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橄欖樹,不由得讓人想起一位作家、詩人,她叫三毛。 三毛,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原名陳懋,也叫陳平。當(dāng)年是看了張樂平的小說《三毛流浪記》之后,深有觸動,取筆名——三毛。 三毛曾經(jīng)背著行囊,走進荒涼的撒哈拉沙漠,并寫下了一部隨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穿行,去尋找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讀者們不僅僅能夠在字里行間感受到大漠獨有的風(fēng)土人情,還能感受到書中所充溢的浪漫和濃情。 三毛的摯愛,是荷西。三毛的筆鋒,也應(yīng)荷西而改變。1975年11月荷西意外身亡,以此為分界線,三毛的作品一下子變得”黑暗“起來,沒有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的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悲傷。 1994年1月4日三毛逝世,終年48歲。三毛去世后,音樂家王洛賓寫了一首詩《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紀(jì)念三毛。王洛賓詩歌的開頭一句,便說到了“橄欖樹”: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 這里所說的橄欖樹,其實是指三毛在1973年就已經(jīng)寫出了的詩,后來這首詩,被寫成歌,陸陸續(xù)續(xù)被民歌歌手傳唱,最后是臺灣女歌手齊豫,將其唱得家喻戶曉。 齊豫傳神的歌喉,將這首詩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讓聽者不得不動容。 來看看三毛創(chuàng)作的這首《橄欖樹》吧: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 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還有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為什么流浪遠方?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這首詩完成于1973年,在成詩之前的1972年,三毛遭遇了感情和婚姻上的雙重打擊,遠走西班牙,途中遇到了真正的摯愛,老朋友荷西。在成詩之后的1974年,三毛在非洲沙漠小鎮(zhèn),與荷西完成了婚禮,三毛在隨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記載了這場婚禮。 所以說,這首《橄欖樹》是三毛在沙漠中寫的?!堕蠙鞓洹返膭?chuàng)作背景獨特,詩人的感情真摯。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敢問客從何處來?詩人答道:”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接著又問:為何流浪?(這也是人們常問三毛的,為何要背著行囊踏入撒哈拉沙漠),詩人又答道:“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說了這些目的還不夠,詩人最后補充道:”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象征著如大海般博大的情懷,陽光的生命力,代表著希望,古奧運會的獎品,便是橄欖樹枝編成的花環(huán),橄欖樹象征著拼搏、堅強、生命和永恒。而這些,便是三毛所要追求的。 《橄欖樹》這首詩中,最扣人心弦的兩個字,其實是——流浪。無論是從三毛的作品,三毛的經(jīng)歷,感情的轉(zhuǎn)折,都能給人一種浪跡天涯的感覺。其實她不叫三毛,真正屬于她的名字,正是詩中的”流浪“。 說天妒英才也好,說紅顏薄命也好,三毛走了,而她留下的文字,仍然在世人的心中流浪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