,趙匡胤為何選擇了潘美? 自然不是因為潘美話多,實際上,趙匡胤選擇潘美,是因為潘美是在場的人中,最為穩(wěn)妥的。 收養(yǎng)周世宗幼子這件事,必須要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那誰是值得趙匡胤信任的人呢?從感情上來講,應該是他的“義社十兄弟”,但雖說這些人值得信任,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目標太大。 讓這些人家里突然多了一個孩子,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世人皆知,而趙匡胤要的,是越隱蔽越好,顯然這些人不符合標準。 那么在場的范質(zhì)和趙普可以嗎?也不可以,因為他們已經(jīng)明確表達出要殺這個孩子的意思,難保日后他們會做出一些“意外”,這就與趙匡胤的初衷相違背。 而潘美就是最佳人選。 潘美雖說沒有“義社十兄弟”名氣大,但他和趙匡胤的交情卻很深厚,包括在“陳橋兵變”之后,就是他受趙匡胤的委派,與當時的文官們洽談,讓他們接受新政權(quán),而私底下,趙匡胤經(jīng)常拉著潘美,兩人喝酒聊天,直至深夜。
名氣不大,不引人矚目,但關(guān)系頗深,值得信任,所以這件事,交給潘美去做最好,也只有這樣,既能方便監(jiān)控,又不至于發(fā)生意外,趙匡胤找的這個人選,甚好! 而最絕妙的是,趙匡胤的那句鄭重交代,告訴潘美,雖是收養(yǎng),不能當兒子,而是要當做侄子,理由是周世宗的兒子不可以再當潘美的兒子。 自古以來,收養(yǎng)都是為子,但趙匡胤卻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收養(yǎng)為侄子這個說法,是因為他考慮到,自己和潘美都曾經(jīng)是周世宗的臣子,身為臣子,怎么能收養(yǎng)國君之子為兒子呢? 不得不說,趙匡胤想得真周到,既照顧了周世宗的面子,也解決了問題。 第三個問題,這個孩子的結(jié)局如何?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個孩子在被潘美收養(yǎng)后,也隨了潘姓,改名潘惟吉(一說為潘惟正),在潘美的教育下,他做事勤勤懇懇,且十分懂禮法。 在其長大后,先后擔任了天雄軍駐泊都監(jiān)、潯州刺史,并在此期間成家立業(yè)。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趙恒遣派潘惟吉出使契丹,在臨行前,潘惟吉便染病,但其為了完成使命,謊稱沒病,之后便抱恙上路,結(jié)果走到雄州時,病發(fā)身亡。 潘惟吉的后人中,大部分都默默無聞,但在宋仁宗時期,出了一個名將潘夙,但因為其身世的關(guān)系,所說有勇有謀,并立下不少戰(zhàn)功,但始終沒能得到重用,最終郁郁而終。 小結(jié):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后,在皇宮中發(fā)現(xiàn)了宮女所抱的周世宗幼子,在大臣都勸他將這個嬰兒殺死,以便斬草除根時,趙匡胤卻拒絕了,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殺這個孩子容易,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就會因此倒塌,同時也會讓反對勢力有了借口,所以,將周世宗的幼子交給了大將潘美收養(yǎng),而選擇潘美的原因則是,潘美的名氣小,不會成為目標,同時潘美也值得趙匡胤信任,在這個孩子被收養(yǎng)后,成為了潘美的侄子,他的一生,也因此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