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很快,人們的時間和精力顯得尤為寶貴。 最近流行一種說法:“摒棄無意義、無價值的社交”,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這種觀點很容易讓人產生社交必須要有一點功利的想法。 其實,社交是有“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之分的。 “共情社交”其實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lián)結或情感支持,不涉及利益的交換,基于共同的興趣而產生的本能的社交行為。而“功利社交”目的很明確,是為了獲得信息、知識與物質的“有效交換”。 那么,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給你帶來絲毫利益,是不是就該毫不猶豫地舍棄呢? 我們身邊很多這樣的人,為了拓展或者維系人脈,在和特定的對象聊天時,十分注意對方說的內容,投其所好地附和對方,假裝和對方很聊得來,顯得很熱絡。 是真的和對方志同道合,相見恨晚嗎? 未必,這樣的聊天是有目的的:有事所求,想讓對方幫助自己;或者是,想從對方口中探得一些隱私或者八卦,獲得談資,以便更好地“經(jīng)營人脈”。我以為,這種成天耽溺于“為人處世之道”等社交技巧的思維很可笑。習慣往外求資源、求渠道、求關系,最后往往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 其實,人脈的基礎是自身的“價值”:你的利用價值越大,別人就越會幫你。與其把時間花在多認識人上面,不如花時間全力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真正聰明的人,習慣向內求。 因為他懂得:只有成為自己的貴人,別人才會成為你的貴人。 是呀,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的人有多少個,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正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種說法,一個人的心智越成熟,他對“共情社交”的需求就會越少,“因為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了?!?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family: 宋體;">我以為,這種以偏概全的觀點實在不明智。 我總覺得人不能活得太現(xiàn)實,社交的功利性不宜太強。 無目的的社交就一定是無意義的嗎?其實不然,無目的的社交有助于我們每個人去發(fā)現(xiàn)自我,有利于個人生命的成長。當我們聊天時,我們究竟在聊什么?聊的是尊重,聊的是接納,聊的是與對方的情感互動。 不必太在乎表達的內容,但卻很關注背后的情感支持;不用太關注聊天的主動權掌握在哪一方,但很注重彼此的情緒體驗,善于傾聽,也許這才是社交的要義。 善于與人交流,不應該是為了“經(jīng)營人脈”,不應該僅僅是為了維持和對方的關系,或者是探聽一些隱私,實現(xiàn)利益的交換。 而是應該敞開胸懷去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心路歷程,以便對他人的想法葆有好奇心,以此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見識和閱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