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保健治療多與穴位有關,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身體內的經脈、穴位進行按摩刺激,以達到保健治療的功效。治療高血壓,也可以采用按摩穴位的方法。當然,中醫(yī)中沒有高血壓這個病名,高血壓病屬頭痛眩暈范疇,治療高血壓以改善這些癥狀為主。 上周見了一位中醫(yī)朋友,和他探討了中醫(yī)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他提到了臨床上常用于輔助降壓的穴位。降壓穴位就猶如一個個“開關”,利用起來可以輔助降低血壓。今天王藥師就來和大家分享人體的四個降壓穴位,學起來吧! 一、曲池穴 位置:屈手肘90度,手肘外側橫紋的終點就是曲池穴。 曲池穴就像一個池子,池子中盛的可不是水,而是滿滿的陽氣,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在早上8-10點和下午15-17點這兩個血壓高峰時段,可以通過敲打曲池穴來輔助降低血壓。另外,在血壓驟升使也可以敲打曲池穴來緊急降壓,緩解頭暈頭痛等癥狀。同時,經常拍打按摩曲池穴,有高血壓預防的作用。除此之外,曲池穴還經常用于輔助治療上肢不隨、關節(jié)疼痛、急性腸胃炎、流行性感冒、咽喉腫痛、腹痛等病癥。 教大家一個敲打曲池穴的好方法——掌側敲打法。將右手攤開,手指頭并攏,同時微微曲左手臂,用右手的手掌外側輕輕敲打左手臂的曲池穴100次,之后左右交換,重復上述的動作。這個方法可以在刺激曲池穴的同時顧及到周邊諸多穴位,起到較好的疏通手臂的作用。 二、人迎穴 位置:取穴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攏,把無名指指腹貼在喉結旁,食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就是人迎穴。 中醫(yī)認為,人有“四?!?,即髓海、血海、氣海和水谷之海,是人體血精髓等精微物質的匯聚之處。四海皆有相應傳輸的部位和穴位,人迎穴就是“人海”輸注的穴位,是調氣、補氣的主要穴位之一。按壓人迎穴能使血液循順暢,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另外,按壓人迎穴還能治療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癭氣等病癥。 可以采取按摩法來刺激人迎穴。采用坐姿或臥姿,用拇指指腹緩慢用力按壓人迎穴,當感覺到明顯的脈搏跳動時,停留5-8秒,然后迅速松開手指。休息30-40秒后,再重復操作兩次,之后刺激另一側的人迎穴。注意,按摩人迎穴不能兩側同時進行,最好不要在晚上按摩。 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取合谷穴的方法很簡單,把大拇指和食指合攏,肌肉肌肉最高處就是合谷穴,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 在全身的穴位中,合谷穴可以稱得上是治療范圍最廣泛的一個穴位,甚至可以用“神通廣大、包治百病”來形容它。當然,這個說法有些夸張,但是足以讓大家認識到它的厲害之處。按壓合谷穴可以起到改善冠脈血壓循環(huán)、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的作用,還可以用于治療發(fā)熱、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齒痛、痛經、黃疸等病癥。 可以用旋轉揉壓法來刺激合谷穴。將左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分開,用右手的大拇指旋轉式揉壓合谷穴,每次2-3分鐘,以感到酸脹感為宜,之后交換左右手,重復上述動作。 四、太沖穴 位置:太沖穴位于足背,在第一、第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大約在大腳趾指縫往腳背4厘米處,按壓能感覺到動脈跳動。 在中醫(yī)中,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是常見的高血壓類型,治療原則是平肝、清熱、熄風。太沖穴,屬于足厥陰肝經的原穴,有調理臟腑的作用,可以平肝、潛陽、清熱、熄風,對于肝陽上亢、肝郁化火、風陽上擾所致的高血壓,有一定的療效。 可以用點按法來按壓太沖穴。用拇指指腹或者是棉簽點按該穴位5-8分鐘,力度可以稍微大一些,以有酸脹通感為佳。按摩結束后喝些水有利于加速體內代謝。 最后提醒大家,按摩穴位可以輔助降低血壓,但是治療高血壓的根本方法是藥物治療,切不可隨意停藥。尤其是秋冬季節(jié),氣溫下降,血管收縮,血壓控制不佳容易誘發(fā)腦出血等高血壓急癥。所以,一定要遵醫(yī)囑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