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許欽松 XU QINSONG 1952年生,廣東汕頭澄海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98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跨世紀之星”榮譽稱號。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現(xiàn)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故宮研究院中國畫法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副主任,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廣東美術館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聯(lián)全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院長,中國畫學會顧問,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生導師,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廣州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廣東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廣東省許欽松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廣州市社會服務發(fā)展促進會榮譽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顧問。2010年擔任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藝術顧問,2012年擔任(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藝術指導委員會藝術顧問,“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總策劃。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河南省美術館、山東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四川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重慶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原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澳門藝術博物館、美國駐華大使館、澳大利亞佩斯藝術博物館、日本國際版畫藝術博物館、泰國國王欽賜淡浮院、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機構收藏。 臨界與超越 —— 許欽松山水畫的創(chuàng)造特征 文/范迪安 這些年來,許欽松在山水畫的探索已引起學術界的關注,美術界的同行們不僅看到了他在山水畫研究與創(chuàng)作上投入的持續(xù)熱情,使自己從一位著名的版畫家成功“轉型”為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更在他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道路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看到了許多屬于他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為當代中國畫山水畫的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我看來,有三個特征是許欽松作品中獨有的追求,第一是黑白節(jié)奏。他的山水畫以黑色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為輔,因此,他的筆墨處理首先聚集于全畫大的黑白關系上,也即墨色的濃淡和用墨留白上,把握墨色效果成為他的語言中心。很顯然,他的墨色特征是十分鮮明的,在整體控制上追求現(xiàn)代感,注重形式的平面性強于縱深性,平面的墨色跌宕是主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他深厚的版畫創(chuàng)作經驗起了作用,也可以說,他站在版畫和水墨的邊界上將二者的藝術形式特征內在地通融起來。版畫的經驗在于處理畫面的黑白關系,而且主要是硬邊的黑白關系,但在水墨上,需要將黑白關系轉換成實與虛的關系。他在這種轉換中,自然地保留了如同版畫黑白關系的大開大合,使山水形象在光影中顯現(xiàn),但同時以墨色的濃淡營造水墨氤氳的空氣感,這使得他的山水丘壑如同沉浸在彌漫的氣息中,生成一種既剛健挺拔又連綿起伏如縷的氣象。第二是用筆的個性。許欽松深知筆墨的表達對于山水精神面貌的決定性意義,在對傳統(tǒng)筆墨程式、技法和風格的研習中,他傾心于北宋以來北派山水的塑造方法,追求以“見筆”帶動“見意”的路數(shù)。古人曾云:“筆為墨帥,墨為筆充”,如果說傳統(tǒng)古法中的“積墨”之法是山水造型的有效途徑的話,我以為,許欽松運用的是“積筆”之法。他行筆如運刀,重在落于實處,用累積的筆線與筆點一層層塑造丘壑,在線與點的交織中構成山水的骨架,使作品擁有深厚、雄渾的視覺元素,彰顯出內在的剛健精神,又有緊勁連綿的抒情詩意,這種“積筆為骨”堪稱許欽松在筆墨語言上的獨創(chuàng),豐富了當代中國畫山水畫的表現(xiàn)力。第三是干潤相濟。他的作品保持了營造大山大水所需要的方正結構,有視覺上“干”的力量,同時,他又極為敏感于大自然的生機氣息,在“潤”的氣息表達上做細致的文章,這在他處理山水丘壑和流云的關系上尤其明顯。他深知中國畫“實”與“虛”的語言特征,精心調整出每幅作品不同意味的虛實,用干潤相濟的筆墨使畫面充滿水墨氣韻。所有這些屬于形式技法的探索,也都表明他不僅在觀念上而且在筆墨語言上的“臨界”狀態(tài)。臨界,為他的藝術帶來了超越。 甚至可以認為許欽松的工作經歷和經驗也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造起著作用,這也是一種“臨界”,或可稱為“經驗的臨界”。許多年來,許欽松擔任著多種美術機構的組織管理工作,在工作崗位上幾乎始終處于繁忙的狀態(tài)。在社會文化發(fā)展特別是美術發(fā)展不斷趨于多樣觀念并存、多種風格互補的大勢中,需要有寬闊的視野和不斷增添的學養(yǎng),才能做好美術的組織工作,更需要有寬闊的胸懷和豐富的經驗面對蓬勃發(fā)展但也時常讓人眼花繚亂的美術現(xiàn)實。在同行的眼中,許欽松是一位性格溫和,包容性很強并富有經驗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他長期的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各種藝術現(xiàn)象,了解美術不同種類的特征和展開的多樣形態(tài),思考當代美術文化的各種問題。工作中的觀察與思考經過他的積累和釀化,充實了他的學養(yǎng),豐富了他的思想內涵。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在從工作狀態(tài)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時候能夠集中起自己整體的修養(yǎng)和能力,有計劃和有規(guī)律地去解決繪畫的實際問題。他選擇山水畫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在山水畫探索中貫穿著“大畫”的理想,他在已有的傳統(tǒng)與當代山水畫風格樣式之外獨辟蹊徑,可以說都與他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有某種關聯(lián),尤其是他傾心和向往的大山水畫境界,更是一種站在時代前沿的文化胸懷的體現(xiàn)。 綜上所析,便自然地引發(fā)出許欽松山水畫在當代山水畫中的位置。他的作品風格是鮮明的,在視覺上讓人看到了獨特性和屬于他的個性,但在藝術的精神上,他與“嶺南畫派”的地域傳統(tǒng)又有割不斷的聯(lián)系,或者說這種聯(lián)系不是由山水而山水的直接關聯(lián),而是他長期的生活和感受于嶺南文化環(huán)境的自然體現(xiàn)。“嶺南畫派”作為一個歷史的現(xiàn)象和歷史概念,在山水領域并沒有充分的存在,但“嶺南畫派”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與美學樣式,卻在他的筆下自然地透溢出來。在這個意義上,“嶺南”與“當代”又是一個臨界點,他正準確地站在這個視覺形式與文化意義的臨界點上,形成自我的風格,由此成為“嶺南畫派”精神上的當代開拓者,為當代的“嶺南畫派”做出了有價值的建樹。 許欽松的作品欣賞 秋 光 136cm×68cm 中國畫 2013年 蒼山云岫 38cm×45cm 中國畫 2014年 曠野無言 68cm×136cm 中國畫 2013年 開闊視野 腳踏實地 —— 訪山水畫大家許欽松先生 文/梁曉文 得知要拜訪原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許欽松先生的消息,莫名就有一種緊張與興奮,出發(fā)后我腦子里想的都是采訪時要提哪些問題。 到許先生家時,他正在創(chuàng)作一幅大尺寸的水墨山水畫,畫風厚重大氣,仿佛一曲生命的交響,強烈奔放的淋漓筆墨,綿密的線條與重疊的點染,無不透著鮮明的感觸!我之前是看過許先生的畫展的,但還是被眼前這幅巨大山水畫震撼了。 許欽松先生熱情、隨和,我們落座之后親自為我們泡茶,使我之前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先生很健談,沒等我提問就已經聊開了。 許欽松先生首先聊到了他當選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初期,廣東美術已經被全國美術界邊緣化,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急需要進行制度上的改革,從2006年開始,協(xié)會建立了大型展覽的評委評選制度,同時建立了最好的會員入會監(jiān)督機制,使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內部風氣煥然一新。 許欽松先生在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廣東畫院任職期間,積極組織廣東省優(yōu)秀作品進京展覽,使廣東文藝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美術創(chuàng)作方面在全國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這些要職退下來之后,許先生并沒有閑下來,不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成立了許欽松藝術基金會,致力于培養(yǎng)廣東美術的后備力量,關心青年美術家的命運,繼續(xù)為廣東省的藝術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 去年疫情防控狀態(tài)平穩(wěn)之后,許先生便帶領國家畫院高研班的學生們一起自駕,登上了江西的武功山、明月山、羊獅慕三座山進行寫生;還帶隊到陜西延安參加“傳承紅色基因,喜迎建黨百年——粵陜書畫名家陜北行”采風寫生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傳播延安精神,除寫生作品之外,還創(chuàng)作了三十幅丈二的大作品。 談笑之中許先生幽默、風趣,講起了他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辦展覽時,人滿為患、交通堵塞;在中國美術館展覽,因入口通道比較小,需要進館的觀眾太多,導致很多觀眾進不了場,許先生馬上建議工作人員打開側門,一下就緩解了正門入口擁擠的壓力。 許欽松先生特別提到有一年作為團長帶隊去意大利舉辦一個中國水墨畫展,當時的開幕式是在一個大禮堂里進行。開幕前,參加者陸陸續(xù)續(xù)進場,許欽松先生提前到現(xiàn)場察看布置,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中方藝術家代表,坐席并沒有安排在主席臺上,而是被安排在嘉賓前排中間的位置,許先生立即與對接人交涉,對接人反饋這個現(xiàn)象給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該策展人直接把許先生的臺牌往主席臺一扔就走了。 客人陸陸續(xù)續(xù)到齊后,開幕式照常開始,東道主介紹在場本國來賓時十分詳細,但是介紹到中方時只介紹了團長許先生,團隊其他成員一概不提,面對這種兩國交流不平等的待客之儀,中方文化參贊也沒有意識到,安安靜靜地坐在第一排。輪到許先生上臺代表中方藝術家講話。許先生上臺問候現(xiàn)場嘉賓后,以客人的身份在主席臺上介紹此次出席的中國團隊所有成員,隨后表達了自己對意大利這個國家藝術的向往,對該國多位畫家給予稱贊。就在此時,許先生突然反問現(xiàn)場來賓有多少位曾經去過中國?能否列舉幾位中國的藝術家?現(xiàn)場氣氛開始凝重。許先生先給了在場各位沉思的時間后,再對中國當今的變化和發(fā)展娓娓道來,最后歡迎在場各位到神秘而美麗的中國游玩!語畢,掌聲四起! 從那次的意大利之行到率團到法國盧浮宮辦展時受到的高規(guī)格禮遇,充分表現(xiàn)了許先生的睿智與大度。 傳統(tǒng)的山水畫多為“散點透視”,也就是“移動透視”,能夠表現(xiàn)“咫尺千里”的遼闊畫面。 許欽松先生的水墨山水畫作品大多為大筆墨、大山水,給人感覺意境深遠、大氣磅礴!特別是他倡導的“宇宙透視”是傳統(tǒng)山水畫里沒有的,我也非常好奇許欽松先生當初的“宇宙透視”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哪里? 很快我便在與許欽松先生的談話中找到了答案。 一次許欽松先生去尼泊爾,與一位直升機駕駛員成為了朋友,并上了朋友的直升機去鳥瞰神往已久的喜馬拉雅山脈。直升機上升到一定高度,許欽松先生俯視白云之下的群山,眺望神秘的圣山,忽然間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圣!那是人類無法用文字來描繪的,用語言的贊美似乎都是對圣山的輕視! 在這離天最近、傳說中神靈居住的地方,似乎可以感受到時間的靜止、空間的轉換、生命的輪回!這座承載著藏傳佛教信奉者信仰的圣山,它不理會俗世、不拒絕文明,洗滌著虔誠者的心靈。 許先生告別朋友離開了尼泊爾回國,但藍天白云之下雪域高原上群山的巍峨,大自然的神奇與圣潔卻永恒地定格在他的記憶里,并將這種無法抹去的感受與對大自然的敬畏運用到自己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之中,便使畫面有了更寬廣的空間和更開闊的視野。 境界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看許欽松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就能看到心靈的凈化。許先生對山水的探索,無疑把嶺南畫派的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拓展,這也源于他對大自然、大時代、大美術認識的與時俱進,而投身在壯麗河山,難怪許先生能在漫長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始終保持一種真正的藝術沖動! 許先生惜時如金、筆墨耕耘不止!臨近告別,許先生熱情地邀請我們合影留念,之后,繼續(xù)投入到大山水的創(chuàng)作之中。 許欽松的作品欣賞 風月同天 248cm×62cm 中國畫 2020年(抗擊疫情作品) 醒山晨起 69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山雨欲來 69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峯上層云 69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曉云碧峰 69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壁上銀泉 34cm×68cm 中國畫 2020年 境界已熟心手已應 68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作畫必先立意 68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太行晚秋 69cm×136cm 中國畫 2018年 ● 本期樣報 ● 新銳人物 劉 飛 LIU FEI 四川美術學院本科畢業(yè),廈門大學漆畫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yè)。 現(xiàn)為廣東培正學院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漆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廣東省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廣東漆藝及《漆畫》一流課程主持人。 其漆畫作品多次獲國家級專業(yè)展覽金獎,同時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等藝術機構收藏。主持了中國尼泊爾漆畫展學術研討會,主辦了廣州和臺中漆畫藝術交流展、廣東省第七屆漆畫作品展。 童心 童真 童趣 —— 讀劉飛的“漆畫小孩”有感 文/蔡克振 明代文學家李贄有一句名言:“夫童心者, 真心也?!彼^童心者,乃是指人之初的純心,也就是“毫無造作,絕對真誠”之心?,F(xiàn)代社會成年人的“心”有著太多的感性或理性的牽連和羈絆,做起事來總難免帶有虛假和做作的成分。而天真無邪的孩童們因為心靈純潔,他們的行為總是流露出對世界和身邊事物的好奇和興趣,流露出人類最寶貴的情感,那就是童心、童真和童趣! 劉飛就是一位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的漆畫家! 我初識劉飛是在 2008 年,他的漆畫作品《追·追·追》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首屆全國藝術碩士作品展”上獲獎。他的導師是我的好友,廈門大學陳金華教授。劉飛讀研期間從陳金華老師那里繼承了為人為藝的真誠品德,對待藝術的真實、嚴謹、虔誠態(tài)度。由此,我特別注意著這位對“兒童世界”充滿激情而在藝術上又極具發(fā)展?jié)摿Φ哪贻p人。 從 2009 年開始,劉飛毎年都有新作問世。諸如《我要飛翔》《放飛童心》 《快樂之網》《憶趣》《追夢》《零零后》《新視覺》《小伙伴》《永恒》系列及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少年夢》等二十余件傾力之作。這些作品在歷年的漆畫展中嶄露頭角,令人耳目一新! 劉飛從四川省大涼山走來,到現(xiàn)代化城市廈門求學讀研,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然而,兒時天真爛漫的情感始終縈回在劉飛的內心深處,一旦闖入了漆畫藝術的語境,創(chuàng)作靈感就無可抑止地涌了上來!閩南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兒歌民謠、工藝美術、裝飾風格都對劉飛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從他所塑造的兒童形象可以看出,孩子們從衣著打扮到舉手投足的瞬間,無不體現(xiàn)出今天幸福兒童的特征——天真無邪、情趣自然。 劉飛的母親是一位少年兒童教育工作者。她對孩子們的疼愛和關注超過了一般人。她深深地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熟悉兒童的情感、興趣,兒童的天真和自然。劉飛從他母親那里汲取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尋覓了多年的藝術表達方式后,他找到了最佳的路徑——漆畫 , 從此便如癡如醉地將多年來凝聚在心中對少年兒童的激情,通過漆畫的藝術魅力做了充分的釋放和表達。 劉飛的“漆畫小孩”系列作品因此應運而生了! 劉飛深深地懂得:要想更生動地去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兒童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藝術境界提升,需要自己拋棄心中既定成熟的東西,去尋找最原始的純真的感覺。劉飛要求自己在性格上如兒童般心無旁騖,用純真的心態(tài),通過繪畫的形式,運用髹漆工藝手段做出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 在最近幾次和劉飛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劉飛開始不滿足于過去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手法和語言。他希望自己的畫風有所轉變,正如音樂作曲一樣,為避免單調而采取“變奏法”。在保持好主旋律的前提下,運用音調的升降轉換,然后再返回原點。他大膽地嘗試著新的方法:由略帶裝飾性的具象寫實手法轉換為抽象寫意的寓意表現(xiàn)。他還從水墨畫技法中得到啟示,參照潑墨技法將漆液自由地揮灑,努力追求偶發(fā)性的肌理和不可復制的漆畫藝術效果。在他的新作《紅韻之二》《童心緣》等作品中,人們看到劉飛在新的漆畫語言上所做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些作品都獲得了最高獎項,深受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除了在漆畫藝術創(chuàng)作上卓有成就,劉飛還在廣東培正學院擔負著藝術設計系主任的重要職位。他責無旁貸地對如何擴充髹漆工藝的應用范圍進行思考,即嘗試髹漆藝術在器物裝飾、家具、陶瓷、服飾等設計方面的應用,去尋找一種嶄新的漆藝語境。我相信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劉飛,完全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肯定能開辟一條漆藝的新徑! 在當前吵吵嚷嚷的、浮躁不安的社會中,能保持藝術家寧靜的心態(tài)的人是多么難能可貴! 我祝愿劉飛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心愿,不斷實現(xiàn)美好的追求!在童真的世界里,繼續(xù)發(fā)出青春的光彩! 劉飛的作品欣賞 我要飛翔 120cm×180cm 漆畫 少年夢(又名祖國夢) 180cm×180cm 漆畫 記憶之一 45cm×60cm 漆畫 鄉(xiāng)愁之一 60cm×60cm 漆畫 ● 本期樣報 ● 石灣陶魂 童新鈺 TONG XINYU 佛山市陶瓷藝術大師,江西上饒人。生于1987年。江西景德鎮(zhèn)市民間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自小喜歡泥塑。2004年修業(yè)于江西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學習班,2005年在景德鎮(zhèn)雕塑瓷廠工作,期間參加了創(chuàng)作文革時期陶瓷作品《井岡山會師》《秋收起義》《紅軍過草地》等。為了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作水平,了解多一點陶藝,2007年來到中國陶都——石灣學藝,幾年來刻苦學習,努力探索,潛心鉆研技藝。2009年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柏林,現(xiàn)任職于廣東柏林陶塑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作品題材廣泛,寓意深長,典雅傳神,造型清新簡潔。代表作《逍遙游》《漁公》等深受好評。 當石灣陶塑遇上文創(chuàng) —— 試從童新鈺的“牛王系列”講開去 文/高世現(xiàn) 陶藝家童新鈺將他的《扭轉乾坤》《牛氣沖天》和功夫系列《功夫之王》,《踢岀未來》《江湖再見》,定義為文創(chuàng)產品,是石灣陶塑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命名”。眾所周知,文創(chuàng)產品是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文創(chuàng)產品最大的亮點就是“創(chuàng)意”,尤其是石灣陶塑的“生肖文化”,但文化如何融入作品之中?又選擇什么樣的文化去融入呢?我想,首先不是簡單復制生肖所隸屬的動物,而要研究今天人們需要怎么樣的信息和生活需求;其次是要挖掘作品內涵,尋找與今天社會生活的對接點,用文化影響人們生活;最后是不斷擁有市場競爭力,必須要有自身的藝術特點并能逐步形成IP和品牌的文化底蘊。 童新鈺的《扭轉乾坤》《牛氣沖天》又僅僅是為牛年生肖而打造嗎?在我看來,童新鈺完全找到了“審美”“功能”“內涵”它們融會貫通之后的美學密碼,作為一款好的文創(chuàng)產品,不應該只是創(chuàng)造出新奇的點綴,更多是應該進入生活日常,并樹立它所特有的美學元素的獨立性。 童新鈺高約69厘米的《扭轉乾坤》,是一位“戰(zhàn)神牛王”的造型,采訪時,我特地問他是“牛魔王”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這么說,“戰(zhàn)神牛王”就是一個新形象,只見“牛王”身披盔甲和斗篷,右手持鐵錘,左手握拳,露出了上身結實的肌肉,雙腳是牛腳的造型,左腳踩在山石上抬頭望向天空,似乎是“與天斗其樂無窮”。中國的戰(zhàn)神,大家熟知的有應龍、刑天、蚩尤,還有呂尚、白起、霍去病、關羽、戚繼光等,然而“?!焙我猿蔀椤皯?zhàn)神”,在今天,網絡用語“你很?!本褪恰澳愫軈柡Α钡囊馑?,在今天,“拓荒?!薄袄宵S?!薄叭孀优!?,已是家喻戶曉的美好形象,已沉淀為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童新鈺善于在理念上古為今用、在創(chuàng)作中推陳出新,“牛王”正好說明了“每個人都了不起”,深情點贊了我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億萬人民如同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一樣奮斗,爭當“牛王”繪就了今日神州大地只爭朝夕、生機盎然的蓬勃景象。歷史是大寫的精神,精神是歷史的內化。抬望眼,民族復興前景光明;回首看,百年歷程苦難輝煌。一個世紀來,漫漫征途,哪一步不是閃耀著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哪一步不是激揚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拓荒牛豪情?哪一步不是揮灑著艱苦奮斗的老黃牛汗水?“牛王”正是其中始終頑強拼搏、上下求索一個光輝的標簽。所以文創(chuàng)產品不應該僅僅只是對于其文創(chuàng)的衍生,經歷了千百年沉淀下來的文化在有足夠的背景之下被挖掘,其主要目的是“溝通雅俗”,而不單單只是為了消費。 再回到作品本身,童新鈺的《扭轉乾坤》,一錘定乾坤,而我們表面上看到的二次元的表現(xiàn)手法、動漫形象,都只是表面,童新鈺他創(chuàng)作的拓展不僅在于題材空間,更在于意識空間。當我從創(chuàng)意、角度、語法、模式、位置、意識、目的這些詞,再去看童新鈺的石灣陶塑,《扭轉乾坤》確是獲得了“原創(chuàng)”藝術的生命力。難怪巴芭拉·克魯格說:只要有市場,只要藝術品的功能是作為資本的一種載體,原創(chuàng)的概念就不會改變。 如果說,石灣陶塑要成為真正的文創(chuàng)產品,我想他首先得是一個設計師,滿足各種不同材質的產品形式,設計出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另一方面要突出“全案開發(fā)”的優(yōu)勢,所以他還是一個策劃師。童新鈺的另一件《牛氣沖天》是“牛王”系列作品,又自我回應了文創(chuàng)獨有的大美術,回響了文創(chuàng)獨有的大設計。而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之間的差異,向來是藝術界、尤其是工藝美術圈內比較避諱的話題,“牛王”系列其實是對這兩者的解構。德里達當時在考慮Deconstruction(解構)這個詞時,曾專門查過詞典:“在永恒的東方,一種達到其完美狀態(tài)的語言,會根據(jù)符合人類天性的變化之道,從內部自行發(fā)生解構和變化?!蓖骡晫⒁曈蚍诺礁鼮閺V闊的解構問題上來,是在找尋這兩者之間的新的“藝術差異”。 傳統(tǒng)的石灣陶塑題材、制作手法、用料等多以傳統(tǒng)元素為主,容易給人出品相對單一的感覺。而童新鈺富含設計元素的牛王系列,還有功夫系列等等,在題材、顏色、構圖等方面,設計開發(fā)了更符合當代審美的藝術新品,這很值得期待。 童新鈺的作品欣賞 牛氣沖天 扭轉乾坤 ● 本期樣報 ● 藝星璀璨 朱建安 ZHU JIANAN 中國畫畫家。祖籍廣東省梅州興寧,旅居美國。 北美東方藝術家基金會藝術總監(jiān)、加拿大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美時代畫廊簽約畫家、北美大中華文化藝術中心簽約畫家、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院畫家、廣東梅州畫院院聘畫家。 作品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孔子紀念館,廣州美術學院,深圳大學,興寧歷史博物館,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院等政府機構、文化部門及中外人士收藏。出版有《朱建安畫集》《中國畫名家技法演示》VCD六集,有多家中外媒體推介畫家。 執(zhí)著追求 蓄勢待發(fā) —— 記國畫家朱建安及其創(chuàng)作 文陳其偉 海內存知己,深圳若比鄰。1998年秋,趁參加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的“刀筆生輝——羅映球版畫藝術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的機會,我和畫友李躍飛訪問了闊別多年的友人朱建安。他的畫室到處是他的水墨近作,山水、花鳥,大幅、小品、長卷、扇面,真是目不暇接,滿室生輝,我們一邊看畫,一邊聊天,不亦樂乎!朱建安的學術探索和勤奮進取精神,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國畫家朱建安是廣東省梅州興寧市寧中鎮(zhèn)絲光村人,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興寧市涌現(xiàn)出來的很有靈氣的少年美術苗子,曾在興寧市業(yè)余美術培訓班接受啟蒙教育,我們就是那時認識的。 全國高等院校包括藝術類院?;謴驼猩?,朱建安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西江大學美術系。當時藝術類招生名額甚少,整個梅縣地區(qū)(梅州七縣市)每年僅錄取一兩名,可謂鳳毛麟角。朱建安是幸運的,他深感能進入高等美術學府的機會來之不易,故倍加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宿舍、飯?zhí)?、課室三點一線是20世紀80年代初大學生的生活軌跡,學生們都非常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當然,朱建安也不例外,強烈的求知欲望,要在有限的幾年中必須打好扎實的基本功,驅使著他以只爭朝夕的不懈努力,拼命攻讀。幾個暑去冬來,朱建安打下了扎實的素描基礎和掌握了中國畫筆墨技法。1985年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地處梅州市的嘉應教育學院任教。1986年又調進深圳行知職業(yè)技術學校。1992年至1994年,朱建安又報考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班,主攻山水和花鳥,頗得著名國畫家林鳳青教授、郝鶴君教授等名師的器重,畫藝大有長進,為日后向藝術高峰的攀登蓄積了厚實的“營養(yǎng)”。 朱建安從梅州市闖進深圳市這方熱土,在深圳市美術學校(即行知職業(yè)技術學校)任教至今,曾擔任教研組長三年、學校教務處主任三年。在藝術品被染上銅銹的現(xiàn)代都市里,在這商業(yè)氛圍遠遠重于藝術氛圍的經濟特區(qū)里,要超然物外,靜下心來,堅持對國畫藝術的探索,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有堅定的信念,還要經受得住各種各樣的誘惑。這些,給生存在這塊土地上從事藝術勞動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憑著對藝術真誠而執(zhí)著的追求,朱建安總算堅持下來了,一邊教學,一邊創(chuàng)作。 中國繪畫,博大精深,融東方文化、哲學、美學以至佛家儒道哲理于一身,在藝海中泛舟,沒有曠日持久的磨煉是難于達到那種境界的。瀏覽朱建安的許多山水花鳥作品,可看出他為形成自己有個性特色的國畫藝術語言所走過的鮮明而深刻的軌跡。朱建安喜愛和擅長宿墨作畫。細讀《祖屋》和《南屏晚鐘》兩幅山水畫代表作,在那黑得深邃渾厚、密不透風的層巒疊翠、崇山峻嶺的山水世界里,充溢著一種雄渾蒼潤的幽靜情調,令人感覺到畫家對深沉神秘、空曠沉寂的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沉迷!《祖屋》中的客家圍龍屋,寄托著作者對故鄉(xiāng)家園強烈的眷戀和思念之情!朱建安在國畫創(chuàng)作上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方面默默地經營自己心中的山水風光,畫自己心靈深處與大自然共通的“靜境”“寂境”,把靜寂之境提煉到意蘊深沉;另一方面他又總是頑強地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突破口,探索與自己的素養(yǎng)、潛質與基礎最佳契合的筆墨技巧及繪畫語言,從而形成自己國畫藝術的風格。在朱建安的另一幅代表作《楓林唱晚》中,雖然火紅的楓葉和赤色的遠山占據(jù)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篇幅,仍然流露出他在筆墨技法上的藝術追求。此境無聲勝有聲,火紅的靜寂之境宛若世外桃源,令人心曠神怡,胸襟開闊!這幅佳作被廣州美術學院收藏。 除了鐘情于國畫山水創(chuàng)作以外,朱建安又把很大部分的精力投進了他的花鳥世界之中。他筆下的《聽月》《冬至》《早春》和《水墨葡萄》等花鳥畫作品都很有新意,墨色豐富多變,空間感極強,用筆剛柔相濟,層次鮮明,具有一種朦朧美。近幾年來,朱建安的作品多次參加海外、全國及省市各級美術作品展,其中《煙雨江南》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春風春月》《逍遙游》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儒家風韻》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山東美術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全國書畫大展”,《向天歌》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與《國畫家》雜志社聯(lián)合主辦的“首屆國畫家中國水墨畫小品精作展”,《高秋圖》入選中國文聯(lián)、廣東省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書畫篆刻五百杰作品展”,獲中、菲、日國際書畫大賽銅獎;曾參加廣東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首屆廣東中國畫展”“首屆廣東水彩畫展”“建國5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等。曾在廣州、深圳多次參與畫家聯(lián)展,曾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及中國香港舉辦個人畫展,部分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孔子紀念館、廣州美術學院、深圳大學、新加坡文化部、英國蘇格蘭考察團、加拿大大都會美術館等及中外人士收藏。主要著作有《中國當代藝術家朱建安畫集》,另錄制了《中國畫名家技法演示》VCD六集三個專題,常年在百度網在線視頻演示,受聘中國藝術研究院、梅州畫院、興寧畫院等院外畫家,又還是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家畫廊的簽約畫家。朱建安的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國畫技法》《素描技法》等專業(yè)叢書。鮮為人知的是朱建安在繪畫之余,熱衷于收藏,是一個頗為專業(yè)的收藏鑒賞家,多年來收藏了中國及海外古文玩近千件。 朱建安為了在國畫創(chuàng)作上尋求新的發(fā)展,進一步充實提高自己,又專程去北京龍瑞工作室進修。在名師的具體輔導下,收獲很大,龍瑞先生非常欣賞和看重這位弟子。朱建安說:“我從事繪畫近三十載,其間的辛甜苦辣難以言表。中國人信佛,'心誠則靈’,對藝術我也是堅信這一條??嗪o邊,天作岸?!币灾旖ò矊λ囆g的虔誠和他所付出的耕耘,假以時日,收獲肯定會更加豐厚,到達他理想中遙遠的彼岸。 朱建安的作品欣賞 皖南冬韻 70cm×70cm 中國畫 曲水秋光 70cm×70cm 中國畫 聽 月 180cm×96cm 中國畫 山高水長 180cm×96cm 中國畫 ● 本期樣報 ● 論 文 馮為遠 FENG WEIYUAN 1962年生,中共黨員,經濟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正高級講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2年從事職業(yè)教育,1999年4月——2013年5月任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院長,2013年5月——2020年8月,任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2020年8月至今,任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兼任國家人社部技工教育與職業(yè)培訓教材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部中職《思想政治》教材編委會成員、全國技工院校高技能聯(lián)盟副理事長,廣東省技工教育督導員,廣東省技工院校教研會副會長,廣東省職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 橫豎傳千年文化,撇捺育時代新人 —— 關于中職書法教育實踐的思考 文/馮為遠 【摘要】書法作為四大國粹之一,萃集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以漢字為重要載體的書法教育,不僅具有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意義,還在啟智、育德、健體、審美等育人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中職書法教育是以書法課程及活動為突破口,以寫好字做好人為目標,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思想品德、藝術氣質以及個性特長等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學生在感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魅力的同時增強對祖國文化的自信,激發(fā)愛國熱情;在掌握書法藝術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為將來發(fā)展蓄勢儲能。 【關鍵詞】中職教育;書法;育人;傳統(tǒng)文化 中職教育是現(xiàn)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中職學生是未來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技術力量,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術技能之外,還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最新教育改革還提出,要將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育指導理念,結合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提出將書法教育滲透到學校常規(guī)教育的要求,在中職教育開展書法教學教育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緊迫性。 一、中職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和時代性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璀璨明珠之一,五千年來一直煥發(fā)著璀璨的光輝。橫平豎直傳遞著中華民族的風骨,撇捺飛揚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氣血。書法蘊藏著中華民族的無限智慧、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書法還是時間和空間的紐帶,使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一脈傳承至今,通過書法我們得以跨越千年,自在地和歷史先賢們進行思想上的對話與交流。書法教育作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切入口,對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是當今教育探索的重要主題,中職教育要緊貼當下教育發(fā)展新形勢,充分挖掘書法教育在啟智、育德、健體和審美等育人方面的功能,通過書法教學課程、書法學習活動、書法交流實踐等形式,讓學生能夠浸潤到書法藝術學習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yǎng)、藝術氣質以及個性特長,致力于為社會輸送兼?zhèn)鋵I(yè)技術技能和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新時代發(fā)展人才。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精神所在,書法藝術蘊含的寶貴精神品格,是當今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源泉,也是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尤其隨著全球“中文熱”趨勢的不斷增強,學習漢語和漢字的海外修習者不斷增多,書法教育在中職教育的滲透,將有助于年青一代的中職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展示給世界。 二、溯書法文化,激發(fā)文化自信 中國書法這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其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漫長的發(fā)展歷史,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歷程。這些書體的構造和演化,凝結了中國先民的智慧和心血,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文化心態(tài)和對世界感知的獨特方式,傳遞著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品格,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要發(fā)揚和傳承好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首先要保持對文化的情感認同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從情感角度而言,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書法歷史和文化淵源,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書法所蘊藏的精神內核和獨特魅力,將書法精神內涵根植于心,在產生情感認同的基礎上形成文化認同和自信。從價值角度而言:一方面書法將符號文字變成充滿生命底蘊的藝術形象,富含哲理智慧、理性價值和人文精神,于歷史有重要的意義,于今天更有現(xiàn)實的意義。學生在學習書法文化時,不僅能激發(fā)對書法文化的珍賞之情,還能促進其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和連結,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中國書法享譽世界,是令人驕傲和自豪的文化軟實力,許多西方繪畫大師都從中國書法中汲取藝術素養(yǎng),讓學生認識到書法文化的世界價值更加有助于學生保持、提升對書法文化的高度信心。 橫豎點撇捺,勾連交錯間,記憶的是歷史,傳承的是文明。通過追溯書法文化的歷史與價值,既能讓學生內化于心,深化對書法文化藝術的認知,激發(fā)文化自信,還能讓學生外化于行,激發(fā)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意識,以實際行動去保護和傳承好書法。 三、賞書法作品,提升審美情操 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熱愛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即審美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發(fā)展。書法被視為落筆成畫的偉大藝術創(chuàng)造,是一種獨特的書寫與視覺藝術,每一個漢字書法,都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與神奇的力量,是培養(yǎng)學生擁有美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書法教育實踐中,帶領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還能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審美情操。 書法之美,美在形體,它似靜幽的蓮花,清麗而芬芳,指尖輕觸便能暗香漾溢心間;書法又似云朵,千姿百態(tài),如詩如畫;又似大海,浩瀚無垠,容納百川。書法是講究筆法、章法、字形、神韻、意趣等審美的藝術,不同的書體呈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特點,如篆字古風優(yōu)雅古典;隸書沉雄靜穆,流麗婉轉多姿;楷體端莊秀美;行書瀟灑飄逸;草書奔放灑脫,鳳舞龍翔,各自神形兼?zhèn)?,意趣橫生,意韻悠長。不同書法名家作品也各有各的獨特風格,如顏體(顏真卿)楷法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結字方圓,筆法肥勁;歐體(歐陽詢)正書結字,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四面停勻,八方平正,翰墨灑脫;趙體(趙孟頫)用筆圓轉,清腴華潤;柳體(柳公權)筆意瘦挺,體勢勁媚,等等。學生欣賞不同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就是領略不同書體的形美與神韻,與不同的書法名家進行思想的對話,心靈相通而共鳴,這種欣賞的過程也是學習新知、感受美、探索美的過程。學生在欣賞與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想品格、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鑒賞能力。 四、練書法技藝,涵養(yǎng)高雅品格 “字以溯源,文以載道”,中國書法不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地反映著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承載著修養(yǎng)高雅品格,涵養(yǎng)精神氣節(jié),構建思維方式,提升文化智慧的時代意義。書法里的橫、豎、點、撇、捺,每一筆都深諳著為人處世的道理,直線的耿直,曲線的婉轉,“方”的端正,“圓”的包容,都能促使學生在練習與浸潤的過程中獲得高雅品格,修煉身心。書學一技,立品為上。清代書論家朱和羹在書法論著《臨池心解》中有言,“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本毩晻?,有助于促使學生“立品”——人品、品德、品位,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精神氣韻。 中國書法還講究“書以言志”“書如其人”。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睍ú粌H寓示著一個人的性情,還表露出一個人的學識和才志。歷代優(yōu)秀書法家及其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在于其入木三分的字內功底,更在于其縱貫歷史、折服世人的“字外功夫”,即其個人的人生閱歷、學識修為、品德情操、心境等修身之道。練習書法,臨摹名帖,就是與古代先賢們進行精神交流,在臨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浸染古人的精神氣韻,塑造自己的心境。在臨帖中格物、致知,通達本源,在熏陶、磨練中不斷提升修養(yǎng),涵養(yǎng)深厚的字外功夫,端正自己的人生方向,穩(wěn)行致遠。 朱和羹在《臨池心解》還言道:“于此可以知書法之秘訣矣,亦貴學者有恒耳?!睍ㄊ撬囆g也是技術,“書無百日功”,“勤奮”與“持之以恒”是練習書法之道。練習書法,可以磨煉學生的意志,磨掉急躁,磨掉慌張,磨掉雜念,讓學生踏實沉穩(wěn)地侵染其中,然后厚積薄發(fā),落筆成畫,妙趣橫生。筆、紙、手、心在長時間的磨合過后,粗糙會被破除,焦躁和雜亂習氣也會被削弱,靜謐的書香翰墨將陶冶出精神之光,勤奮而溫文爾雅的學生形象也將卓然而立。 結語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書法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中職學校要以書法教育為文化傳承和傳播窗口,善于從中發(fā)掘出與時代契合的閃光點,立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需求,以激發(fā)學生文化自覺和自信,引領他們走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染其中涵養(yǎng)高雅品格和提升審美情趣,以千年文化培育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吳國雄.淺論素質教育下中職書法教學策略探究 [J].教育教學論壇,2020. [2]李永強.談書法在育人方面的作用[J].魅力中國,2017(37). [3]林大成.讓書法教育之花綻放在中職校園里[J].課外語文,2019年03期. [4]吳田喜.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書法課程的教育價值 [J].名家名作,2018. 馮為遠的作品欣賞 觀海聽濤 35cm×138cm 書法 陋室銘 69cm×138cm 書法 牡 丹 69cm×49cm 中國畫 ● 本期樣報 ● 文 苑 藍色是一種什么顏色(組詩) 文/麥 豆 西 瓜 剖開的西瓜 已在刀下 被分成了兩半 裸露出紅色的日子 就像風一樣輕 一個憔悴的女人 推著三輪車 在人群中走失 一 天 跑步的他們。 早晨跑, 天還沒亮, 他們就起床跑步。 他們晚上跑, 午夜,還在狂奔。 跑得比閃電還快。 我不跑步, 我只在他們跑步的路上, 從賣水果, 和蔬菜的攤位前, 匆匆經過。 洪 水 一個女人對著鏡頭 對著我們所有人在哭 她的年紀尚輕 離死亡還早 她哭得泣不成聲 人們模糊聽出 她的房子被洪水沖垮了 孩子還在房子里 藍色是一種什么顏色 藍色帶來的不是憂郁 而是豐富。 是白或單調的言說 讓我厭倦。 一排白色的鐵桿 組成柵欄 已知的柵欄 我希望它不是柵欄 正確的柵欄 我希望問題從它開始。 在數(shù)學里凋零 一片葉子黃了 第二片葉子 跟著就會變黃 接著是整棵樹 整棵樹的葉子 按照順序變黃 區(qū)別是 第一片葉子 在盛夏 就落了下來 而最后一片 葉子落下 已是深冬。 一個判斷 一個廢棄的木箱 蜜蜂提示我 它可能是一個蜂箱 養(yǎng)蜂人拋棄了它 鵝卵石鋪就的花紋 在畫一個圓 那個無法達到 也無法超越的圓形 完整的事物 在我觀察它們時 總向我呈現(xiàn) 它們缺失的部分 桑園圍(組詩) 文/郭杰廣 民樂竇 民樂有個竇,家家紡織聲。 ——民諺 那些被排放的水,為一船蠶絲 歡快送行。逆水行舟的舊時光 到了竇閘口,停歇一會兒 喘息緩過來,再向前向前 看上去,民樂竇多像智者 流水和人,輕松地過了一道坎 這些濁水,讓我想起桑園圍的 今生前世,水如此的義無反顧 從這里出發(fā),可以走得浩浩蕩蕩 從竇口進去,可以灌溉一幅畫卷 這時候,魚花被流水擠來 擠去,穿過民樂竇的喉嚨…… 落日的步子,有些踉蹌了 竇閘眼里的迷失清晰可見 我在石階上徘徊,懷想它的圓滿 流水帶著余暉,走了,頭也不回 繅絲引 從歲月的繭,索理緒,引出故事 就像尋找一條道路的起點和終點 煮熱生活吧,再走近一些 你能聽見春蠶吐出的心聲 浩蕩東風,泛起飛白。將混繭 解密,足可以剝離人世間的冷 八股蠶絲,從水中抽出 繅成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深夜歸來,蠶泛出孩子般的光澤 通體透亮。蠶寶寶操著不同口音 我從《蠶桑譜》抽出蛛絲馬跡 萬家燈火已在波光靈動中走失…… 順著繁體字復搖起來的老式繅車呵 我聽見時代,踏著年輪溫暖的喊叫 蠶房塘 蠶房還在村邊。喊口渴 方塘的月色,卻已干涸 桑葚都返回泥土發(fā)酵了。一棵 樹,能夠養(yǎng)出多少條絲綢之路 蠶房,在村志里結繭 蜘蛛忙碌著,縫補暖 冬天,蠶房塘隔著鏡子。一雙 眼晴,孤獨癡迷地凝視著寂寞 西樵松塘村 宋朝的腰身,像缺水的時間 家廟倒影,伸入月池里喘氣 一群魚,咬著半塊“西樵大餅” 從珠璣巷南遷而至的開村始祖 倚崗列建,百巷朝塘 明清時期走出來的舉人,進士 翰林學士,大多已歸隱村史館 宗祠前的旗桿夾,遺失多年 又重新站起來,它們沉默不語 我一眼認出了區(qū)諤良,那年 他與康有為徹夜趕制《戒纏足文》 鄉(xiāng)愁密集。家塾、書舍、鑊耳屋 古井、老樹……點綴其間 在夜色里,一一展示先輩的輝煌 土墻上,老照片長出火星 淤泥中睡眠的番塔,在中秋開花 古典的民俗風情呵,讓世界記住 直至,把央視逗得哈哈大笑 我拄著粵曲的拐杖,走入光榮之家 區(qū)夢覺在嶺南唱腔的閨房里 繡著一聲槍響…… 歷史把你的名字鑲嵌在民國 我要給你起個小名,就叫區(qū)松塘 松塘燒番塔 瘦身的月光,在月池起舞 嶺南味排開,至生猛的廣府話 區(qū)氏大宗祠,對面的地塘、堤壩 站著紅磚砌成的圖騰,多像火炬 有人,在月下收獲歡樂 把紅火,寫入地理雜志 我用火把還鄉(xiāng),路上遇見區(qū)諤良 他正趕往京城演講留洋的威水史 火星越高,希望離我們越近。番塔 鏤空,突傳炸響,宛如歷史的咳嗽 掛在鑊耳屋頂?shù)脑铝?,此時最紅火 被清朝的飛鳥,啄去換九江雙蒸酒 松塘古村燒番塔,是時間的藥引 在鼓樂升平的牌坊上,慢慢長著 火種,在縣志中銹成鐵釘?shù)淖?/span> 燒紅的日子,專治各種鄉(xiāng)愁…… 微詩一組 文/吳燕群 樵山煙雨 一山雨煙 婉約幾處花紅 低首處 鵝黃柳綠 一枚春天 坐在樵山枝頭 吐霧吞云 天 湖 風撥開面紗 水舞動裙裾 微涼如塵世 古老的火山口呵 正念念有詞…… 月下鳳尾竹 空有一身嬌媚 抖落半畝月光 雨后小園 鄉(xiāng)愁。零落 夏雨敲窗…… 清澈時光,抵御不了 半畝秋風 陣 痛(外一首) 文/海美藍 鄰家的女孩,只怪命運和際遇 令人分辨不出面目的本真 發(fā)膚的陣痛如同豆被豆莢剝離 誰在唱著七步詩 原 罪 聽任于盲目釀成了因果 抑或堅持執(zhí)念并非罪過 原罪是你從沒想過去死 又假死過好幾回。時光太輕淺 朦朧得像那時向往的年少 順著排序每顆豆粒從時間邊緣剝離 痛徹之后,你驚覺豆莢如一所空了的房子 深幽幽的晾在空氣當中 像時間走到了最后 竟然無人再去點燃一豆火光 來稿選登 贛南采茶戲 文/邱俊霖 贛南采茶戲是江西省贛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戲劇,有著“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 既然叫作“采茶戲”,自然與采茶有著深厚淵源。采茶戲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幾百年歷史。贛南地區(qū)茶葉生產非常繁盛,最原始的采茶戲便是民間傳唱的采茶小曲。后來,部分贛南茶商便用采茶小曲搭配簡單歌舞表演的形式來招待遠方茶客,這種節(jié)目在吸收了贛南其他民間藝術的精華后逐步演變?yōu)槌墒斓牟刹钁?,從而成為了中國民間小戲的一支。 由于是民間歌舞發(fā)展而成,起初的采茶戲帶有即興表演、自娛自樂的性質,其人物較少,布景和道具都十分樸素,簡單到三個人便可以搭個班子唱臺戲。實際上,許多早期的采茶戲團都是“三角班”,只需“生、旦、丑”三個角色便可組成一臺鄉(xiāng)土小戲。 采茶戲簡單的舞臺表現(xiàn)形式非常適合在山區(qū)流行,加上采茶戲來自民間,戲劇內容多為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景況,曲調唱腔也多為民歌風味, 因此,采茶戲自誕生后便廣受人民群眾喜愛,并迅速風靡起來,鄰近的閩粵湘等地區(qū)競相傳演,蔚然成風,當時南方的許多戲種都受其影響。 清代乾隆年間流行在贛南地區(qū)的一首《竹枝詞》曾寫道:“長日演來三腳戲,采茶歌到試茶天。”當時采茶戲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不過,隨著采茶戲的深入發(fā)展,其劇目內容也引起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警惕,比如其愛情題材與封建倫理相悖,部分以喜劇形式影射、諷刺封建社會現(xiàn)實的內容更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不容,清代中期以后,采茶戲曾多次遭禁演。 到解放前夕,贛南地區(qū)所剩的采茶戲團已屈指可數(shù),而且大都只能藏匿于深山中演出。新中國成立后采茶戲獲得了新生,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贛南各地陸續(xù)新辦了許多專業(yè)采茶劇團,采茶戲從此走上了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的道路,演員素質、演出水平都得到了巨大提升。經過改編后的《補皮鞋》、《十帶貨》等采茶戲作品陸續(xù)進京演出,并得到了各界廣泛稱贊。 贛南采茶戲的主要音樂成份是贛南客家民歌,同時融合了各式花鼓調和小調,唱腔則與客家話語調相吻合,同時又融入了大量襯詞,比如斑鳩、蛤蟆的叫聲,甚至連街巷的叫化歌也被采茶戲所吸收了,因此其纏綿委婉或激情奔放的曲調中富有濃郁的市井與田園風味,顯得活潑而恢諧。 的確,作為一種源自民間的小戲,“詼諧風趣”是采茶戲最鮮明的特點。跟大劇種中丑角通常作為配角的形式不同,采茶戲中的丑角十分重要,甚至還有“小丑當家”的說法。采茶戲里的丑角不僅外表詼諧、語言幽默,而且身段靈活,小丑又有“正丑”與“反丑”之分,正丑多為善良男性,通常丑行俊扮,而反丑多為地痞無賴等,因此通常丑行丑扮。 采茶戲里的小丑一般臉抹白鼻,從外形上便能給予觀眾喜感,丑角的虛張聲勢中又帶著幾分滑稽,卻也不一而同地有著各自的弱點,常常鬧出各種笑話,觀眾看到丑角的行為動作,便能不由自主的被逗樂,并在歡樂中收獲教育。 此外,“矮子步”、“單袖筒”和“扇子花”是構成贛南采茶最具特色的三大表演技巧?!鞍硬健笔遣刹钁蛑械幕静椒?,源于贛南客家人民登山曲腿、挑擔負重等田間勞動,動作獨特而有趣?!皢涡渫病奔醋笠滦浼娱L用以揮舞,與另一只手的“扇子花”相對稱。踏著矮子步,一手甩袖、一手舞扇,幽默詼諧的風格讓采茶戲成為中國戲曲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2006年,贛南采茶戲成為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茶戲不僅是贛南人民幾百年田間生活和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中國地方戲曲中的一塊瑰寶。 生吞的月光(外二首) 詩/陳 赫 在他肩上 我只看到成三人的對影 一個在游蕩,一個在踟躕 一個在冥想 萬物回歸于團圓的日頭 理所當然,他開始擁有這個城市的空曠 在天橋,在街角,在地鐵 他終于可以肆無忌憚的享受過分的照耀 可是此刻 他開始比任何時候都想吃掉月亮 不加汗水為佐料,不以眼淚為攪拌 試圖以滿城的黯淡 裹著黑暗,來慰藉內心的悲涼 年關將至 是一年的結束 也是來年的開始 母親又開始做起了新衣服 父親又開始置辦起了年貨 漂泊在外的游子 把與日俱增的思念 打包裝進了背囊 火車站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人們在互相告別里 一年的冊頁被翻過去 到處是人 到處是行李 到處是回家的渴望 鋼筋工的素描像 痛飲,常常伴隨著豪情,瀟灑,酒 然而有一種水也是這種喝法 弓著腰身,操著布滿老繭的手 拿起至少2000毫升的水瓶 咕咚,咕咚 半個江河,半個生活,如此下肚 一定要有聲 這是繼續(xù)走下去的音樂,不能沒有 這是音樂發(fā)出的嗚咽 前進,前進,不能停 油漬蓋住了短袖圖案上的星星 他也曾經有夢 關于故鄉(xiāng),關于黎明 只是再也沒問過自己 多久沒有看過星星 不是沒有 是再也顧不上抬頭 春水 小魚 詩/袁傳寶 楊柳輕拂,撫摸春風的臉龐 臉龐,潤澤明朗 羞赧,驚起緋紅一片 化作桃樹的夭夭盛裝 風中,隱約著春梅的清香 輕嗅,那些黃的白的花兒 是一尾尾落英繽紛的小魚 游進,我的心海 那尾尾小魚,必定從濠水的橋下 游來,陽光下,春風里 它輕吐的水泡,悠閑自得 串起昔日莊子的快樂 雨水河邊雁 文/周鐵鈞 北方的雨水節(jié)氣,雖還寒冷,不時揚起雪花,但風向卻漸漸轉南,透出絲絲溫馨,雪落到地上很快溶化,只有野外的冰河,還封凍綿延,鏡子似的,明晃晃地滑。身臨河邊,近前查看,會見冰凌已漸失銳芒,沿岸溶出一道細細的濕漬,靜耳傾聽,能覺冰下有水流嘩嘩,不時傳來“咔、咔”的冰裂聲。 此時,最早南歸的雁群飛來了,在空中盤旋一陣,落在叢枯蒿黃的河邊,脖子左扭扭、右扭扭,觀望遠近,只有冰光爍爍,不見水波,只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翹著腳,趔斜地走上冰面,稍不留神,便滑個兩掌朝天,翻滾起來抖抖尾巴、扇扇翅膀,不料腳下“噗嗤”一聲漏了下去。原來,嚴冬時的河冰是橫碴,縱踩得“咔咔”脆響,綻紋四延,卻不會開裂,但季臨雨水,暖陽把冰“捂”得酥成了豎碴,看著厚實,卻不承重,很容易踩塌。 這只雁發(fā)現(xiàn)了玄機,便“唧唧嘎嘎”地告知同伴,大家舞動翅膀連蹦帶跳,不一會兒,就“踹”得冰凌四浮,粼粼閃閃地亮出一片水面,憋了一冬的河面開始透氣,水流嘩嘩奔淌,大魚、小魚也迎著新鮮的陽光游來,冷寂的冰河一派生機。 遠處的冰面突然冒出一只水獺,它聽到河面嘈雜,急得用腦袋撞出個冰窟窿,但未及探頭,久發(fā)現(xiàn)一條魚姍姍游來,便迎頭撲了上去,潛底了一冬的魚身子很僵,還沒意識到大禍臨頭就被水獺叼住,“唰”地甩上冰面,水獺也跟著躥出來,它搖身晃腦,貓戲老鼠般把魚拋來掄去……雁群望到遠處的魚影鱗光,呼啦啦地飛過來,水獺見了急忙叼起魚,連溜帶滑地竄到冰窟窿前,“撲通”扎進水里,回家去吃了。 河岸陽坡上,桃樹、杏樹枝杈已拱出零星的芽孢,惹來幾只甲蟲盤桓,不愿離去。此番景象恰如《月令七十二候》所言:雨水分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 雨水時節(jié),雁臨河邊,揚形喧聲地向寒冬做詩意的告別,而后就是風拂暖陽,地氣蒸騰,鋪排耕耘的希望,播撒收獲的祝福。 ● 本期樣報 ● |
|