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呼喚深度學習 中山市教研室/郭躍輝 《中學語文教學》微信公眾號推出過郭華教授的幾篇有關“深度學習”的論文,遺憾的是,當時沒有認真閱讀,對“深度學習”這一概念缺少了解。該雜志的2021年第1期又發(fā)表了江蘇師范大學魏本亞老師的論文《語文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路徑》,這篇文章是作者對1000位普通教師和30位語文名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之后寫成的,當然作者寫的應該也不止這一篇文章。作者引用了郭華教授對“深度學習”的定義:“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說,深度學習不是側重于教師講授的教學,而是學生圍繞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應該說,深度學習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最核心的還是學生的有效參與以及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成果。作者在對大量課例進行分析之后,得出了一個結論: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是借助師生多元互動、思維訓練、學習活動走向深度學習。學生獲得的也不僅僅是概念性知識、陳述性知識,而是努力獲得元認知知識。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三條具體落實的路徑。一是由多元互動走向深度認知。標題中的“由”字意為“通過”,而不是“從”,也就是說要通過師生的多元互動實現(xiàn)深度的認知。什么是深度認知?我的理解就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淺表走向深入,從對文本理解的單點理解走向多點聯(lián)系的理解。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和學生就要實現(xiàn)多元互動,即在對話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開放的,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而不是提出一些帶有結論性的問題,例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讀出紫藤蘿的美”之類的;學生的答案應該是獨立的,而不是為了印證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是為了佐證教師的結論,更不一定要和教師的結論保持一致。作者舉了錢夢龍老師執(zhí)教《故鄉(xiāng)》的教學片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錢老師沒有先入為主地設計含有結論性的問題,而是允許學生圍繞文本自由提問,教師也沒有控制課堂對話,而是通過點撥、啟發(fā)等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我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上課時總是講述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然后不斷地問學生“是不是”,學生都機械木然地回答“是”,像這樣的對話,基本上沒有什么思維含量,更談不上是多元互動了。 二是由思維訓練走向深度理解。作者認為,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善于思維。通過對名師課例的分析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善于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有層次地發(fā)展。思維訓練不是另開一個專門訓練思維的專題,而是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在對文本的理解過程中實現(xiàn)思維訓練。作者提到了兩種思維訓練方式,首先是運用分析與綜合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分析是將整體分解為若干部分,綜合是將部分整合成一個整體,作者舉了黃厚江老師執(zhí)教《黔之驢》的片段,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驢子是誰”,這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學生從驢子的生長環(huán)境、用途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得出“驢子就是柳宗元”的結論。我個人對這個結論本身持懷疑態(tài)度,但這個分析的過程還是值得學習的。其次是運用抽象與概括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寧鴻彬老師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首先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提煉出了8個字,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排除法”“檢驗法”“比較法”等進行篩選,最終鎖定在“騙”字上。這就是有意識地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即直接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方法。在我看來,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是學生比較缺乏的思維方法,這也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欠缺的。對于考試測評而言,學生丟分最多、感覺到難度最大的,往往也是概括分析類的試題。對于這種能力,僅僅刷題、講評答案、理解答案,用處不大,只有指導學生養(yǎng)成分析概括等思維習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是由學習活動走向深度體悟。語文課上的學習活動很多,聽說讀寫、小組合作討論等等,都是語文活動,但如果沒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這節(jié)課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效果是很一般的。我曾聽過一節(jié)《陳太丘與友期行》的課,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組織學生集體朗讀,最后用5分鐘的時間帶過了“陳太丘、陳元方和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的問題。這個問題盡管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但至少可以訓練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遺憾的是教師直接呈現(xiàn)出了答案,讓學生抄寫在課本上,我不知道這樣的教學作用何在。作者舉了孫晉諾老師執(zhí)教《鄒忌諷齊王納諫》課例,孫老師沒有按照常規(guī)教學思路例如解決解決實詞虛詞、分析寫法與主題等,而是獨辟蹊徑,將《鄒忌諷齊王納諫》和《觸龍說趙太后》《燭之武退秦師》三篇文章組成群文,設計的問題很明確:一是編寫說服秘訣,二是勸老師戒煙。不過這兩個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都不簡單,都需要通過對文本的深度解讀,提煉出說服的方法與技巧,而第二個問題帶有運用色彩,這是更高層次的認知。 作者在文末提出,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改革實踐中,深度學習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理論架構,而是可以落地的實踐方式。作為教研員,我就在想,應該如何指導教師進行深度教學以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學習呢?這不僅僅是一個意識層面的問題,教師都知道思維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教師缺少的可能是深度教學的方法與路徑。作者提出的三條措施包括多元互動、思維訓練、學習活動等都很好,但要形成一定的教學路徑,還需要再往前走一步。我需要做的,提煉出深度教學或深度學習的要素與策略,總結出深度教學的路徑與模式,通過課例評析、課堂建構、課題研究、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引導教師和學生踐行深度教學、深度學習的理念,真正將課堂教學的重心轉移到思維訓練上來。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宏大的課題,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完成。 |
|
來自: 豫北閑人原創(chuàng)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